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通过对河南省160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发现:体质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高度相关;体育生活方式与该阶段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健康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建议学校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中应该包括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整体水平和阶段性变化中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洪家云 《海峡科学》2012,(3):124-126
健康素养的提升对公民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体育学的角度,从体育健身理念、体育健身方式、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监测四个方面论述体育健身服务对大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及面临问题的简要分析,对实现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可控化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可控化的体育教师干预管理策略,主要是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一体化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发展学生体育认知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干预管理策略;对于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干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形态的变革,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与发展中.目前,国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框架基本确定,体育课程拟改成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出发,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上海师范大学1 0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71%,低于上海市2019年长宁区居民的29.10%、2018年杨浦区居民的26.10%以及2018年静安区居民的31.89%;其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其中健康技能具备率仅为17.72%,明显低于3个区居民健康技能具备率的平均值42.68%;男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生(p0.05),22岁及以上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22岁以下学生(p0.05),农村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和集镇学生(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消费水平及参加学校举办健康讲座或活动的次数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具备.主要建议:父母应提供合理的家庭经济支持,致力于维护完整稳定的家庭结构;学校应补齐健康教育的短板,提高健康课程与健康讲座开展频率;重视体育教育独特的功能性,完善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学校体育如何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学校体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 4个方面皆健全做好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以体育课教学为重点,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文中论述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结合,既能使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学会保健的方法,同时也能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以其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本领。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的整体改革方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对比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地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传播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健康传播学理论,试图构建"知—信—行"模式,探索学校体育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通过有效的传播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健康传播的作用。"知—信—行"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从知识传播到形成正确的观念再到促进行为的改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知"是首要环节,"信"是行为改变的前提,"行"是最终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培养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从而把握健康真谛,走上健康之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明刚 《科技资讯》2012,(11):176-176
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环节,是联系体育社会化与终身体育的纽带.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实施终身体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终身体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传授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方法和体育能力;创造全方位的体育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一个检验,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体育考核成绩是大学生毕业、获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对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及培养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课余体育的功能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一个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课余体育则是实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业余体校是我国多种体育文化的交汇点,强化业余体校制度、推动业余体校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成功地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高我国竞技运动的水平,而且是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沿用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既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因而高校体育应建立健身教育体系.文章阐述了建立健身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健身教育体系的立足点,以及改革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的素质作为教育资源是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高,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等情况,分析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该评价体系能充分发挥功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在师范类学校工作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标准的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标准的应用分析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构建了科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数学模型.本文研究结果对建立海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从高校体育新的视角,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