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闻怪事》2011,(1):53
在云南云县晓街乡团山村桐子园组一农户蔗地里,村民发现了占地约1平方米丛丛相连的奇菌。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地块多年来在此时节都会生长出此菌,但今年菌子长得比往年更多且大。最大的一丛菌有10公斤,整块菌总重达50余公斤。菌秆紧  相似文献   

2.
乌茸菌[Polyozellus nultiplex (Under w.).Murr.],又叫乌舞茸,黑叉片菌,属多孔菌类。这类菌大多木质化,不堪食用,只有少数几种如灰树花,干巴菌,鸡油菌,灵芝等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中国食用菌志》载“乌茸菌子实体大型,菌肉脆,味清香,质地介于木耳和干巴菌之间,属中品”。故选其作为驯化栽培对象。  相似文献   

3.
痂状炭角菌(Xylaria sp.L1)是一种高价值药用真菌,属于炭角菌科,它生长在野外废弃的白蚁巢穴周围。文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adrupole-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Q-Orbitrap HRMS)技术对痂状炭角菌子实体80%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elch RP-C18柱色谱(150 mm×2.1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从痂状炭角菌子实体中共检测到41种化合物,包含6种萜类化合物、4种苯丙素类化合物、14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10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7种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有18种化合物为痂状炭角菌子实体中首次发现。该研究对痂状炭角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宽鳞大孔菌[Favolus squamosus(Huds.ex Fr.)Ames]生态特点、形态与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鳞大孔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多丛生,具有重要的人工栽培与开发价值;其子实体为二型菌丝类型,生殖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支,具横隔.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通常条件下,担孢子萌发率较低,营养菌丝生长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5.
从野生担子菌筛选抗肿瘤多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导了黄贝芝、勺形囊孔、裂褶菌子实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除黄贝芝外,发现勺形囊孔和裂褶菌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抑瘤率在62%以上.勺形囊孔多糖的免疫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凝胶电泳分析说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血清球蛋白的增量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野生担子菌筛选抗肿瘤多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导了用黄贝芝,勺形囊孔,裂褶菌子实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除黄贝芝外,发现勺表囊孔和裂褶菌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抑瘤率62%以上勺形囊孔多糖的免疫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培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凝胶电泳分析说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血清球蛋白的增量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含有大量红色色素的野生血红密孔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并对该子实体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子实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80min,色素含量3.84 mg/g.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对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抗生素过度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采用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中各个处理单元中红霉素残留浓度、抗性菌、抗性基因的特性进行了详实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污水中检测到红霉素浓度22.8 ~ 86.9 μg·L-1,在去除率为55.4% ~ 66.3%。进水、出水中残留的红霉素抗性菌的浓度分别在6.9 ~ 8.4 × 105、 2.8 ~ 4.5 × 105 CFU·mL-1。单一红霉素抗性菌比例为45.0%,双重抗生素抗性菌株的比例40.84%,三重抗生素抗性菌株的比例14.16%。抗性菌对6种抗生素抗性也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中浓度在2.3 ~ 9.5 log (copies·L-1)。1株单一抗性菌未检测到ere A、ere B、mef A/mef E和erm B;三重抗性菌中,4 株未能检测到tet Q,3 株未能检测到Sul 2。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红霉素残留量高、红霉素抗性菌具有多重抗生素抗性,对抗性基因的演变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与抗性菌抗性存在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富集培养,从休闲5个月的土壤中检测到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休闲土播种大白菜后,土壤含菌量7天内提高10~3倍.在人工接种的大白菜根际土中,病菌数量随寄主生长持续下降,但可在寄主整个生育期检测到。在幼苗生长50天期间,病菌都可从根系侵入,侵入所需接种菌量低限为3.8×10~2CFU/ml;根系侵入菌量与土壤含菌量呈正相关关系。病菌从种子萌发2天的幼芽侵入后,可进入生长中的根、茎、叶各部位潜伏侵染,以茎组织含菌量最高;组织含菌量随大白菜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可在整个生长期检测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纯化翘鳞肉齿菌多糖,解析其结构特征,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运用DEAE-cellulose column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翘鳞肉齿菌多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方法研究其均重分子量,通过红外光谱解析其结构特征,进一步研究其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作用,同时研究了翘鳞肉齿菌多糖在H2O2作用下对PC12细胞的保护能力.其结果显示从四川省小金县翘鳞肉齿菌子实体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水溶性杂多糖(SIKP-1)纯品,其重均分量约为2.0×104 Da.通过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翘鳞肉齿菌多糖(SIKP-1)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SIKP-1质量浓度为0.1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40.63%;当SIKP-1质量浓度达到0.32mg/m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51.61%;当SIKP-1的质量浓度为3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69.75%;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结果显示在用终质量浓度为0.5,1,2 mg/mL的SIKP-1处理下,PC12能免于H2O2的损伤,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越高,分别为15.89%,27.60%,29.36%.综上试验结果显示,翘鳞肉齿菌多糖(SIKP-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云南銹菌的調查研究,雖然早在十九世紀末期Delavay就在云南採集过13种銹菌,后來到二十世紀初期又有Handel-Mazzetti在我國西南部采集了24种銹菌;但比较全面的調查研究,实际上是从我国真菌学家戴芳(?)教授的工作开始,戴先生在1947年所發表的「中國西部的锈菌」中共记載了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貴州、甘肃等省的銹菌213种,其中分布在云南各类植物上的銹菌就有164种。 1954—1955年间,我們為了适应教学上的需要和為进一步研究昆明附近森林植物病害准备條件,會在昆明附近各林區內進行初步的森林植物病害毒调查,採集了一些森林植物病害标本,现将其中有关銹菌的部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瓜类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至为密切。但是,在瓜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它的生长后期,常常会遭受到白粉菌的侵袭危害,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瓜类白粉菌其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涉及瓜类白粉菌的研究工作很多,包括各个方面(戴芳澜1979、Junell 1966、khan 1970、Ballantyne 1974、Nagy 1976、我孙子和雄1978、Sokolov 1978、平田幸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0~15 cm、15~30 cm及30~45 cm深度的土壤,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未达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水平(P>0.05),土壤古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1个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8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10个古菌门类,其中广古菌门、泉古菌门、奇古菌门为优势菌门.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来自4个商场的20种海鱼,共120个样品,按3管MPN计数法每100 g鱼肉中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平均值分别为396.72和214.78,平均出现率各为80.8%和43.3%,其中4月份的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数量远高于其它月份;按季节分,则各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春季、秋季、夏季和冬季;检测次数在3次以上的不同种类海鱼中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其数量和出现率与海鱼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海鲶中的感染最严重;各个商场的海鱼都有李斯特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检出;所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的血清型以1型和4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粘质沙雷氏菌抗铜基因的克隆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粘质沙雷氏菌KMR-3菌株的基因组DNA文库,克隆到了与该菌的铜抗性相关的基因,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到的铜抗性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CutF蛋白,由194个氨基酸编码,与莫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mollaretii)ATCC43969抗铜脂蛋白NlpE同源性最高,达到70%,并对该基因的调控序列(启动子、终止子、SD序列及转录起始位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用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草鱼中分离出7株菌株,分别编号为Ⅰ~Ⅶ;对7株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均得到长约600bp的片段;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输入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用BLAST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Ⅰ为沙雷氏菌,同源性达95%;II为腐生葡萄球菌,同源性达99%;III为荧光假单孢菌,同源性达97%;IV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同源性达99%;V为嗜水气单孢菌,同源性达99%;VI为杀鲑气单孢菌,同源性达97%;VII为不动菌属,同源性达97%.将Ⅰ~Ⅶ号菌株回复感染健康草鱼,结果沙雷氏菌、腐生葡萄球菌、荧光假单孢菌、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和嗜水气单孢菌对草鱼的危害较大,而杀鲑气单孢菌和不动菌属的感染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从广东省淡水养殖鱼类肠道中分离到了引致人类严重腹泻的新现病原菌-香港海鸥型菌,描述了该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并进行了理化鉴定;初步研究了该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谱.  相似文献   

18.
RP_4质粒在兼性自养多能硫杆菌中的接合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B101(RP_4)作为供体菌,以多能硫杆菌(Thiobacillus versutus)作为受体菌,通过接合的方法将RP_4质粒转移到了多能硫杆菌中.接合频率为1.9×10~(-5),RP_4质粒的三个抗性基因(Ap~R、Tc~R、Km~R)在多能硫杆菌中均得到了表达.再将RP_4质粒从多能硫杆菌反向转移到大肠杆菌HB101菌中,接合频率为3.3×10~(-1)~7.3×10~(-1),三个抗性基因也均得到了表达.实验证明,多能硫杆菌对于RP_4质粒既是一个受体菌,也是一个很好的供体菌.  相似文献   

19.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用于水质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充市豆制品厂污泥中,分离到五株光合细菌,经初步鉴定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嗜酸红假单胞菌;将其混合培养处理屠宰场污水和温室养鳖场污水,其氨氮量,BOD,COD均下降,而透明度增加,水质得到明显净化。  相似文献   

20.
鸡Zong多糖的分离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的方法从鸡Zong菌子实体获得一种灰白色多糖,其总糖含量为9.14%。生物学研究表明:鸡Zong多糖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胸腺,脾脏器官质量,ip100u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