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特异性脱敏治疗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进行特异性皮肤试验,并随机分为2组进行脱敏治疗,舌下含服组40例,皮下注射组40例,疗程2年以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依次为灰尘、螨、豚草花粉、多价霉菌、蒿属花粉等.评定2组疗效,舌下含服组总有效率为77.5%,皮下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治疗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一危及生命疾病的特效药物,我们对7例使用善得定治疗的患者从止血、输血量、超声检查、副作用等方面同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门静脉、脾静脉均变窄,标志着门静脉压力降低。虽然因例数少而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表现出止血效果显著。善得定有选择性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副作用少,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药物之一。希望国内制药业尽快研制生产以便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出血部位,该部位出血的复发率高,死亡率也较高。我科自1997~1998年两年中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5例,现将我们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既往都有肝硬化病史,其中女2例,男3例,年龄在50~72岁。 2 治疗方法 (1)用止血剂如洛赛克、立止血等;(2)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3)出血量较大的给予输血、支持对症治疗;(4)硝酸甘油舌下含服;(5)  相似文献   

4.
评估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LIT)对不同年龄组(<14岁组和≥14岁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收集48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低龄组22例(4~13岁)和高龄组26例(14~46岁),通过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观察并记录治疗1.0年后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主观疗效,最后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治疗1.0年后,低龄组、高龄组的鼻部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80只健康Wistar大鼠(注射前为对照组)及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实验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在注射四氯化碳(CCl4)2周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15周时由于形成了侧枝循环,上述测值又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门脉压力与充血分数除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门静脉压力与内径、充血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36(P〉0.05)。结论:大鼠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随着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均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早期给予抗凝溶栓药物联合TIPS术对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患者再通疗效。选取诊断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在予以一般治疗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及腹水排放后行TIPS术,研究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手段以外,入院后给予抗凝药物华法林及溶栓药物rt-PA研究组患者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2.15±0.68kpa;总胆红素浓度为38.86±5.69μmol/L;白蛋白浓度为33.47±5.11g/L;血氨浓度为82.40±46.62μmol/L。研究组患者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3.22±0.78kpa;总胆红素浓度为29.14±7.83μmol/L;白蛋白浓度为31.85±4.91g/L;血氨浓度为76.48±52.92μmol/L。研究组的患者门静脉压力、血清总胆红素照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白蛋白和血氨虽有提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预先给予抗凝溶栓药物与TIPS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消除腹水,肾动脉灌注不足等症状,结果显示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脾静脉血流参数与SWE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早期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到医院进行就诊的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6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健康组、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比较三组对象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门静脉以及脾静脉相关参数(Dpv、Vpv、Qpv)的统计学差异。三组对象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的比较,健康组(4.41±0.57)、肝炎组(5.35±0.72)、肝硬化组(7.24±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v比较,健康组(1.05±0.21cm)、肝炎组(1.21±0.27cm)、肝硬化组(1.49±0.35cm);Vpv比较,健康组(21.78±2.31cm/s)、肝炎组(18.62±2.09cm/s)、肝硬化组(14.37±1.75cm/s);Qpv比较,健康组(650.27±121.72mL/min)、肝炎组(832.69±157.43mL/min)、肝硬化组(1326.54±101.30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v比较,健康组(0.58±0.25cm)、肝炎组(0.79±0.31cm)、肝硬化组(1.42±0.50cm);Vsv比较,健康组(21.27±2.16cm/s)、肝炎组(17.93±1.83cm/s)、肝硬化组(15.20±1.41cm/s);Qsv比较,健康组(256.29±107.82mL/min)、肝炎组(370.11±112.54mL/min)、肝硬化组(651.87±147.300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与肝炎患者和健康组的门静脉压力、脾静脉血流参数均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通过根据门静脉压力、脾静脉血流参数与SWE的相关性对肝炎以及肝硬化病变程度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配伍大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的第一天应用甲氨蝶呤50 mg,单次臀部肌注.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00 mg/次,12 h1次,共服3 d,6次总剂量600 mg,服药前后2 h 禁食水.结果:联合用药成功率为94.1%,副反应产生率8.1%.结论:[HT SS]使用甲氨蝶呤配伍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增加疗效,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16例,每日早餐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2.5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最大剂量为10mg/d,疗程为6w.对比用药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心率虽有所加快,但无统计学差异,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后有效病例共208例,每日剂量在7.5mg以下者占78.48%,平均剂量为5.25mg,不良反应发生率7.87%.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可以提供临床应用,推荐的常用剂量为5mg/d,早晨餐后一次服,最大剂量可用到10mg/d.  相似文献   

10.
HO-1及CO在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HO—1及CO系统在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作用。建立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并分为早(12只)、中(11只)、晚期(11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测定门静脉血液中CO浓度,观察肝组织HO—1表达。肝硬化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鼠门静脉血中CO浓度、肝组织HO—1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大鼠门静脉CO浓度在中、晚期显著升高,肝硬化大鼠肝组织HO-1表达明显上调,说明HO—CO系统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肝癌介入治疗后1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和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采用插导管至肝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剂(10ml~30ml)。结果:11例中出血发生在介入治疗后3d内有7例,3~7d4例。经内科治疗后8例出血停止,3例死亡。结论: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药物止血和降低门脉压力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法,术前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宝洲 《甘肃科技》2012,28(13):117-119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中的应用价值.对62例CPH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5.2%.随访6~12个月,57例(95.16%)未再出血,2例(3.22%)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量降低约60%~75%),1例(1.61%)6个月内复发出血.双介入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CPH)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以"呕血1天"表现入院,误诊断为肝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P)行宫腔镜电切术(TCRP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其复发、诱导绝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围绝经期(年龄45~55岁之间)EP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术后1周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2.5 mg治疗,1日1次,共3个月.对照组40例,接受宫腔治疗但未服药.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有2例(2/4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而对照组则有10例(10/40)复发内膜息肉,复发率达到2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29例绝经(72.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在预防复发、诱导绝经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腔二囊管、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方法: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三腔两囊管治疗后,胃管抽出胃液提示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内镜下曲张静脉治疗.结果: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法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使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有利于对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师廷梅 《甘肃科技》2012,(23):143-144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以往在一种抗病毒药发生耐受后再加入另一种抗病毒药的联合治疗,可能会导致多药耐药,特别是在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在本研究中,一开始就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毒学应答和耐药率。选30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剂量为阿德福韦酯(10mg)联合拉米夫定(100mg),或拉米夫定(每天100mg),随访48个月。对于需要强制采取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开始就采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第一用拉米夫定效果较好,并且较少发生病毒学抵抗。  相似文献   

17.
静脉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42例合井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10min注入,继之以1.0~1.5rag/min维持静脉点滴,以后依病情渐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600-1200mg/24h。第1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可每隔15~30min再给1.5~3.0mg/kg的追加负荷量,以VT、VF消失为有效。结果总有效率85.7%。对持续性VT终止率25%。静脉用药早期对PR、QTc间期、QRS波时限无影响。静脉用药期间,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后恢复;1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阻滞;8例出现静脉炎。结论静脉胺碘酮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24h 1000~1500mg为较合适的初始静脉用量。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硝苯吡啶口服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降压片。结果表明;硝苯吡啶组平均收缩压由(22.6±2.8Kpa)降至18.6±2.4Kpa;平均舒张压由13.8±2.6Kpa降至11.6±1.2KPa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值<0.01)。血压下降起始时间平均3.1天,舌下含服具有迅速降压的效果,硝苯吡啶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复方降压片组。硝苯吡啶组总有效率94%,复方降压片组总有效率74%。硝苯应用10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左卡尼汀作为脂肪酸代谢的辅助因子,在细胞能量的产生和调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左卡尼汀药理作用、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的介绍,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应用该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振亚  刘德运 《甘肃科技》2010,26(8):144-145
总结和分析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对肝硬件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庄浪县人民医院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资料,探讨其疗效;全组并发症发生率46%(13/28),1例死于全身感染及呼吸衰竭,其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是县级基层医院外科开展的最佳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