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各类型总胆管结行患者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EST成功率为40例(95.2%),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41例(97.6%),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超声、多排螺旋CT(MS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133例病例均有完备的超声、MSCT、MRCP及ERCP检查资料,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超声、MSCT、MRCP及ERCP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RCP最高,ERCP和MRCP显著高于超声与MSCT;MSCT略优于超声.结论:诊断胆总管结石ERCP具有重要价值,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T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37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科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腹痛、黄疸、发热的患者行ERCP检查,必要时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行外引流及网篮取石。结果:93.7%的腹痛、黄疸病人能明确诊断,高于CT诊断率,86%的病人同时行内镜下治疗,代替了开腹手术。结论: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效,同时进行EST可实现微创治疗,取代部分传统外科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取石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及气囊取石,直径<1.0cm结石用网篮或气囊取石,直径>1.2cm结石用机械网篮碎石,再用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取石成功28例,成功率933%,一次性清除结石率86.7%,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残留结石,并发症占6.7%,结论:EST和气囊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使病人免于剖腹手术或胆道结石术后的再次手术,并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多次进行,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行ERCP术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入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的组间差异,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一般资料、术前常规生化检测及术后血生化检测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ERCP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ERCP组(95%)与对照组(90%)手术成功率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ERCP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治疗胆石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取石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结石内镜下治疗的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上消化道结石采取内镜下介入治疗,将结石用异物钳、圈套器、网篮及胃石切割器反复碎石、取石。结果:42例上消化道结石内镜下一次性碎石成功34例,2次碎石6例,3次碎石1例,总成功率97.62%。并发症2例,占4.76%。结论:上消化道结石的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PTBD与ERCP在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收集了在2015年2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应用PTBD与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各45例(共90例)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总胆红素、CRP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1)PTBD组与ERCP组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BD组与ERCP组治疗前总胆红素、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3)PTBD组与ERCP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TBD比较,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机体炎症反应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比较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某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组(LCBDE组)和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术组(ERCP组)各75例,其中LCBDE组给予LCBDE联合LC治疗,ERCP组给予ERCP联合LC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等实验室指标,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胆管炎、出血、胆道感染、胆瘘、胆道狭窄、胰腺炎、胆管恶变)、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复发率等情况。ERCP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LCBDE组,ERCP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明显高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和LCBDE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L)、淀粉酶(AMS)、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与ERCP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疗效基本相同,ERCP联合LC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好等优点,LCBDE联合LC具有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提示应依据临床需求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ny,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eroscoplc cholecystecton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RCP,EST清楚胆管结石后行LC手术.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EST和LC,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d出院.结论联合应用EST和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症切实可行,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卢斌 《甘肃科技》2016,(15):137-138
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分析51例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前后的护理措施。51例患者中47例一次性手术碎石成功,成功率92%,平均住院日10~12d。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项新的、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最佳选择.护理上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给予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熟悉手术的全过程,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B超对胆系结石诊断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B超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74例胆系结石病者,行ERCP及B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胆囊结石B超确诊率最高。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两者无显著差异性,但ERCP+B超联合诊断,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胆系结石ERCP+B超联合诊断确诊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直接胰胆管造影(ERCP和PTC)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胆胰疾病患者先行MRCP检查后,行ERCP或PTC检查,将MRCP和ERCP或PTC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68例MRCP均获成功,在行ERCP中64例成功,4例失败者改行PTC检查成功,MRCP和ERCP(或PTC)总符合率89.7%,其中胆系结石及胆管肿瘤符合率较高,分别为100%和93.3%,慢性胰腺炎符合率5/5例,乳头部病变符合率为68.75%,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8.8%,而MRCP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MRCP对胆管内疾病诊断可达到ERCP诊断水平,而对乳头部病变诊断不及ERCP,对不能耐受ERCP及有禁忌症者可行MRCP检查,但MRCP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伴着现代医学“微创”和“介入”观念的深入人心,ERCP在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开辟了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入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万彩娥  蒲小金 《甘肃科技》2011,27(12):159-160
通过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探讨了其护理方法。分析了83例ERCP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并发症进行科学的、周到细致护理是患者安全渡过并发症期的关键。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配合及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并探索制定护理操作程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5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进行无痛性胃镜检查的患者,从胃镜检查的必要性、无痛苦胃镜检查的优点、麻醉的配合、静脉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体位摆放、镜检中的配合等方面进行宣教,以及与检查医师的密切配合、对患者检查中及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的观察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形成完整的护理操作流程。结果:无痛胃镜检查前经护理人员的充分准备,同时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缩短了无痛胃镜检查的时间,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痛胃镜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检查方法,给予患者恰当的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可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可提高患者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魏翠英  张萍  詹毅 《甘肃科技》2003,19(8):112-112
根据临床诊断指出B超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和总胆管结石、胆囊残留过长和总管扩张方面和ERCP诊断基本相同,但在诊断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特别是不合并胆总管扩张的情况下的结合诊断,则是ERCP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对813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自制针状刀在ERCP中的应用价值。将三腔弓状切开刀末端自露出刀丝处横向剪断导丝及导管,远端弃之,并将近端之断端抛光等处理后制成可同时通过导丝的三腔针状刀。对51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结石嵌顿及41例插管困难者采用了自制针状刀切开,所有病例均采用自制针状刀电凝止血,结果除了2例插管困难者切开后仍未找到胆管外,其余病例全部成功完成治疗,疗效满意。自制针状刀提高了ERCP插管的成功率,具有特殊的止血效果。自制针状刀的使用也降低了医疗成本,其制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探讨护理措施在保证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入双蘑菇头金属覆膜支架内引流术的顺利进行,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护理。以1例符合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囊肿穿刺内引流适应证的病人为例阐述预防性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指导、物品器械准备、病人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默契细心的手术配合,做好无菌操作技术。术后加强病情监测,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做好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并告知病人定期随访。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等胰腺假性囊肿囊液完全消失之后,复查随访了4个月后囊肿无复发迹象。针对于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治疗的病人采取预防性护理方法,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及术中的默契娴熟的配合和密切监护,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关键环节[1],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病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6例手术前经肝胆胰CT扫描、ERCP或MRCP检查得到确诊。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5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Y吻合;1例胆管、胰管空肠共肠瓣Roux-Y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3年,6例均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胰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