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城岩溶盆地成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岩溶盆地,它的成因不仅是溶蚀、溶解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构造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整个盆地内碳酸盐岩广布,占总面积82.1%。其岩溶发育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都有独特特点。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岩溶景观。特别是目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和介入,促进了岩溶发育和发展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周年根 《科技信息》2012,(7):658-658,657
本文阐述了中小型河流的特点、治理的必要性,并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中小河流治理责任意识,对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岩溶地区,由于废渣堆场选址和防渗处理措施不当,产生岩溶渗漏,使强酸碱废水污染了岩溶地下水,直接影响了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对各种废渣堆场渗漏污染的勘查,归纳出3种渗漏类型,并分析了污染效应,应用动态系统模型和混合稀释模型。进行了预测评价,为渗漏污染治理提出了治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水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统计与分析了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沙与洪涝灾害资料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水位不是不断抬高,而是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入湖水沙的减少,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明显减径,并在1981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根据洞庭湖水沙变化规律这提出洞庭湖洪涝灾害治理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6.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进程缓慢的难点基础上,结合广西岩溶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产(技术)、生态、生活与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大九湖盆地岩溶塌陷的直径一般在2~20m之间,利用中等分辨率卫星影像很难识别,而通过高分辨率的快鸟(Quickbird)卫星影像,可以容易快速地识别出来,野外实际调查验证显示其识别率相当高,只有一些隐藏在岩壁下的小型落水洞难以在影像上找到.通过影像识别和野外调查,查明了大九湖盆地岩溶塌陷的特征、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九湖湿地修复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蓝凤金 《广东科技》2012,21(9):139-140
由于岩溶地区是我国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因此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广泛关注,鉴于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石漠化等问题的严重性,本文就这一问题的治理工程设计进行专题讨论。首先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就岩溶地区治理工程设计的要点给予阐述,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土地资源的治理以及土地资源模式构建这两个方面,最后,就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设计的对策进行说明。通过采取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完善石漠化的治理模式、轻度的石漠化治理、中度石漠化治理、强度的石漠化治理等五个设计层面,为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湘中恩口-斗笠山煤矿区是南方典型的大水岩溶矿区。由于多年的开采,矿区内已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其中岩溶塌陷最为普遍而且危害严重。文章系统分析并全面总结了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预测了6个主要塌陷区。这将有助于有效治理岩溶塌陷,有助于我们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扎塘赤泥堆场岩溶渗漏及防渗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塘赤泥堆场在80至90年代曾发生岩溶渗漏;通过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等工作,初步查清了该场向牟老泉和向百花湖方向的岩溶渗漏通道。通过采取降低碱耗,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加大回水,垂直帷幕灌浆等综合治理措施,历时10年,实现了在岩溶发育地带对高浓度碱水进行防渗治理的预定目标,杜绝了扎塘赤泥堆场废水外排,取得了显著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与洪涝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近年来北港洪水分流量呈上升趋势,洪峰对北港的压力加大,文中还对福州城防洪涝灾害的措施等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和典型地区监测资料显示,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3个显著的特点:土壤侵蚀模数低,以水土漏失为主要过程,坡耕地是重要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的突出危害是导致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和大面积耕地丧失。21世纪以来,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于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 000km~2,遏制了石漠化,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创建了弄拉、龙何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模式。但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和内涝灾害防治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内涝防治以及耕地资源丧失的水土保持工程。  相似文献   

13.
该线路地处建始盆地西缘与鄂西山地的交界部位,岩溶发育,本论文分析区域线路岩溶发育特点,分析了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文广  李百祥 《甘肃科技》2006,22(9):112-116
甘肃陇东地区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赋存白垩系自流盆地型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地下热水。本文从基底构造、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地温场特征对地热赋存条件、影响温度的因素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分析,由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是很好的热储层,据此对平凉地热开发可行性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外在效应主要表现在:丰富荒漠化治理的投资主体,增大治理投入;整合荒漠化治理资源,提高治理效果;促进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要想在西部荒漠化治理领域聚集更多的企业,重点在于:加大政府对企业治沙行为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充分利用东西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培育强有力的西部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6.
云南高原岩溶裂隙水的富水性是好的,但由于高原面边缘深切斜坡和河谷的存在,使得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呈现出极不均匀,其主要体现了同一岩溶含水层在同一标高范围内,或者同一地段,甚至相距几米,富水性可相差数十倍至数百倍.在汇水-径流型岩溶断陷盆地内,岩溶的发育呈现出向深部逐渐减弱的规律;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也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最特殊的是部分地区的水位不受疏干影响,成为没有水力联系的“孤岛状”或“带状”独立水文体系.岩溶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富水性以及水力联系上变化相对都较大.整体上云南高原岩溶水主要以岩溶断陷盆地为主;降水是地下水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岩性的不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良好水质简单;云南高原岩溶水在河谷地区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带,开发利用时,应掌握其垂直方向的分带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桑园围的概况及其历史洪涝灾害和治理,提出应吸取桑园围洪涝灾害治理的历史经验教训,搞好珠江河口整治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隧道地表塌陷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以两个隧道的岩溶地表塌陷为例分析了岩溶地表塌陷的原因及其具体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预测和治理岩9溶地表塌陷提供了依据。介绍了隧道工程的地质特征、地貌特征以及防止突水引起地表塌陷的措施,涌泥引起地表塌陷的成因、定量探测方法和治理对策。本文认为对隧道施工中岩溶地表塌陷的影响应火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地下水影响和覆盖层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具有对低阻体非常敏感的特点,应用较广,适用于隧道富水岩溶管道的探查.广昆铁路牧羊村2号隧道为可溶岩傍山隧道,处于地下水的季节变动带,运营以来雨季渗涌水突出,岩溶水害严重,对铁路运营安全影响很大.通过采用多断面瞬变电磁法查清了隧道主要排水岩溶管道特征,并针对性的打设集水孔,将涌入隧道的岩溶水拦截引排至泄水洞,解决了岩溶水害问题.既有铁路隧道岩溶水害治理中最重要的是过水岩溶管道位置的准确确定,在隧道中采用多断面瞬变电磁法可有效查清过水岩溶管道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城市洪涝灾害浅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济南市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济南市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洪涝灾害频繁的首要环境因子是降水集中.洪水灾害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城区低洼地汇水快,排水不畅;城市建设改变城区水文特征及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相对落后.根据洪水灾害状况与致灾因素,提出了治理洪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