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H-ZSM-5分子筛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ZSM-5沸石分子筛作催化剂,在釜式反应器内对丁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子筛的焙烧温度、硅铝比、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酸比为1.2,在550℃下焙烧的H-ZSM-5(50)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120℃时,反应5小时乙酸的转化率大于92%,提出了在无催化剂和以H-ZSM-5为催化剂情况下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Fe-ZSM-5分子筛催化下,用微波常压法由氯乙酸与脂肪醇、不饱和醇、芳香醇、脂环醇合成氯乙酸相应的酯,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用于非均相有机合成,微波法与分子筛联用不仅简化了反应工艺而且反应速度提高6~10倍。  相似文献   

3.
Mo/CuZSM-5的微波辐射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波辐射,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Cu^2+交换度的Mo/CuZSM-5催化剂,并探讨了交换液浓度、固液比、微波强度以及微波加热时间对交换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交换方法、不同交换度下的催化剂对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并进一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交换液浓度和固液比对交换度有较大的影响;与室温离子交换法相比,微波辐射下的离子交换速率和交换度大幅度提高.对不同催化刺样品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Cu^2+含量密切相关,Cu^2+的适量引入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离子交换并未改变分子筛载体的结构;Cu^2+的引入促使更多的活性物种分布在催化剂外表面。  相似文献   

4.
用HZSM-5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从液体空速、反应温度、酸醇比和原料含水量等方面研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催化剂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液体空速为1.4h-1,反应温度为140℃,酸醇比为2∶1时,酯化率达99%  相似文献   

5.
改性分子筛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复合稀土氧化物进行改性的4A分子筛为催化剂合成乙酸3-甲基-1-丁酯,产率为74.5%.  相似文献   

6.
利用改性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反应,一步法合成丁烯二酸二甲酯,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速、氧醇比、反应温度研究了Ag/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催化乙醇制乙醛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340℃就有相当高的催化活性:乙醛产率达93.0%(空速为9.6s ̄(-1),氧醇比为0.50)。XRD和SEM等研究表明,Ag是以单质的形式负载在ZSM-5分子筛上。由此提出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假性紫罗兰酮合成新工艺(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以AL-01为催化剂由柠檬醛与丙酮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工艺条件(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柠檬醛纯度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寿命与再生.新工艺使假性紫罗兰酮得率提高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分子筛催化剂的烧炭再生实验,用电导法计算机在线测量数据,在466度-800度温度范围内,氧含量为4%-20%,并排除内扩散影响后,测定了含碳量为1.2%(g/gcat)的催化剂的再生动力学参数,回归出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动力学模型,讨论了温度升高时再生过程的不同控制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2.4-戊二酮钯-叔膦体系催化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Pd(acac)2-PR3体系是有效的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四种有代 表性的叔膦 PR3(P=Ph-,PhO-,Pri-,Bun-)与 2,4-戊二酮钯组成体系的催 化作用,发现丁二烯的转化率、调聚产物的选择及两个调聚产物的分配比例同催化剂 体系中 PR 3的碱性和空间角有关。  相似文献   

11.
化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修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选取某化工厂遗留场地的不同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第1层(回填土层)、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和第3层(粉质黏土层)土壤样品中的1,2-二氯乙烷(1,2-DCA)质量分数,查明了1,2-DCA在土壤不饱和区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回填土层1,2-DCA质量分数相对最小,而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到第3层粉质黏土层的质量分数变化呈增大或减小2种规律,土壤质地、渗透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夹层性质等可能是影响1,2-DCA质量分数垂向分布的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一DCA 质量分数相对变化与土壤层序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1,2-DCA质量分数在其生产车间周围土壤不饱和区的污染水平远大于其他功能区;第2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第3层土壤可能受层问潜水影响,1,2-DCA随水流自两向东方向上迁移,在1,2一DCA生产车间东部第3层土壤中达到高质量分数.本研究工作可为场地采样布点的优化、风险识别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局部扭曲立方体的无死锁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扭曲立方体是一种新提出来用于并行计算的互连网络.经研究发现,局部扭曲立方体中已有最小路由算法存在着死锁.针对原有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死锁路由算法并给出了无死锁证明.利用将物理通道分成2条虚拟通道进而形成2个不相交的虚拟网络,将不同的点对之间的路由限定在某一个虚拟网络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死锁的产生.同时,利用一个局部扭曲立方体可由2个低维子立方体和2-扭曲立方体构成这一性质,在局部的低维子立方体和2-扭曲立方体中均采用自适应路由,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亚磷酸三乙酯与1,2二-溴乙烷的加成产物经L iA lH4还原得乙二膦,后者与乙烯基乙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双-[双(2乙-氧基乙基)膦基]乙烷(替曲膦),这是一种新型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 c替-曲膦的配体,产物及中间产物经IR、1H-NMR、M S得到确证。用SnC l2将99mT cO-4还原成[99mT cO2] 后与替曲膦反应得到99mT c替-曲膦,其放射化学纯度为93%。临床使用表明:制得的99mT c替-曲膦能够满足临床显像要求,且标记简便。  相似文献   

14.
化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修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选取某化工厂遗留场地的不同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第1层(回填土层)、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和第3层(粉质黏土层)土壤样品中的1,2-二氯乙烷(1,2-DCA)质量分数,查明了1,2-DCA在土壤不饱和区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回填土层1,2-DCA质量分数相对最小,而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到第3层粉质黏土层的质量分数变化呈增大或减小2种规律,土壤质地、渗透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夹层性质等可能是影响1,2-DCA质量分数垂向分布的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DCA质量分数相对变化与土壤层序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1,2-DCA质量分数在其生产车间周围土壤不饱和区的污染水平远大于其他功能区;第2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第3层土壤可能受层间潜水影响,1,2-DCA随水流自西向东方向上迁移,在1,2-DCA生产车间东部第3层土壤中达到高质量分数.本研究工作可为场地采样布点的优化、风险识别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Ni(bbdt)_2]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通式为 Rn[Ni ( bbdt) 2 ]( H2 bbdt=1 ,2 -二苄基硫 - 1 ,2 -二硫代乙烯 ;R=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喹啉阳离子、苯基三甲基铵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 ,n=0 .5 ,1 ,2 )的系列配合物 .当这些配合物用 I2 氧化时都生成了同种配合物 [Ni( bbdt) 2 ].用元素分析、IR谱、电子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测定了配合物的室温电导率 .结果表明 :n=0 ,0 .5对应的配合物表现出来相对高的室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ERK_(1,2)抑制剂联合5-FU对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ERK_(1,2)抑制剂联合5-Fu对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ERK_(1,2)抑制剂、5-FU和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RT-PCR观察ERK_(1,2)抑制剂、5-Fu和联合用药对bcl-2和caspase-9的表达的影响.结果:ERK_(1,2)抑制剂联合5-Fu组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均较对照组、单独用药组作用增强,并且下调bcl-2和上调easpase-9的表达.结论:ERK_(1,2)抑制剂联合5-Fu有协同抑制B16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和上调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图的局部化临域并条件 ,本文证明了下述结果 :设G是一个p阶 2 -连通图 ,Li- 相似文献   

18.
1,2-迁移反应是碳正离子、自由基、碳负离子、自由卡宾和金属卡宾所共同具有的一类重排反应,对于前四者已有相对深入的系统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1,2-氢迁移在大多数情况下占有绝对优势.通过对金属卡宾1,2-迁移反应的系统研究发现:当β位上取代基没有拉电子作用或具有给电子作用时,1,2-氢迁移反应占主导地位;当β位上取代基为拉电子基团时,芳基、烯基或炔基将优先于氢发生1,2-迁移反应,对这类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J C Lacal  J Moscat  S A Aaronson 《Nature》1987,330(6145):269-272
Genes involved in the transduction of signals required for 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 commonly appear to be subverted in the neoplastic process. One such group is the highly conserved family of ras genes, which have been detected as transforming genes in a wide variet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tumours. By analogy with other known G proteins, the p21 proteins encoded by ras genes may act as regulatory proteins in the transduction of signals that lead to DNA synthesis. A major pathway involved in the DNA synthesis induced by growth factors is mediated by phosphatidylinositol turnover: cleavage of phosphoinositides by phospholipase C produces 1,2-diacylglycerol, and inositol phosphates. The former acts as an essential cofactor for protein kinase C (ref. 4), and inositol-(1,4,5)-triphosphate mobilizes Ca2+ from non-mitochondrial intracellular stores. We demonstrate a reproducible increase in 1,2-diacylglycerol, in the absence of a detectable increase in inositol phosphates, in transformed cells containing Ha-ras oncogenes and with different membrane targeting signals for the ras p21 protei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ource other than phosphoinositides exists for the generation of 1,2-diacylglycerol and that the Ha-ras oncogene specifically activates this novel pathway for 1,2-diacylglycero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Cr(Ⅵ)氧化1,2-丁二醇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25~40 ℃的酸性介质中2,2'-联吡啶(bpy)催化Cr(Ⅵ) 氧化1,2-丁二醇(1,2-butanediol)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r(Ⅵ)是准一级,对1,2-丁二醇是分数级.在保持准一级反应条件 ([1,2-butanediol]0 [Cr(Ⅵ)]0 )下,该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着[H+]的增加而增大,随着[bpy]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无盐效应.据此实验现象,笔者提出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并且由假设的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为减少Cr(Ⅵ)对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