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及火山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第三纪以来构造发育和主干断层的活动具分期性,并控制了凹陷的形成、演化和沉积中心的转移。凹陷中新生代火山作用强烈,也具有多期性。断裂活动及火山作用的分期和规模与盆地演化过程有很好的对应性,这对含油气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南堡凹陷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3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与地质实际综合分析,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是区域南-北向伸展作用的产物,南堡凹陷的复杂断裂系统是在南-北向伸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逐步形成的;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特定的边界几何条件,并非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或先存走滑断裂重新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评价南堡凹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矿物分析等实验方法,对南堡凹陷泥页岩储层孔裂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泥页岩储层发育的裂缝分为四种类型:构造缝、异常压力缝、成岩收缩缝和层间微裂缝,其中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孔隙结构复杂,组合形式多样,孔隙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粒间孔、粒内孔。影响泥岩裂缝形成的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地层超压和成岩作用。其中构造运动控制裂缝的发育数量和展布,是南堡1号、2号和5号构造带以及高柳地区泥页岩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 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 km以下开始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碳酸盐、长石溶蚀成因,其次为岩屑溶蚀;纵向上对应2.9~3.3 km和4.0 km左右深度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段;较低的地温梯度以及晚期快速受热过程是南堡凹陷孔隙保存的有利条件,通源断裂活动改善了东一段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有机质降解形成的有机酸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南堡1号构造带、2号构造带以及4号构造带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景上发育而成的断陷盆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布.为了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内在联系,将露头区与覆盖区研究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凹陷的构造和沉积研究,建立了构造岩相模式,为汶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影上发育而成的断陷舅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的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经,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而。为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同在联系,将露头区与覆盖区研究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凹陷的构造和沉积研究,建立了构造财相模式,为汶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板桥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油区构造解析方法对新生代断裂构造活动及 控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可划分为北区断裂构造转换带、中区断鼻构造带以及南区走滑变形带等3 个 构造区带,区内主控断层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活动特征,并派生出大量次级断层,组成了新生代断裂构造活动的 全貌。综合断层活动与断裂输导体系以及凹陷内油气分布特征,建立了“同生断层深浅层兼控”与“次级断层浅层伴生 控藏”两种断控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区域构造运动以块断差异运动为特征。在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基础岩体持续经受拉裂、滑落和翘倾活动,形成箕状断陷。基础断块的构造格局是半地垒和半地堑相间。与基础断块构造格局相适应,早第三纪凹陷盆地也具隆凹相间的格局。不对称的箕状凹陷就是独立的盆地构造单元、沉积单元和生油单元。渤海湾盆地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指不同构造层、多个含油层系、多种类型油气藏在时间上的叠加和在空间上的复合。本文对此概括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基础层和盖层;(2)基础断裂和盖层断裂;(3)基础构造和盖层构造;(4)断裂构造岩相带。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考察油气分布与断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裂在油气成藏中控制作用进行综合定量研究,并对南堡2号东构造断层圈闭进行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源断裂类型控制着对圈闭的供烃能力,断裂活动形成的背形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调节带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着油气分布层位,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富集程度;T4-51N和T4-21N为两个油气钻探风险最小的断层圈闭。  相似文献   

11.
对产出盘县动物群化石的贵州羊件剖面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剖面大部分沉积时间是处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异常波动主要受当时的火山作用影响,其沉积物物源有2大类4亚类,分别来自拉斑玄武岩和沉积岩;沉积岩样品的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配分极为相似,表现为稳定的演化特征,指示出当时剖面所处位置的构造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west region of the Reserved Area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 the same as that of China Pioneer Area. They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f topography and nodule distribution. To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nodule distribution can hel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eological model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polymetallic nodule resource. From the year of 1991 till 2000 COMRA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arried out phase 1 and 2 of the exploration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project of polymetallic nodules in China Pioneer Area. The features of topography and geolog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metallic nodules and control factors have been clearly understo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types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abundance and grade of nodules resulted from several factors, the tectonic features (volcanism and faulting)and seafloor topograph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ological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polymetallic nodules.  相似文献   

13.
A high-resolution mapping and sampling study of the Gakkel ridge was accomplished during an international ice-breaker expedition to the high Arctic and North Pole in summer 2001. For this slowest-spreading endmember of the global mid-ocean-ridge system, predictions were that magmatism should progressively diminish as the spreading rate decreases along the ridge, and that hydrothermal activity should be rare. Instead, it was found that magmatic variations are irregular, and that hydrothermal activity is abundant. A 300-kilometre-long central amagmatic zone, where mantle peridotites are emplaced directly in the ridge axis, lies between abundant, continuous volcanism in the west, and large, widely spaced volcanic centres in the east. These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extent of mantle melting is not a simple function of spreading rate: mantle temperatures at depth or mantle chemistry (or both) must vary significantly along-axis. Highly punctuated volcanism in the absence of ridge offsets suggests that first-order ridge segmentation is controlled by mantle processes of melting and melt segregation. The strong focusing of magmatic activity coupled with faulting may account for the unexpectedly high level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黑墩目标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遭受强烈挤压作用,地层变形强烈,构造复杂。搞清楚目标区的构造特征成为寻找油气的首要任务。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及可视化计算机技术对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到断层转折褶皱、生长断层转折褶皱及复合型三角构造楔是黑墩目标区的主要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5.
广东恩开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开断裂带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长约160km,由3条大致平行展布的北东向断裂组成,其中苍城—海陵断裂(F1)、均安断裂(F2)倾向北西,鹤城—金鸡断裂(F3)倾向南东。这3条断裂在第三纪主要作张性正断层运动。约在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断裂带受到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北东向断裂转为压性活动。然而,约在中更新世开始,挤压力逐渐减弱,加之,华南沿海地区水平挤压力有从南往北减弱的趋势,断裂带南段,挤压力仍足以使断裂上盘逆冲上升,形成逆断层地貌;继续往北,水平挤压力与重力大小相近,两者平衡使断层两盘处于动态稳定之中,差异升降弱;再往北,水平挤压力更弱,重力均衡使断裂再次发生正断层运动。约在晚更新世开始,区内的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形成或复活,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夹角小,断裂面摩擦力小而比北东向断裂更易发生错动,使北东向断裂多处被切。北西向断裂的活动一方面限制了北东向断裂的平移,另一方面释放了部分应变能,最终使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A felsic tuffaceous rock, obtained from a metamorphosed sequence of volcanics and sediments of the Hutuo Group, 8 km south of Taihuai in Wutaishan, contains two zircon populations. These record SHRIMP 207Pb/206Pb weighted mean ages of 2180±5 Ma and 2087±9 Ma, respectively. The older date is within error of the age of the Dawaliang Granite in Wutaishan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相似文献   

17.
K—Ar法同位素年龄表明腾冲火山群喷发于板块闭合后的60Ma。火山喷发时腾冲地区已是大陆环境,而腾冲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腾冲火山群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这种弧火山具有高Al_2O_3、K_2O,低TiO_2及强烈富集Zr、Rb、Sr、Ba、Th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个旧东区印支期玄武岩对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应用玄武岩系柱状对比图和内插法作等值线的方法,分析了个旧东区印支期玄武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个旧东区安尼锡克期的火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大体演化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活动的空间由南往北演变.同时,在仙山坡一带-母鸡山一带-期北山一带可能是火山喷发中心.这对个旧锡矿深部和外围的进一步找矿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具勘探潜力的油气田。该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作为兼探对象,在部分井区获得了可喜的工业油流。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目前已发现目的层段油气藏均沿断层分布,且后期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及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故构造运动及断裂活动在成藏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研究研究区的成藏机制,本文对目的层段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采用主体构造解释法(断层三维立体展布法)及相干分析技术对断层进行了系统解释。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相干体切片及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多种技术,提高解释的精度和效率。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巴什托1号和2号两条主干断层,其主要活动期为海西早期—加里东晚期。另外,主干断层附近有一系列的派生断裂,研究区东部断裂比较发育,向西逐渐减弱。从构造上说,巴什托构造位于巴什托断裂的上升盘,其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油藏顶面1号和2号构造为一长轴背斜,构造南翼较陡。本研究为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探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桑托斯盆地不同构造背景下碳酸盐的沉积模式,对桑托斯盆地圣保罗台地的裂谷期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断裂特征及其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基底的断裂、局部沉降及抬升活动是该地区构造演化的主控因素的结论。根据研究区内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沉积特征,建立了圣保罗台地两种构造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发育在裂谷晚期和坳陷期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发育在坳陷期的碳酸盐滩-礁复合沉积。对该区盐下油气勘探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