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场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完善的填埋场防渗、渗滤液收集、填埋气收集等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通过从封场覆盖设计、封场运行维护等方面内容阐述了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工程的建设情况,对于其他即将进行退役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再利用缺乏系统评估方法的现状,以老港1-3期填埋场封场后监测为例,提出封场填埋场长期环境监测、安全稳定监测和生态监测的方法,为科学开展封场场地稳定性评估提供借鉴。填埋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8年我国县城以上城市有生活垃圾填埋场2459座,卫生填埋量为16696.52万吨。随着填埋场库容使用完毕,填埋场陆续开始封场,还有部分填埋场开始谋划封场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设计为例,从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导排处理、生态恢复和园林造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珂  刘勇 《科技信息》2010,(19):414-414,396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泄露和散发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其资源化利用的现状,阐述其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分析了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几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不均匀沉降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坤 《科技资讯》2009,(13):137-137
分析了我国南方某填埋场封场后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的成因,预测封场后10年内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量,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垃圾堆场面临着二次污染控制和封场利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填埋场稳定化的研究成果,采用垃圾中的生物可降解有机质(BDM)作为生活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状态的简易判别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5座大型垃圾堆场的垃圾BDM研究,分析了堆内垃圾稳定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大型生活垃圾堆场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多数垃圾堆场面临着二次污染控制和封场利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填埋场稳定化的研究成果,采用垃圾中的生物可降解有机质(BDM)作为生活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状态的简易判别指标.通过对哈尔滨市5座大型垃圾堆场的垃圾BDM研究,分析了堆内垃圾稳定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环境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社会文化的核心中坚力量,环保文化也成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本文以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区的封场改造规划为例,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研究与借鉴了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对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区进行生态修复,并结合固废处理场先进的垃圾、污泥处理技术与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长沙市固废处理场改造成为具备固体废弃物生态循环处理功能的环保教育公园.该改造规划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基础设施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规划方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灿锋 《广东科技》2010,19(10):115-116
在广东地区,很多县市乡镇的垃圾填埋场都是山谷型简易填埋场。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简易填埋场都会出现渗漏情况,严重污染环境。必须对这类简易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工程采用帷幕灌浆的工程措施对垃圾坝体进行防渗漏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工程.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分析研究,着重介绍了场底平整、雨水导排和防渗系统、渗沥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终场覆盖系统等工程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垃圾填埋场沼气控制与利用的方案评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对垃圾填埋场气体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气体采取了广泛的控制利用方案。笔者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提出沼气利用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方案的优选,对合理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贵阳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日垃圾产生量已突破3300 t;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仍未完善,收运成本较高,约为150~200元/t,清运总费用达到2亿元/年;贵阳市现有6个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仍然以填埋处置为主,资源化利用水平很低。因此,应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强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垃圾焚烧等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达到贵阳市"十三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约占80%、再生资源利用率30%的目标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西南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其垃圾填埋量和组分进行分析,依据ICPP产气模型对填埋场潜在填埋气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2013~2023年的运行期间,预计该填埋场填埋气的平均产量约为61.25×106m3/a.研究了填埋场填埋气的处理现状,指出发电是该填埋场填埋气的最佳利用方式.同时,为准备利用填埋气发电的填埋场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开采技术发展的历史、开采的原因和目的、开采的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填埋场的开采做了效益~费用分析:通过开采和资源化利用可恢复75%~80%的填埋容积系统.介绍了矿化垃圾的综合利用和填埋场开采后原位生态修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粉煤灰改性污泥为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分析了初始甲烷浓度、初始氧气浓度对甲烷氧化效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甲烷氧化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参数,旨在为材料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初始CH4、O2浓度制约生物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效率,初始CH4、O2浓度越高,材料甲烷氧化能力越强;甲烷氧化过程符合2级动力学方程-dV(CH4)/dt=kV(CH4)V(O2);利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得出覆盖层材料的最大氧化速率Vmax为2.54 μmol g-1h-1,半速常数Km为0.49 μmol.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分析和水质监测,研究了安顺市生活垃圾组成及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安顺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成分主要分为9大类,分别是煤渣、塑料、纸类、木材、玻璃、金属、有机物、布类和其它垃圾。煤渣是比重最大的成分。填埋场渗滤液经处理后其COD基本达标排放;pH在限值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温度的高低与外界的气候变化相一致,进出污水处理场的渗滤液温度不变;污泥沉降比基本在正常值20%~30%内,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总体看,垃圾填埋场对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马剑 《天津科技》2014,(1):18-20
介绍了矿化垃圾的概念、性质以及国内外的开采现状,从作为衍生燃料、填埋场覆盖材料、生物反应填料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进行了矿化垃圾综合利用的分析探讨,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恶臭既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又将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填埋场的选址、运行和封场等过程中均应被单列考虑。  相似文献   

20.
林培真  王薇 《科技资讯》2009,(21):124-124
垃圾渗滤液是在填埋过程中和填埋场封场后产生的,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环境和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就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