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纸马作为中国民俗版画系列中的一个神秘多趣的门类,集宗教、艺术、民俗于一体,其用旨在追求天、地、人的抱合和神、人、鬼的互通。它不仅见诸于民间,也为宫廷所用,既是民俗艺术品,也曾用作贡品。作为版印的神像画,纸马以质朴、稚气、古奥、神妙、粗犷的特征展现其艺术的魅力。在江苏的纸马产地中,南京、无锡等地最具影响,除民间俗用,甚至远贡京师,纸马的传承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白族民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作为白族民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以深蕴的方式体现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人品评不尽的韵味。本文拟对白族民歌中的含蓄手法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节庆和丧葬祭祀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又名跳纸马,广泛流传于文山州壮族布岱村寨,与壮族人民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4.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5.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6.
白族民歌中月亮这一特殊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象性,这一意象在白族民歌中的频繁出现有其自身和外在的原因。月亮意象在白族民歌中具有其他意象不可替代的特定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在大理白族地区已有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扎染之乡",大理白族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图案设计、生动的艺术表现而深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和图案艺术,对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其传统工艺和特色技法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竹不仅影响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白族人民的的精神生活。白族的竹民俗文化、竹宗教信仰、竹人格魅力、竹文学艺术、竹绘画艺术和竹园林艺术共同构成了白族竹文化的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将为大理白族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龙"与"草凤"是大理白族地区传统建筑与家具木雕装饰图案中的一对特殊纹样,是装饰艺术中典型的中华纹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们源自于大理剑川木匠的审美创造,也是中原地区"龙凤"文化信仰在大理白族地区"龙变"与"凤变"的结果。"草龙"与"草凤"纹样不仅丰富了中华龙凤图案的造型样式,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白族调是白族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的歌词体例被称为"山花体",这种体例是白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1]本文在分析剑川白族调流行现状及传承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艺术表现特征,从加强培养更多的白族调歌词创作者谈白族调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理白族艺术是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通过运用李泽厚先生提出的“文化积淀”说理论,分析并指出大理白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并且形成了今天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特殊的宗教文化背景的分析,分析了云南地区宗教多元化对白族木雕审美意识的影响。白族木雕是中国传统木雕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宗教背景,白族木雕体现了复杂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灿若繁星的白族民间文学各类故事中,本主的故事是一颗放出耀眼光芒的星星。本主的崇拜,是大理白族人民中特殊的宗教崇 拜。这种由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祖先(部落首领)崇拜,在白族地区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并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特殊的宗教信仰,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中产生、发展而形成体系的。它是白族人民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同时,这些本主的故事,又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璀灿的白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枝奇葩,应该引起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话语,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鲜明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意识形态意识在白族作家张长的小说《空谷兰》中,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叙述力量,它影响了张长对叙述标记及其内涵的设计,促成了小说"架桥"意象及其内涵的设置,并决定了小说最后的结局。正是这种浓郁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篇小说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理白族节庆民俗因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经济等因素而具有多元复合性、大众传承性和娱乐休闲性等基本特征,显示出独特的内在文化结构和社会功用,能较好地展现其民族文化的全貌.对之加以发掘、整理,不仅有助于全面探讨传统节庆民俗的生命力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而且有助于从时代的高度探讨大理白族节庆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重母性"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表现为白族人对天依然保存着"母性"的称谓、民间文学以"母性"故事为主、日常用语遵循"以母为大"的原则及生殖文化格外崇尚女阴崇拜等。探讨白族文化的母性特质和传承机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和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跨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理白族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中白族服饰文化最能体现白族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入手,分析了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具有对个体美的形象的塑造、对社会关系的整合、对民族文化的建构等美育功能.并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审美意蕴,从而弘扬了大理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试析明清云龙古桥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白族地区的云龙县,现存明、清时期古桥较多,其种类齐全,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审美价值。从实用美、技术美、形式美、和谐美几方面探析了云龙古桥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