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9地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9年5月14日-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地球系统科学建设。诚邀国内外对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学术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参会,相互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14-16日中国北京2009地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9年5月14-1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地球系统科学建设。诚邀  相似文献   

3.
通过炭山探采结合井地球物理方法应用,在视为找水难度大的侏罗系地层,找出可满足人畜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不仅体现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勘查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水文地质方面也取得了对宁南侏罗系地层找水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羽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2):165-165
第15届国际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大会(XV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on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tratigraphy)于2003年8月10~15日在荷兰的乌德勒支大学召开,十余名中国学者参加此次大会.国际石炭一二叠系大会为定期举行的探讨有关石炭一二叠纪的地层、生物、古地理演化以及自然资源的国际盛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每4年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联成立于1931年,是科学界最有权威的非政府性国际组织,拥有27个国际科学联合会和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团体作为其会员,被称为“科学界的联合国”国际科联汇聚了全球自然科学各个主要领域的代表,其学术活动基本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动向。 来自世界各国的300余住科学家将于10月18日至22日相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参加第28届国际科联大会,共同探讨未来十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科技合作的走向。目前,国际科联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石南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各层系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侏罗系地层为陆相湖泊沉积,西山窑组具有较好的封闭性,有利于油气的保存。总体来说该区北部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11-16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主办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每年举办一届,是保护科学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本届大会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  相似文献   

8.
2006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员大会于4月2-7日在维也纳奥地利中心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学术交流,教育座谈会和仪器、图书展览,大会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颁奖。大会学术交流包括学会专题讨论会、大会专题报告会和论文展示、获奖科学家报告会,大会还专门为纪念去世的著名科学家Nicholas Shackleton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欧洲地学联合会会员大会是国际地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会议之一,因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万多人参会,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20690篇,涉及地球科学、空间和星球科学的21个学科,充分展示了上述各学科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对一些涉及人类资源与环境的重点传统学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第35届国际生理科学联合大会(ⅧIntemational Congress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于2005年3月31日。月5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学术活动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0.
笔者参加了2004年8月20至9月4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Florence)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32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及会后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该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主办,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地质复兴”。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美国代表600多人,俄罗斯代表500多人,中国代表有400多人。中国政府对此次大会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了中国代表团参会,委派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在开幕布式上致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化工学会和韩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第5届国际分离科学与技术大会(ICSST-05)于2007年10月14-16日在北京化工大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25—26日,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2000余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本次大会主题为从全球变化到未来地球,议题涉及冰冻圈科学、大地测量学、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水文科学、气象学与大气科学、海洋物理科学、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IAG综合学术论坛暨大地测量与导航专委会年会开幕式、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学术大会、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同期召开。详见中国科协网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73/n35518/16062188.html。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8月31日至9月4日,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第31届全体大会在新西兰奥克兰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席大会。经英国皇家学会、中国科协联合提名,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此次参加ICSU副主席职位的竞选。9月3日,经ICSU全体成员两轮投票,李静海成功当选ICSU副主席,主管科学计划与评估,任期为2014—2017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93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同时也是科学界最权威的非政府国际组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0,(11):10-10
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召开 2010年10月13至14日,“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中国·上海”在上海举办。大会以“世博科技与国际技术转移—共同的发展机遇”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9,(4):6-6
日前正式发布的《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将围绕8个重大科学问题展开,力争N2020年使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多个领域引领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28日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到全球地质复兴的地质学、自然探险和文化遗产。国际地质大会4年举办一次,每一届承办国是在上一届大会上由会员在多个申请承办国中选出,此次大会就由意大利地质协会和多个地学组织联合承办,并设有组织委员会,主席由意大利米兰大学Attilio Boriani教授担任。大会有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参加,收到学术论文8000多篇,是历届大会中参加国家和人数较多的一次,到会人数除东道主外,中国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列第3位。共有来自地质、冶金、石油、煤炭等各个行业的48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都组成了代表团或派多名代表参加。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大会荣誉会员。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洪仁教授被当选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任主席。  相似文献   

17.
第36届COSPAR全会于2006年7月16到22日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及北京理工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盛会。COSPAR全称为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科联)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主办的全会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IAF(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历届COSPAR大会的主题都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问合作提供帮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开幕之际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和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协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具体承办的“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国际研讨会於2005年10月11-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的宗旨是汇聚国际国内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杰出学者于一堂,共同探讨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关系的问题。大会分7个主题展开讨论:①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精神关系问题;②意识研究和后现代心理学;⑧后现代视野中的生态问题;④科技进步与后现代宇宙论;⑤科学技术与后现代社会;⑥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观;⑦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将于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若干海外基金会的资助,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伦敦)、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柏林)为主要协办单位。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2003年7月22—26日在比利时Hasselt举行的国际微分方程会议的论文集。该会议自1962年起已举行9次,本次会议规模较大,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个与会者(多数来自欧美),会议报告共计391个(其中大会报告15个),涉及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于动力系的观点,充分显示了近些年来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呈现了一些新技术(涉及几何、拓扑、随机理论及数值方法),并给出广泛的应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等)。与会者中有不少国际学术领军人物,会议的学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