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把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历史功绩永载史册.列宁赞誉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旧式的骚动”终于“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毛泽东则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表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但就辛亥革命所担负的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而言,它又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究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转变的枢纽,它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于这一次席卷全国、震惊世界、意义深远的运动,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3.
德国1848年革命初期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与国民议会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斗争是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为建立统一不可分的德意志共和国和维护无产阶级切身利益的斗争,是德国1848年革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斗争后不久的1848年法兰克福九月起义是这次斗争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谭人凤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奔走联络,发展组织,使长沙成为武昌起义的首应地区;他顾全大局,协调同盟会内部关系,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保证了同盟会总部命令的贯彻执行;他加强对武汉地区斗争力量的联络与指导,促成革命势力的联合,敦促湘军援鄂,鼓动死守武昌,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和稳定革命全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策动讨袁,联络党人,坚决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制复辟,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8.
大成国起义是十九世纪中叶继金田起义后在南方爆发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天地会起义,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不可分割的整体,太平天国革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成国的兴衰成败;而大成国卓有成效的斗争,则给太平天国以强有力的支持。大成国与太平天国互为友军、互相支援,但由于信仰、宗旨迥异。两军却不能合流,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协力奋斗,终致各自为战.一损俱损。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至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历史上称咸同贵州农民起义。它是贵州自建立行省以来,规摸最大,时间最长,参加的民族最多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农民起义军不仅给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在贵州的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而且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群众的觉醒,加深了对清朝反动统治的认识,为贵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准备。本文主要谈谈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的特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谭人凤是孙中山领导核心中的重要成员。从1904年加紧在会党中活动,准备响应省会长沙起义起,到1920年4月病逝前,他参与策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他坚决反对南北议和与优待皇室;坚决与同盟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做斗争,尽心尽力维护革命党人的内部团结;坚决反对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与独裁,反对袁世凯和张勋的帝制复辟。充分体现出了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促进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0月l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神州大地上首次树起了共和国的旗帜。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在清政府不愿和不能进行真正的宪政改革的情况下爆发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是推动中国实行全面现代化的第一步,它虽不彻底,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性的起步。  相似文献   

13.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渊源。第一,湘南起义是在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高举南昌起义"八一"旗帜下的一次武装起义,没有朱德、陈毅等高举"八一"伟大旗帜,就没有湘南起义。第二,湘南起义是中共湘南特委配合朱德、陈毅共同组织发动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第三,湘南起义中的工农革命武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英以及朱德、陈毅为首改编和组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四,湘南起义的成功举行是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因素后来之不易的胜利壮举。第五,在南昌起义影响与朱德、陈毅带领下,从湘南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和将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14.
李文学领导的彝族农民起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云南革命史上的一次典型农民革命运动,同时也是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哀牢、无量山区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反清起义斗争。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查对研究,以李文学起义的起因,结过,结果,影响和历史意义和简要分析和阐述,再出了李文学起义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武昌的革命义旗一举,革命就迅速地走向全国高潮,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很快就崩溃了,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后来革命却没有得到发展,胜利也没有能够巩固,革命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新集团篡夺了,使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辛亥革命为什么走向失败?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压力下向地主买办新代表袁世凯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软弱性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与台湾密切关联 ,台湾同胞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岸同胞在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影响。这一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对台独分子散布分裂谬论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7.
蒋翊武与谭人凤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家、活动家,两人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促进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合作中,两人都起了关键作用.武昌首义后两人为保护革命胜利果实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携手发动了湖南的“二次革命”.两人在个性、事功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也都存在着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今年(1988年)12月11日和明年(1990年)2月1日,是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60周年。60年前,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这两次起义点燃了广西革命的星火,开辟了广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是我党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从广西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正确实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起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在广西的统治,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在全国燃起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贡献。这两次起义在与“三大起义”相比较中,具有自己如下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5月28日,到今年刚好四十年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它是在国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是印度尼西亚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它就动员和组织人民为反对荷兰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斗争。它领导过“工人运动联盟”在1923年发动的大罢工,领导过“人民同盟”(主要成员是农民)反抗荷兰殖民者和封建地主的斗争。1926—27年反荷革命起义,也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的。荷兰殖民者用暴力镇压了这次革命,并宣布共产党非法。共产党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坚持了二十年的地下斗争。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最高浪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以蒋翊武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艰苦努力,使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了客观必然性。蒋翊武在武昌首义中起到了领袖的作用。回顾辛亥革命,不能忘记重笔渲染武昌起义,在突出宣传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的同时应当充分肯定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