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2.
顾贞观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他不仅创作了《弹指词》,而且还有自己鲜明的词学观点。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饮水词》也是当时及后世传唱已久的词集。顾贞观和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清初词坛产生过影响。他们对词学观和创作有共同的主张,却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地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基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他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其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其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上的特殊人物,长期以来学人一直遵循着陈其年、陈廷焯与王国维之评对之尊重与研读。细玩起来,几家清儒之评有许多不一致与思路分歧,而他们的分歧恰恰暴露出纳兰之于中华词史上的致命弱点,而这可能也不是纳兰需要标举之处。事实上纳兰词的一些特征诸如"自然之眼""梦境宣叙"等意义,不在于是其表面上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在于更能暴露纳兰作为特殊身份对中华传统的缺失,从而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清初著名词人,对他们的词风、写作手法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太子嫌名改),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小名冬郎。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5年)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五月三十日卒,在世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是满族人。先世是女真叶赫部(居今辽宁省开原一带),后随清兵入关,隶满洲正黄旗。叶赫纳兰氏是清初满洲八大氏族之一。纳兰性德曾祖金台什的妹妹是努尔哈赤(清太祖)之妻、皇太极(清太宗)的生母。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朝历任兵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影响深远的婉约派词人,他们的词都以感情真挚而著称于世。二人在语言艺术、抒情方式以及意象的选用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语言上多采用叠字、化用典故、白描等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怀,"梦"意象成为他们倾诉感情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南宋婉约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点。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物象,并在借词的“宛转回互”的特点,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与家国的沦亡中,形成了其意境不开阔,但意韵悠远的“瘦”境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取材、表现手法和创作动因三个创作角度来探讨晏几道、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取材上,晏多取材于浪荡公子与歌姬的爱恨情愁,而纳兰多取材于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表现手法上,两人都善写梦境,用淡语表深情,且纳兰还反复用"回廊""梨花"两具体意象;创作动因上,纳兰将爱情词的思想境界由晏的"由苦写苦"上升为"由甜写苦"。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纳兰在晏的基础上开拓出了爱情词崭新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生前即享有盛誉,广传乡野,蜚声中外。他的座师徐屹学说:“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乡校邮壁,海内竞相模仿。”其词作和著名诗人顾贞观的一道,被朝鲜使臣以一金饼的重阶购去,并题诗称:“谁料晓风残月  相似文献   

13.
王卉 《科技信息》2007,(31):131-132
纳兰性德不仅在有清一代词坛上卓然不群,即使放在整个词史上,也是独成一大家,不依不傍,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生感受。袁本文学史认为其词作的主要风格是哀郁凄婉,这一风格的形成与纳兰性德的悼亡心态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繁华如梦总无凭——纳兰梦词文化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是满清第一词人,其梦词呈现出渐进的心理表现模式,蕴含生命价值的深刻体验和对历史的哲理性思考。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原型意象、悲美传统和佛道思想及清初社会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于其独特的萧素秉性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边塞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身于满族贵族的纳兰性德是一个对故土,对边塞充满深情的人。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既描绘了边塞雄浑郁勃之美,又刻画了塞外的苍凉凄清。从他的边塞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进步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可以体会到词人无限幽怨和无尽伤感的原因。他的边塞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在为数不多的边塞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词坛上有“男中成容若 ,女中太清春”之说 ,作为入主中原的满洲贵族 ,他 (她 )们被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吸引 ,抛弃自己的母语 ,而娴熟地运用汉语进行创作。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特别是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其词具有“清新隽秀 ,自然超逸”的特色。本文拟从“悼亡”这一主题入手 ,讨论其在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中的发展轮廊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成因、基本内容以及在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18.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词存史、以史入词、以“词史”品词的情况。而闽中词人谢章铤继陈维崧,周济之后不仅在词学理论上对“词史”意识进一步发挥,而且在词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极为强烈的“词史”意识,为我国古典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晚近词坛上不容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