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诱变。紫外线处理150s时致死率为89.3%,正突变率为104%。筛选出1株菌株对欧文氏杆菌属胡萝卜软腐菌亚种(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Ecc),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干燥方法是影响精油组成成分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阴干、晒干、40℃烘干3种不同方法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长期野生欧薄荷地上部分进行干燥处理。以新鲜未经干燥处理的欧薄荷为对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欧薄荷精油,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干欧薄荷精油产率最高(0.49%±0.01%),其次是40℃烘干(0.42%±0.03%)、晒干(0.19%±0.02%)和新鲜(0.12%±0.03%)。精油中主要成分均为香芹酮(46.58%~50.75%)和柠檬烯(24.01%~29.71%),但含量上有显著区别。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从3种经干燥处理过的欧薄荷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其抗氧化活性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远远高于新鲜欧薄荷精油,抑菌效果也较新鲜欧薄荷精油有不同程度增强,综合精油产率及生物活性,阴干可作为欧薄荷较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3.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贮藏期腐烂的魔芋球茎和有典型软腐病害症状特性的植株分离出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3号、4号菌株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但两菌株在致病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丝裂亚菊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蒸馏法提取丝裂亚菊精油并对其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滤纸片法定性测定其抑菌活性,倍比稀释法定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测定抗氧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精油对测试菌种细胞壁膜的影响. GC-MS分析结果显示,丝裂亚菊精油中含有17种化合物,占精油总含量的97.37%,主要成分为β-蒎烯(34.72%)、(1, 8-)桉树脑(24.97%)和马鞭草烯醇(20.39%);抑菌试验发现丝裂亚菊精油对供试菌种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在2.5~80μL/mL内,最低杀菌浓度在10~80μL/mL内;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植物精油破坏了细菌的壁膜,且浓度越大,对细胞壁膜的损伤程度越大.丝裂亚菊精油对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性,其抗菌机理为丝裂亚菊精油对细菌细胞的壁膜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用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精油,采用琼脂平板抑菌法,以山梨酸钾为对照,对余甘子精油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余甘子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沙门氏菌,啤酒酵母、米曲霉等常见食品污染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0MPa压力下萃取的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啤酒酵母、米曲霉及黑曲霉的抑制效果优于山梨酸钾;从20MPa压力萃取的精油中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β-波旁烯(38.23%)、二十六烷(17.2%)、麝香草酚(10.94%)、二十五烷(8.51%)、β-丁香烯(5.39%)、2,3-二羟基丙酸(4.36%)、十六烷酸(2.65%)及甲基丁香酚(1.25%),初步推断甲基丁香酚、β-丁香烯、β-波旁烯和麝香草酚为主要的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处于生长阶段的紫叶生菜的方法,研究了臭氧水浓度对蔬菜致病菌生长及宿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2 mg/L)臭氧水对紫叶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光合和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生长影响较小;而高质量浓度(14 mg/L)臭氧水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生长,但对紫叶生菜光合生理也产生严重影响;中质量浓度(6 mg/L)臭氧水可以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对紫叶生菜的光合生理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中浓度(6 mg/L)臭氧水喷洒紫叶生菜是绿色除菌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种松针精油对供试菌的协同抑菌效应和机制,利用松针精油天然抑菌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为将松针精油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黑皮油松松针精油(PTEO)、樟子松松针精油(PSEO)、红松松针精油(PKEO)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效果,通过棋盘稀释法来测定其协同效果及最佳复配比,以最佳精油复配比研究其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机理。【结果】3种精油单独作用时均表现出对3种供试菌较好的抑菌效果,部分复配后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针对不同微生物复配最佳抑菌配方为:E.coli用抑菌精油为PTEO和PSEO,浓度均为0.31 μL/mL; S. aureus用抑菌精油为PKEO和PTEO,浓度均为0.16 μL/mL; B. subtilis用抑菌精油为PKEO和PSEO,浓度分别为0.16、0.08 μL/mL。通过复配精油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机理研究发现复配精油能够破坏菌体的正常形态,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导致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泄露,并且对细胞菌体蛋白的合成和积累有干扰作用。【结论】3种精油复配后表现出更好的抑菌作用,精油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到抑菌效果时精油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以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罗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罗勒精油化学组分,以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罗勒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罗勒精油中丁香酚(39.55%)、酞酸二乙酯(49.95%)、草蒿脑(3.95%)、石竹烯(4.73%)含量相对较高,占精油相对总含量的98.18%;罗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均为1.25μL/m L;通过对电导率及生长曲线的监测发现,在精油作用下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较大改变;结合生长曲线认为,精油的存在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11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山苍子精油、南丰蜜橘精油、飞蓬精油和胜红蓟精油的MIC分别为0.062 5~0.5、0.125~1、2~4和0.062 5~0.125mL/L;山苍子精油、南丰蜜橘精油和胜红蓟精油对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好,飞蓬精油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差.采用气态熏蒸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环境常见霉菌的抑菌效果,当精油剂量为16μL/皿时,4种植物精油对环境霉菌有抑制作用,山苍子精油和南丰蜜橘精油的抑制效果较好(此2种精油在27℃下对面包霉变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植物精油漱口水的配方研究,确定了配方中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并制备出山苍子精油漱口水.用山苍子精油漱口水漱口,对口腔细菌的除菌率为39.96%,与市售漱口水的除菌率相似,在除菌方面达到了工业产品的要求.采用GC/MS技术鉴定了4种植物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鱿鱼腐败变质,延长其货架期,以鱿鱼腐败菌为指示菌,测定花椒、大料、胡椒、壳聚糖以及鱼精蛋白的抑菌性能,选取抑菌性较好的保鲜剂进行响应面优化,筛选鱿鱼复合生物保鲜剂最佳配方,并进行平板验证.结果表明大料、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鱿鱼腐败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花椒和胡椒对鱿鱼腐败菌基本无抑制作用.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鱿鱼腐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8 mg/mL和2.4 mg/mL.3种抑菌性能较好的保鲜剂对鱿鱼腐败菌抑制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鱼精蛋白壳聚糖大料,鱼精蛋白和壳聚糖添加量对复合保鲜剂的抑菌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料添加量对复合保鲜剂的抑菌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复合保鲜剂最佳配方为:鱼精蛋白2.39 mg/mL,壳聚糖4.8 mg/mL,大料100 mg/mL.平板验证结果显示,等量复合保鲜剂抑菌圈直径达到模型预测值的96.75%,说明获得的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鱿鱼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Y H Dong  L H Wang  J L Xu  H B Zhang  X F Zhang  L H Zhang 《Nature》2001,411(6839):813-817
Bacterial cells sense their population density through a sophisticated cell-cel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igger expression of particular genes when the density reaches a threshold. This type of gene regulation, which controls diverse biological functions including virulence, is known as quorum sensing. Quorum-sensing signals, such as acyl-homoserine lactones (AHLs), are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HLs regulate virulence gene expression in a range of plant and animal (including human) bacterial pathogens. AHL-producing tobacco restored the pathogenicity of an AHL-negative mutant of Erwinia carotovora. Different bacterial species may produce different AHLs, which vary in the length and substitution of the acyl chain but contain the same homoserine lactone moiety. Here we show that the acyl-homoserine lactonase (AHL-lactonase), a new enzyme from Bacillus sp., inactivates AHL activity by hydrolysing the lactone bond of AHLs. Plants expressing AHL-lactonase quenched pathogen quorum-sensing signalling and showe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resistance to E. carotovora infection. Our results highlight a promising potential to use quorum-sensing signals as molecular targets for disease control, thereby broadening current approaches for prevention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2.
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产生的絮凝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其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引起,测得生物膜中多糖含量约为6.3%,蛋白质含量约为7.7%。考察了添加颗粒营养物质豆饼粉对絮凝现象的影响,分析了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水杨酸、丁香酚、儿茶素、姜黄素和大蒜提取物对生物膜和菌浓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淬灭酶对菌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营养物质对絮凝物影响不显著;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不能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菌浓,但对生物膜的分散具有一定作用;群体感应淬灭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及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探究小分子代谢物结合致病菌靶点的方式和构象。结果表明:组合物的干预使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减少了79.4%,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产量分别减少了63.8%、60.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减少了80.7%,同时破坏了生物被膜结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合物可以与变异链球菌PtxA蛋白和白色念珠菌Fba蛋白的靶点结合,影响其糖代谢,进而抑制二者形成生物被膜。通过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抑制双菌生物被膜潜在的物质基础,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组合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可能的抑菌机理,为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及其代谢物组合物开发口腔益生菌和后生元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能够借由对特定信号分子的密度感知实现对相关基因的靶向调控,从而使微生物展现出与低密度条件时截然不同的群体行为以及特性,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群体感应调控存在明显的生物广泛性、机制独特性以及作用高效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微生物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在食品保鲜,益生菌生产,食品发酵,绿色生物合成,微生物防腐剂及风味剂生产等研究领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悉群体感应系统在上述领域中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着重介绍了群体感应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调控机制,并对其在食品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未来食品工业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概述;对未来群体感应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以群体感应为基础的新型食品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福鼎大白茶、黔茶1号、黔茶8号茶树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种不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福鼎大白茶44种,黔茶1号35种,黔茶8号50种,共有香气成分17种,占全部香气物质的百分比达到90%以上.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青叶醇、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和己醛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中含量较为丰富,共同作用形成茶树鲜叶清香;芳樟醇、香叶醇、4-戊烯醛、青叶醛、壬醛、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间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关键香气物质进行茶树品种的鉴定区分.3个茶树品种(品系)的萜烯指数为福鼎大白茶(0.73)、黔茶8号(0.65)、黔茶1号(0.89),黔茶1号萜烯指数接近野生大树茶,说明筛选出黔茶1号的湄潭苔茶群体品种是较为原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化妆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众多的香精类型中,玫瑰香型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我国生产玫瑰香精油除了以玫瑰为原料外,还采用月季为原料。“墨红”是一种浓香型月季,开花勤,产花量高,抗寒力强,是提取香精油的理想品种。大约3500kg“墨红鲜花,可提取1kg香精油。月季香精油成分复杂,国内尚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以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研究了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蜜柚精油性质及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所得蜜柚精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具有新鲜蜜柚果皮的特征香气,所得精油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品质.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进行组分鉴定分析得知:蜜柚果皮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吉马烯、香叶醇,新鲜果皮精油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2.37%;其次为β-月桂烯,占26.07%.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圆柚酮的质量分数(8.64%)是蒸馏法的(3.43%)两倍多  相似文献   

18.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