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博  李建峰  方艳  张海春 《科学通报》2009,54(2):210-2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内蒙古中侏罗世道虎沟昆虫化石的保存情况, 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了部分压型化石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元素含量及分布. 研究发现道虎沟生物群中绝大部分昆虫压型化石成分是虫体原始成分的有机降解产物. 少部分化石表面富集有Fe元素, 这可能是在降解初期由生物聚合物吸收形成. 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发现则表明道虎沟部分昆虫化石在形成过程中也存在“化石封套”模式. 这些不同的保存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化石化过程, 表明当时的湖泊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化石为我们保留了远古生物的定格画面.埋藏学则揭示从生物体死亡到变成化石的过程。这里尝试重建道虎沟昆虫化石形成的机制,借以推测道虎沟1.6亿年前的环境变迁。从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轻巧的蜻蜓到散播病菌的苍蝇,昆虫在地球的各个大陆上无处不在。水中、陆地和空中皆是它们生活之舞台。从生命进化史的角度看,昆虫的起源演化对整个生物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假如没有昆虫,早期的原始哺乳动物不会有重要的食物来源,高智慧的人类可能也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生代有尾两栖类一新种: 道虎沟辽西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原 《科学通报》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一部关于昆虫演化的权威论著认为,所有昆虫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是蜥虱(Saurophthirus)和恐怖虫(Strashila)。对于前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课题组于2012年3月8日在英国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中生代巨型跳蚤的发现,并指出蜥虱实际上是白垩纪一种特化的巨型跳蚤。然而,恐怖虫仍是个谜,它由俄罗斯科学家1992年最先报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8.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3,(4):18-19
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骨架化石,距今已有1.25亿年。化石保存得极好,能清楚看到残留的胃容物。研究者称,奇怪的尖牙使这种古老鸟类能够咬开昆虫或蜗牛的坚硬外壳。这一新发现的鸟类体型只有知更乌大小,生活在距今1.21至1.25亿年前,属于已经灭绝的反鸟亚纲。反鸟亚纲是中生代数量与种类最多的鸟类,几乎都具有牙齿和爪状的肢体。  相似文献   

9.
<正>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骨架化石,距今已有1.25亿年。化石保存得极好,能清楚看到残留的胃容物。研究者称,奇怪的尖牙使这种古老鸟类能够咬开昆虫或蜗牛的坚硬外壳。这一新发现的鸟类体型只有知更鸟大小,生活在距今1.21至1.25亿年前,属于已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12):1441-1455
猫科剑齿虎类是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中最常见且重要的化石组分之一,它的研究对分析和对比动物群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和古生态意义.中国晚新生代陆相地层中出产了非常丰富的剑齿虎类化石,然而在前人的报道中,受限于有限的化石材料,一些属种的有效性有待讨论.基于对经典材料的实地观测,以及对部分近年来未受关注类群的探讨,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中国的剑齿虎类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梳理.最终确认有效属种共6属13种,分别是:恐剑齿虎Machairodus horribilis、巴氏剑齿虎Ma. palanderi、钝齿锯齿虎Homotherium crenatidens、最后锯齿虎H. ultimum、欧亚副剑齿虎Paramachaerodus transasiaticus、马氏副剑齿虎Par. maximiliani、巨颏巨颏虎Megantereon megantereon、泥河湾巨颏虎Meg. nihowanensis、意外巨颏虎Meg. inexpectatus、大后猫Metailurus major、最晚后猫Met. ultimus、横断山后猫Met. hengduanshanensis和冠恐猫Dinofelis cristata.分析了剑齿虎类尤其是那些中间形态类型的系统关系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地点的动物群组合特征,对中国相关剑齿虎类的古生态进行了探讨.恐剑齿虎的生态位很可能与现生虎近似,主要捕食中大型有蹄类.副剑齿虎类和巨颏虎类与现生美洲豹相似,两者分别以中小型及大型食草动物为主要取食对象,上述类群主要生活在林地环境.巴氏剑齿虎和锯齿虎类则与现生狮近似,以捕食中大型猎物为主,后猫类与现生豹近似,偏好于捕食与自身体型相当或稍大的猎物,这些类群主要生活在相对更加开阔的地带.恐猫类的生境尚不十分明了,其捕猎习性可能近似于现生的狮或虎.  相似文献   

11.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2.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7,29(1):45-45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能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13.
柳永清  刘燕学  姬书安  杨之青 《科学通报》2006,51(19):2273-2282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 对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生物群和辽西凌源热水汤地区含蝾螈类化石层上、下火山岩进行了定年研究. 测年结果表明,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最年轻年龄为164~152 Ma, 最老年龄为168 Ma. 综合研究表明, 宁城道虎沟生物群与凌源热水汤一带含蝾螈类化石层属于同一生物群(时代), 发育于168~152 Ma的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研究区道虎沟生物群(岩系)为正常产状的火山-沉积序列, 底部平行不整合在下伏九龙山组之上, 顶部为土城子组或早白垩世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平行或角度不整合覆盖. 道虎沟生物群(岩系)及相关地层对比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或是它的相变产物. 髫髻山组(道虎沟生物群)化石组合和综合研究表明, 它们和热河生物群不是同一生物群, 更不是代表热河生物群最早的生物记录, 道虎沟生物群及岩系与义县组是不同时代和构造演化阶段火山-沉积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产自我国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海房沟组中的1件昆虫前翅标本,建立一新属新种:赵氏修复蟌蜓(Hsiufua chaoi Zhang et Wang,gen.et sp.nov.),归入蜻蜓目(Odonata)、等脉蟌蜓总科(Isophlebioidea)、弯脉蟌蜓科(Campterophlebiidae).它是我国已知蜻蜓目前翅最长的种类,也是该目世界第四大的昆虫.蜻蜓目在二叠纪的体型小于中生代,很可能源自原蜻蜓目的竞争,而侏罗纪最大蜻蜓的前翅长于现生最大蜻蜓的前翅,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空中的竞争和捕食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正请看人类在非洲起源、最终走向世界的最新故事。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后来,一系列化石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今大约4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物种——南方古猿(发现于非洲最南部,已灭绝),它们开始学会用双足行走。距今210万年前,第一个名字中带"人"字的动物——能人首次出现在非洲大陆上。成年能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米。相比祖先南方古猿,能人的脑容量更大一些,牙从猿到人  相似文献   

16.
贾程凯  罗玲  邢立达  王睿  商华  赵祺 《自然杂志》2009,31(3):158-162
准噶尔盆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也是地层古生物的重要研究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准噶尔盆地近百年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史,并阐述了包括五彩冠龙,准噶尔将军龙及哺乳类在内的新近化石发现及其意义。这一系列研究均为准噶尔盆地首次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地区古生物多样性,也对解决生物进化,地层划分对比及确定地层年代等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克拉美丽地区为例,归纳总结了两地区中生代主要脊椎动物化石,分析论述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具代表性的脊椎动物群面貌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最后建议使用脊椎动物化石挖掘与微体古生物共同取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脊椎动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17.
这些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天锐 《科学通报》1985,30(12):926-926
Edicaro动物群及其有关的痕迹化石在6—8亿年的前寒武纪地层中是公认的。最近,作者等首次在北京十三陵上前寒武系常州沟组(对比地质年代约为19亿年)中,找到了一种很像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化石级霸主     
<正>在蛮荒的史前公园,恐龙一直是距今亿万年前的中生代的霸主。但是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茂密的丛林中发现了体长如同一辆公共汽车一般的超级巨鳄,它可能将替代恐龙的霸主地位。考古队挖掘出的其他恐龙骨骼化石上,甚至包括异常凶狠的霸王龙骨骼化石上,都发现了巨鳄牙齿留下的伤痕。这种体型庞大的鳄鱼生活在大约1.1亿年前白垩纪的热带沼泽中,它们在水中静静地等待猎物靠近,捕杀从身边经过的恐龙,是当之无愧的"两栖霸主"。  相似文献   

19.
花儿从何处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可能为解读花儿的身世提供了新的方向。 以前的化石研究发现,在距今约13亿年,开花植物突然在地球上大放异彩;但却没有找到可以证实花儿祖先的过渡性化石。对花儿起源问题,连进化论的缔造者达尔文也只能摇头叹道“这是个讨厌的谜”。 斯坦福大学地质环境学教授莫多万及其同事首次根据化石中的化学成分,断定开花类植物的祖先可能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时代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他们研究了二叠纪时代的沉积物,找到了已经灭绝的种子植物大羽羊齿类的残骸,发现其中含有齐墩果烷分子。齐…  相似文献   

20.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遗址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口店田园洞是近几十年来所发现的距离周口店遗址最近的含古人类化石及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堆积. 目前在此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有34件, 哺乳动物化石有29种; 在数量上, 动物化石以鹿类占绝对优势, 肉食动物极少. 经初步研究, 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可归入智人; 除过一件残破鬣狗牙齿外, 其余动物化石全可归入现生种. 从组成看, 田园洞动物群与山顶洞动物群很接近, 但时代可能稍晚, 田园洞动物群中有63%的种曾出现在山顶洞动物群中. 田园洞的堆积物特征也与山顶洞的极为一致, 均为尚未胶结的角砾堆积. 用鹿牙所做的铀系测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田园洞主体堆积大约形成于25 ka前. 对人类和动物化石的确切年代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周口店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沉寂之后, 首次在遗址群的核心区之外发现古人类化石, 这对今后的周口店遗址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