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伊拉克中部下白垩统Zubair层系砂岩储层为中东重要油气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明确砂体分布规律对于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的层段,统计工区内6口井的砂体厚度与油层厚度,综合应用叠后地震反演与地震多属性定量分析,优选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综合地震属性用于指示有利储层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平均波阻抗、最大波阻抗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砂岩有利分布区,但叠后反演波阻抗有利储层识别能力有限;最大振幅属性和均方根振幅属性随砂体厚度增大而增大,瞬时频率属性与平均主频属性随油层厚度增大而增大;上述地震属性与砂体发育、含油气性吻合度较高,可作为工区内的敏感地震属性,指示有利储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安莲萍 《甘肃科技》2011,(14):53-54,15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是矿方开采前急需的重要参数。地震反演就是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和地质规律为约束条件,构建一个初始波阻抗模型,将初始波阻抗模型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根据它与实际地震剖面的差异反复修改模型参数,最后得到一个从给定的观测数据中重构出的合适的地质模型,从而较好地预测和描述地下储层的纵横向展布和物性变化。对宁夏某矿区三维地震资料利用钻孔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反演处理,应用STRATA地震反演系统,获得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反演技术应用于煤层厚度解释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R字井斜坡带泉四段属河流相沉积,储层为超低渗透储层,埋藏深,物性差,砂体薄,横向上变化快,优质储层位于河道主体部位。但由于受泉四段T2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掩盖了下伏泉四段I砂组储层的部分有效信息,从而加大了储层预测难度。通过建立不同围岩组合、不同砂体厚度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了泉四段河道砂体与地震反射振幅、频率等属性的相关性。以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为依据,井震结合,重新解释砂体包络面,优选与河道砂体厚度变化相关性好的敏感属性,预测河道砂体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对于薄层、非均质储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新立油田泉头组的地质特征,在三维地震资料叠后处理提高剖面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小波分频处理、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非线性高精度薄砂体预测技术,对泉三、四段薄互层河道砂岩储层展开了地震反演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厚度在3m以上的薄储层均能识别,钻井符合率达74.8%.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X地区太原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但受煤层干涉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较难刻画,气层较难识别。为此,以太原组地质特征为指导,开展波形聚类地震相研究明确砂体边界,利用波形聚类定性结果对叠前同时反演砂体边界进行约束开展储层定量预测,结果表明相控储层预测结果既平面符合潮道砂体沉积特征、和钻井吻合较好,垂向又可定量刻画储层厚度;研究区西部的潮道砂体条带连片性较好、厚度大,厚度分布在10~30 m,最厚处位于X-01井附近,东部潮道砂体条带厚度较小,厚度分布在5~15 m。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薄互层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运用岩心、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确立了研究区薄互层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基于波阻抗反演的井震标定发现,当薄互层形成一套砂层组时,地震最小振幅对其具有一定指示性。据此,将主要发育薄互层的明下段Ⅳ-2亚油组纵向划分为3套砂层组,并提取各砂层组地层切片,以确定其砂体边界与平面分布范围。最后以实钻砂层组储层厚度、地震属性值统计为数据基础,建立了薄互层储层定量预测拟合关系。在预测的厚度较大的甜点区实施评价井,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有色反演、多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3种地震反演方法在苏里格气田西区A井区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储层纵向分辨率、砂体横向展布规律及钻井解释吻合率,认为地质统计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与钻井解释吻合率较高,但是要兼顾有色反演及波阻抗反演的平面规律,综合这3种反演成果,可以精细刻画该井区盒8段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该技术手段及研究流程对砂岩厚度较薄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多层前馈网络进行三维储层参数反演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伊通盆地莫里青地区古近系双阳组第一段储层特征,为勘探选区提供依据。对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等基本特征及储层"四性"关系进行分析,确立了莫里青地区双阳组第一段测井油气水识别标准。单井砂岩对比分析表明,莫里青地区双阳组第一段Ⅱ砂组第3小层和第2小层发育扇三角洲砂体和湖底扇砂体,第1小层和Ⅰ砂组砂体发育较少,砂体沉积在纵向上不断减少;砂岩储层在平面上连片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的尖山构造带、西北缘断褶带、西南部的小孤山斜坡带;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展布与砂岩储层厚度平面展布的趋势相一致。研究区东北部的尖山构造带(伊6井区)和西南部的小孤山斜坡带(伊52井区)是勘探的有利区带,Ⅱ砂组的第3小层和第2小层是有利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1.
以沉积岩石学与地震沉积学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物性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歧南斜坡沙一段中部砂体开展细分地层对比,探讨砂体分布规律及优质砂体主控因素;利用正演技术和反演技术,刻画优质单砂体,研究优质砂体发育区分布与演化特征。提出将沙一段中部细分为4个砂组,并确定了主力砂组;受南部埕宁隆起和Ⅲ级坡折带控制,中斜坡发育重力流水道,分布东西两支砂体带;岩性对物性控制作用明显,中细砂岩物性好。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中部重力流水道优质砂体具有东西两支、三期展布、四个优质砂体发育区“左右迁移,此消彼长”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solve the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coastal sandbar in Z block of the Indus Basin, such as thin reservoir, rapid lateral change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based on core, logging, seismic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 the microfacies division, favorable sandbody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model are detailed analyzed,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and bar reservoir.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ary facies markers, the sandbar reservoir microfa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center bar, bar edge and inter bar. By means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reservoir inversi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sandbar reservoir can be predicted effectively. The center bar is in the core part of sandbar, with the shape of point or strip on the plane. The sandstone thickness is thick (>3m),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the best, which constitutes the dominant reservoir. The bar edge is located in the flank of the center bar, which is flat sheet or strip on the plane, the lithology is thin sand and mud interbedded, single sand thickness is thin (<2m), and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medium. The inter bar is between the main sandbar, mainly fine sediment with poor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The sandbar microfacies changes rapidly, and different microfacies types overlap each other, especially the inter bar interspersed between the center bar and bar edge, which intensifies the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sandbar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3.
廊固凹陷沙三下段为深水湖相沉积,局部发育洪水成因的浊积砂体.目前已在中岔口地区探明安421井浊积砂岩油藏.为了确定油藏规模和诸层变化规律,在地质分析基础上,利用Landmark工作站对该油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顺层拾取油层反射波振幅信息,弄清了浊积砂体平面形态及厚度变化规律;通过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对浊积砂体储集物性尝试性地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浊积砂体平面上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砂体主体部位储集物性较好.油藏分布在上倾方向受构造和岩性决定双重因素控制,证实安421井沙三下段油藏是一个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认识不仅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为高勘探程度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油藏描述技术相结合研究非构造油藏地质特征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_1s_2)一直是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主力产油层段,目前在产井9口,均为J_1s_2油藏。但其砂体成因多样化且储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油藏模式各不相同,多因素复杂性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根据砂体发育特征将J_1s_2划分为J_1s_2~1、J_1s_2~2,并在此基础上将J_1s_2~1细分为J_1s_2~(11)、J_1s_2~(12)。综合测井、录井、取芯等资料,明确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油水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中部1区块J_1s_2主要发育泥质岩、细粒砂岩、钙质砂-砾岩三类夹层,控制了J_1s_2~1多期河道叠置而成的厚砂体内油气的运移、聚集,隔夹层垂向和侧向遮挡形成多个独立油藏,控制了油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波阻抗和伽马反演相结合的方法 ,在四川白马庙气藏较好地识别出渗透性砂岩 ,对渗透性砂岩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结合沉积微相、砂层的测井对比和地震属性综合解释等方面的研究 ,从另一个方面与储层反演结果相互验证 ,增加了认识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井位布署建议 ,并取得了较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气层系为白垩系Napo组砂岩储层,为浅海潮坪相沉积,岩性复杂,发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灰岩和泥岩,其中3套分布发育稳定的灰岩段(由上至下分别为A、B、C灰岩段),可作为全区对比标志层。Napo组A灰岩段在盆地北部发育较稳定(平均厚度约40 ft),但地震资料显示局部区域存在多个强振幅异常体,实钻结果表明,异常体内A灰岩段地层存在不同程度增厚,严重影响下伏砂体预测。针对奥连特盆地北部白垩系Napo组A灰岩段增厚现象,从区域地质、岩石物理、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入手,开展增厚原因分析;将测井与地震结合,以正常沉积厚度下优质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正演模拟,对不同厚度A灰岩段下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开展研究;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反复比选,采用基于CRP道集的限角叠加和基于调谐厚度的频谱分解预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消除上覆A灰岩段增厚的影响,实钻结果证实了该认识和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平湖组为西湖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之一,是今后寻找有利储层的优选层位。以精细岩芯观察为基础,根据岩相、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特征,确定工区平湖组上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进一步细分为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4类微相。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泥质含量反演、波阻抗反演成果,认为工区物源主要来自工区北部,河道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沉积相纵向演化规律,预测了工区内平湖组上段的有利砂体分布区,该区砂体总体面积较大,砂厚在105~115 m,据已钻井的资料统计,已经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寻找油气的优选部位。  相似文献   

18.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以下简称"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渤海海域新近系浅层油气藏中,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砂岩储层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预测该区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的发育规律对后期油气勘探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浅水湖盆砂体单层厚度普遍较薄,侧向迁移快,叠置发育的特征,单种方法难以有效预测及研究区钻井资料较少,限制地震反演应用等问题。在充分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研究区的研究思路。具体思路如下:首先井震联合建立高频层序等时格架,主要含油层段划分11个五级层序。其次在波形分类地震相砂体预测宏观趋势指导下,结合优选的最小振幅属性,对目的层段内浅水湖盆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砂体预测结果表明,平面上,明下段储集砂体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纵向上,三级层序控制明下段主要含油层段储集砂体类型及富集段。该预测结果可为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湖泊沉积体系的深入认识及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苏5区块下二叠统盒8段砂体特征,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盒8段沉积相进行研究,确定盒8段下部主要发育缓坡型辫状河沉积,盒8段上部则主要为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沉积.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对盒8段小层砂体进行对比和追踪,确定盒8段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而在研究区东部则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特征.综合砂岩累计厚度对砂体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物源区构造活动的减缓和河流作用的减弱导致砂体规模逐渐变小.根据砂、泥岩厚度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将盒8段砂体划分为4种结构类型:连续叠置型、间隔叠置型、互层型和透镜型.砂体结构与储集物性存在密切联系,连续叠置型砂体孔隙度和渗透性最高,而透镜型砂体物性最差,盒8段下部砂体结构及储集性能明显优于盒8段上部,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层位.  相似文献   

20.
侏罗系J1s2是莫西庄油田岩性圈闭的重要储油层系。利用测井解释、沉积相分析、油源对比等手段,对莫西庄地区J1s2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J1s2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隔、夹层分布与储层物性变化带。二叠系烃源岩是莫西庄地区油气的主要来源,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J1s2的主要储集砂体,J1s1泥岩、J1s2与J1s22上下砂岩层之间的隔夹层泥岩是油气成藏的区域、局部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