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在山水画中北宋主要是层峦叠障,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而南宋是去其繁章,采其大要的“以小显大”截取式,因而北宋山水画显得雄浑、博大、庄重,南宋秀丽、小巧、优雅。北宋山水画地域特点强,状物高于达意。南宋抒情气质强,创意高于状物。这样北宋以形象的深入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南宋以突出刻画某一主体形象来构成画面视觉中心,以简洁空灵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2.
李唐是一位历经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的著名的山水画家。本文从迹象的角度,分析他的不同时期的山水绘画作品因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风格的转变,试图挖掘出其两种风格迥异的迹象观产生的根源,以期给现代绘画指引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注入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北宋建国以后所设置的诸种武装力量,至“靖康之变”,大都被金兵击溃。南宋初年重新聚集与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与北宋已有很大不同。孝宗乾道五年(1169)薛季宣在《召对札子》中说道:“厢军之置,即唐方镇之兵是也;周世宗及我太祖皇帝增置禁旅,则今之禁卫与诸州之禁兵是也;神宗皇帝立将兵之法,今之帅藩系将禁军是也;太上皇帝(即宋高宗)收诸将麾下,作三衙、御前诸军,今之大军是也。四者之外,复有弓手、土军、役兵。今惟大军可供战伐之用,将兵而下废为皂隶之役。”这段文字,指出了南宋军队的种类及其渊源,并说明了由唐、五代、北宋延续到南宋的诸种军队皆“废为皂隶之役”,而真正“可  相似文献   

5.
在北宋、南宋的三百余年间,中国各地陆陆续续地刻制和刊行的《李善注文选》,露骨而有意识地剽窃和利用了《五臣注文选》的很长的句子;同时这一盗用倾向,随着时代从北宋进入南宋,其频度亦有所增长。然两宋的所盗用之文例,决非是为了粉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有欠完备的剽窃行为,而是与那古文运动势力的增强和来代理学的勃兴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院画家与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关系、院画家与朝臣的关系、院画家与院外画家之间的关系、院画家之间的关系等四个万面对北宋翰林图画院中能够影响和体现院画家社会地位和艺术地位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9.
刘涛 《枣庄师专学报》2010,27(1):129-133
宋代《春秋》学者众多,相关著作丰富,春秋学成为经学中的“显学”。作为一种“经世之学”,春秋学随着政治抗衡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出现意识的转变。“尊王”与“攘夷”是春秋学的主流意识,北宋偏重“尊王”,南宋侧重“攘夷”。民族矛盾与战争贯穿整个赵宋王朝,“攘夷”也为两宋《春秋》学者所重视。南宋由于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攘夷”成为最强的时代之音。而重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伦理纲常的北宋“攘夷”的态度也相当明朗。生活于北宋前期的孙复和中期的刘敞,他们的春秋学的著述经世色彩强烈,其“攘夷观”不仅丰富了北宋春秋学的华夷观念,也针对时政提供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平御览》在宋代的刊本问题,近人聂崇岐先生考证仅有南宋时的蜀刻本和闽刻本两种,但是,笔者阅读相关资料发现,在此之前有北宋的国子监本,之后有南宋的光宗刻本。  相似文献   

11.
周必大是南宋中兴时期的名相兼文坛盟主,其四六文远绍陆贽,近承北宋诸公,名重天下,人皆传诵,堪称南宋四六的典范,具有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遗民词中抒情主人公人格形象的形成,是远继魏晋名士旷达风度、近承姜夔雅士风流的。南宋遗民词人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与魏晋名士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故他们在放怀山水、怡情歌唱时,也就很自然地效法魏晋名士的风度了。  相似文献   

13.
一北宋中叶以后,民族矛盾不断加剧,边关战事迭起。这种情势,愈演愈烈。加上北宋王朝腐败无能,淫乐无度,宠信权奸,不修武备,不察民情,终于导致了发生在1126年到1127年间的靖康之变。靖康后,“胡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入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戈扰攘,所以未尝有乐土也”(宋庄绰《鸡肋篇》)。而南宋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确立抒情体物的新的诗体内涵,形成了新的赠答诗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宋代重兵所聚之地:北宋是京师开封和西北沿边地区,南宋为京师杭州和沿江、四川的北部地区。杭州在五代的吴越统治时期,有数万镇兵驻屯。归宋以后,镇兵改称厢兵,又陆续设置了弓手、禁军和土军。南宋定都杭州,逐渐增置了三衙诸军和皇城司兵。至南宋中期杭州驻屯的诸兵种合计约十三万余人,与北宋京师开封所屯兵力大体相当。本文系统考察了杭州诸兵种的设置、分布及其演变情况,从中可见宋代军事制度受制于国内外战争形势,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同时对宋国力的盛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浒》这部反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其成书无疑是在元末明初;在建都临安后的南宋时代便是“水浒”故事的产生、丰富和传播、演变的重要时期。水浒的民间故事与杭州“水浒”故事的的形成,最早阶段自然是民间故事。据南宋遗民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上引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龚开与周密都是南宋时人;而《癸辛杂识》便是周密在南宋亡国之后,隐居在杭州的癸辛街时所著。周密还是一个熟谙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北宋以来文人山水发展史中“米氏云山”的风格现象作了阐述。对待米氏山水的研究,代不乏人。该文吸取了西方现代美学中符号学、图像学等学科观点和研究方法来分析、阐释米芾、米友仁创造的山水画语汇的造型特点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9.
南宋是词的变化、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社会形态,使词在词学批评史上比北宋时期有了更为重要的内容和变化。对南宋词坛俗流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词的变化过程,南宋的词学雅俗之辨,也为词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招抚使始置于唐代广德二年(764)九月。宋代招抚使从广义上看始置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十月;从狭义上看始置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六月,招抚使设置的缘由为招募人才以抵御金人,首任招抚使为张所。宋代共有28位招抚使副,其中北宋1位,南宋27位。宋代招抚使尽管具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缺陷,但在宋代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