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流动推动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于资本主义阶段的划分,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现在资本主义依然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有观点以经济全球化为依据认为现在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本文认为区域化是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外扩张的实质依托,用“区域垄断资本主义”定义现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瓦尔加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他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的规律。他认为,国民经济军事化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时有发生,但不是常态。战后资本主义经过若干年的经济高涨之后,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垄断资本加强了积聚和集中,市场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失业人数大量增加,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科技革命与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历史前进“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不但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 ,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嬗变。源于 1 9世纪下半期至 2 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向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诞生、巩固的同时 ,也导致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全方位的辐射力促进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经历了一个从巩固、发展到被迫改革的曲折过程。随着 2 0世纪 80年代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首先冲击了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东地区出现断层 ,原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变演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社会主义在改革中新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实质、分配关系为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前提的追究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伦理经济的虚伪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中伦理经济的形式性;通过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追问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伦理经济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7.
王芳 《奇闻怪事》2010,(11):10-11
当代资本主义在经过近60年的变革后,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如何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些新交化,同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前、瞻性地预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成为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实质、分配关系为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前提的追究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伦理经济的虚伪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中伦理经济的形式性;通过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追问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伦理经济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内有所缓解,但在全球范围内却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两种新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使一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演变为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的扩展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要消除这些矛盾,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有深刻的认识, 主张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制度下腐朽没落的东西。但中国可以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作为 “一国两制”允许小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和适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这是祖国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