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用透光率变化率的经时变化,在准三组分相图全组成范围内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配伍性。同时用黑液体系使用性质的经时变化,研究了黑液体系中23配方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组成区域内,黑液体系中的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黑液体系的使用性质随时间变化,其原因是由黑液体系中各种成分自身性质决定的,且主要是由于黑液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黑液可用稳定剂来稳定。就23配方而言,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  相似文献   

2.
用准三组分相图设计了黑液体系的配方,用线型膨胀法研究了黑体系对岩心膨胀的影响,得到了黑液体系的岩心膨胀指数等值图,研究结果表明,黑液体系-黑液,石油磺酸盐,聚丙烯酰胺均有抑制岩心膨胀的作用,聚丙烯酰胺抑制岩心膨胀的能力最强,用光率指数法和聚乙烯磺酸钾法对七种粘土稳定剂进行了评价,选择了与黑液体系配伍性好的最佳粘土稳定剂和使用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3.
用准三组分相图设计了黑液体系的配方,用线型膨胀法研究了黑液体系对岩心膨胀的影响.得到了黑液体系的岩心膨胀指数等值图。研究结果表明,黑液体系──黑液、石油磺酸盐、聚丙烯酰胺均有抑制岩心膨胀的作用。聚丙烯酰胺抑制岩心膨胀的能力最强,用透光率指数法和聚乙烯磺酸钾(PVSK)法对七种粘土稳定剂进行了评价,选择了与黑液体系配伍性好的最佳粘土稳定剂和使用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4.
黑液体系是由碱法造纸黑液(B)、石油磺酸盐(PS)和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的复合体系。黑液中的碱与地层岩石接触时发生溶蚀作用及离子交换、矿物转换等,易造成碱耗,其中的石油磺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则可通过吸附作用而损耗。用药耗等值图法研究了黑液体系的三种成分与岩石接触过程中损耗量的大小、产生损耗的原因及减小损耗的方法,同时对黑液体系的碱耗、石油磺酸盐损耗和粘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液体系的碱耗主要与碱和岩石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水解相关;石油磺酸盐损耗主要与岩石表面的吸附相关;黑液体系粘度变化则与聚丙烯酰胺的吸附和水解相关。另外,黑液体系中优化驱油配方(23配方)的碱耗、石油磺酸盐损耗和粘度变化率都低于文献值,说明该配方的药耗符合驱油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赵福麟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三次采油新技术研究”中的“黑液体系驱油研究”子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人员对黑液体系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黑液为潜在碱适用于三元复合驱的重要理论.该项研究提供的黑液体系优化配方具有采收率增值高、配伍性好、药耗合理、对地层有稳定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3·3H2O-B15C5-CH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在25℃生成一种化学计量的三元配合物:LaCl3·B15C5·3H2O-CH3CN。经分离、洗涤制得了固态配合物,分别在80%H2SO4与98%H2SO4干燥器中干燥王恒重,经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aCl3·B15C5·3H2O与LaCl3·B15C5。用IR,DTG,TG,DSC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2.4-戊二酮钯-叔膦体系催化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Pd(acac)2-PR3体系是有效的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四种有代 表性的叔膦 PR3(P=Ph-,PhO-,Pri-,Bun-)与 2,4-戊二酮钯组成体系的催 化作用,发现丁二烯的转化率、调聚产物的选择及两个调聚产物的分配比例同催化剂 体系中 PR 3的碱性和空间角有关。  相似文献   

8.
RECl3与丝氨酸配合行为的半微量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RECl3-Ser-H2O(RE=Nd,Gd,Yb)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结果表明在这些体系中有6种三元配合物形成:RE(Ser)Cl3·3H2O与RE(Ser)2Cl3·5H2O(RE=Nd,Gd,Yb)。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制得了20种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石油磺酸盐与聚丙烯酰胺的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民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 聚丙烯酰胺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用相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磺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使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Fe(Ⅲ)—TPPS3配合物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收光谱,单扫描极谱及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Fe62+三磺基四苯基卟啉的水溶性配合物在pH-4.0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的性质。实验证明Fe^2+与TPPS3在90℃下加热80min可以反应完全,配合物主要以TPPS3二聚体和Te-TPPS3单体的开矿存在于该介质中,H^=参与了配合物的电极反应,Fe-TPPS3体系中配合物的组成比为1:1,Fe-TPPS3在电极上不原为Fe-TPPS2为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三元体系LaBr3·3H2O-18C6-CH3CN在250C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在25℃仅生成一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组成为LaBr3·18C6·3H2O.制备了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IR光谱、电导、DTG和TG研究了固态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33H2O-18C6-CH3COCH3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并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其结果表明,该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2LaCl318C66H2OCH3COCH3与LaCl318C63H2O0.5CH3COCH3。制备了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IR,TG-DTG和DSC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周期表对角线规则,获得了Eu^2+激活的Li-β-Al2O3新的发光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组成,结构,电荷补偿机制及Eu^2+在体系中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锂对BaMgAl10O17基质中镁的取代仍然保持β-Al2O3结构不变,Li-β-Al2O3基质中的电荷补偿主要是形成间隙Al63+或Li^+离子机制,Eu^2+激活的Li-β-Al2O3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通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应用到三基色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采收率增值等值图研究黑液体系驱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液是碱法造纸产生的废液。可将黑液,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黑液体系用于驱油。若用准三组分相图确定黑液体系配方点,然后驱油试验测定各配方点的采收率增值,则可绘出采收率增值等值图,该图可以提供优化配方点和优化配方区等,结合其他等值图(润湿指数等值图、界面张力等值图、乳化不稳定系数等值图等)还可研究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采收率增值等图研究黑液体系驱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液是碱法造纸产生的废液,可将黑液,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黑液体系用于驱油,准三维相图确定黑液体系配方点,然后驱油试验测定各配方点的采收率增值,则可绘出采收率增值等值图,该图可以提供优化配方点和优化配方区等,结合其他等值图还可研究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等。  相似文献   

17.
从焊接工艺观点出发,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发展起来的混料优化设计理论,研究了埋弧焊用陶质焊剂组成成分间的综合交互作用及其对焊剂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焊剂组成成分对软化温度、熔点及线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影响规律的定量描述回归方程,从根本上提供了改善焊接工艺性,特别是焊后脱渣的理论依据,获得了一种具有良好焊接工艺性的Al2O3-CaO-CaF2系高韧性焊剂.  相似文献   

18.
对黑液体系驱油过程中产出液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利用滴质量法、落球法分别测定了黑液体系驱油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同时测定了pH值,由此得到相应的产出液分析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注黑液体系后,原油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立即有所响应,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pH值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黑液体系驱油中存在低界面张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乳化-携带和乳化-捕集作用。通过增加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也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CH3OCH2OCH8和CH3O(CH2CH2O)2CH3为添加剂,对以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的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的影响,获得了影响聚合速度,共聚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规律,探讨了两体系中各活性种的竞聚率和结构选择性,并与添加THF的体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以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rO2-Tb2O3.5-Y2O3复合氧化物体系的混合电导和氧渗透性,并从固体缺陷化学的角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Tb含量高达50mol%),试样皆为面心立方萤石结构,其晶格常数随Tb含量增多而线性增大.Tb元素的变价及其随温度和组成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体系的混合电导性质.Tb含量的增多导致电子电导的增大,而Y的掺入对其电性质的改善不明显.氧渗透性决定于材料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的综合作用,氧渗透通量较ZrO2-Y2O3体系提高了1~2个量级.氧渗透过程机制遵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通过材料膜的体扩散为控制步骤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