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光合细菌P4株的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细菌P4株在厌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活性,在好氧条件下,这种活性受到抑制,但P4不能利用硝酸盐作为氮源同化为自身细胞物质,并在反硝化作用下测定到N2的存在,说明P4株反硝化作用是通过异化途径实现的,不同碳源对P4株反硝化作用具有不同的协同性,特别以苹果酸钠,乙酸钠等为碳源时,P4株对硝酸盐去除率接近100%,在黑暗厌氧条件下,P4株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获得能量而生长繁殖,在光照厌氧条件下,P4株可以通过光合成作用(光合异养)和反硝化作用获得能量生长繁殖,但两者是竞争性的即负相关性,当光照度度达5klx以上时,P4株反硝化作用非常弱,它的NO^-3比肖耗速率PNO^-3仅为黑暗条件下1/10左右,不管是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亚硝酸盐在低浓度范围内,P4株对亚硝酸盐也有良好还原活性,其中最适碳源为苹果酸钠、乙酸钠、琥  相似文献   

2.
从青岛近海养殖场废水样品中筛选到一株具有硝化与反硝化双重功能的细菌,命名为YZC.菌株YZC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杆状;菌落干燥、圆形隆起、边缘锯齿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颜色有所变化.该菌能以硝酸钠为氮源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能以乙酸钠和硫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进行硝化作用;该菌能以乙酰铵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生长,并能利用多种糖和其他碳源.我们还测定了该菌的最适pH值和其生长盐浓度,以及其水解淀粉和明胶的能力,因此,YZC菌株对自然水体,尤其是废水的生物脱氮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的硝化反硝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MBR对NH4 -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比CAS高54.8%和37.3%.2种工艺的亚硝化、反硝化作用均呈零级反应,对应降解速率常数MBR分别约为CAS的2.2倍和2.5倍;CAS中硝化作用为零级反应,而MBR中硝化作用随时间推移趋于平缓.MBR中的细菌总数、硝酸菌、亚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比CAS工艺中相应菌种高1~2个数量级.通过控制曝气强度或减小回流通道断面限制缺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可提高MBR中的反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含氮化合物经河流进入海岸带,造成海岸带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海岸带的氮循环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一环,其中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均是将活性氮转化为惰性氮回到大气这个氮源,因此两者均被称为脱氮作用。脱氮过程将累积在海岸带的活性氮转化为氮气回到大气中,对改善海岸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海岸带的脱氮作用主要发生在沉积物中,且以反硝化作用为主。15N同位素对技术是测定脱氮速率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同时测定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注意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株戴尔福特菌的异养硝化与好氧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好氧反硝化培养基中添加氨氮和在异养硝化培养基中添加硝基氮,研究了从实验室SBR反应器中新分离的一株戴尔福特菌的异养硝化作用与好氧反硝化作用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加入氨氮后,24 h后的硝基氮去除率最大可提高1.47%,48 h后菌体生长较为旺盛,氨氮去除率则均在90%以上;同时发现加入硝基氮后,菌体生长推迟,但氨氮去除率最大可提高4.16%.异养硝化与好氧反硝化作用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此株戴尔福特菌可在同一条件下自身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机碳源环境下的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研究了在有机碳源环境下COD/NH4 -N比、pH值以及NO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源环境下,厌氧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同时存在;适宜的COD/NH4 -N比值范围在0~1.57之间;适宜的pH值范围应该在6.02~8.50之间,最适pH值为8.00;为了得到较好的脱碳和脱氮效果,在初始COD值为300mg/L时,初始NO2--N浓度不宜超过500mg/L,否则会抑制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技术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氮污染已日益严重,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认为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的厌氧过程,但好氧反硝化菌的发现打破了此规律。随着生物脱氮技术的不断改进、更新,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研究动态以及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效果比对,从而阐述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中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2O和CH4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生物排放源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过程.其中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厌氧土壤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将N2O还原为N2,是N2O的弱的汇.CH4主要由土壤中甲烷产生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好氧条件下,甲烷氧化菌将厌氧土壤产生的甲烷进行氧化,成为土壤甲烷的汇.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在温室气体N2O和CH4的产生与消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微生物在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口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模拟研究了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对水体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再悬浮引起的上覆水体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与水体浊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沉积物再悬浮能够促进水体脱氮过程的发生.在沉积物再悬浮条件下,采样点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速率受不同站位理化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主要受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的控制.此外,随着沉积物再悬浮浊度的增加,水体中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与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沉积物再悬浮可增加水体脱氮功能菌群的丰度,进而增加脱氮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河口潮滩沉积物再悬浮对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作用化学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简述了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机环境下同一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推导了厌氧氨氧化的电子计量学方程式。以及有机环境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时反硝化脱氮的电子计量方程式.电子计量学分析表明:由于反硝化将有机碳转变为CO2,可为厌氧氨氧化提供碳源,从而有利于厌氧氨氧化的进行;厌氧氨氧化产生的NO3^-可被反硝化茵利用.由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均产生H^+,会引起pH值升高,这一结果与所报道的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龙亭湖西湖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到23个水体样品和23个沉积物样品,据此分析测定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NH4.N、NO3.N、NO2.N、PO4等含量,并对N、P各种存在形态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污染状况。以及沉积物污染对上覆水体水质影响的研究表明:对照地表水国家标准GB-3838-2002氨氮含量标准,龙亭湖水体上覆水集中于1、2、3、4类,其中3类水所占比例最高;沉积物对上覆水体NH4-N、NO3-N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却是NO2.N、PO4的储存库,是龙亭湖上覆水体的一个内在污染源.研究结果为龙亭湖水体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水型水库活性区沉积物氮磷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浅型水库活性反应区底泥中氮磷的释放特征,对某小型水库活性区0-30cm沉积物柱芯分层进行氮、磷快速释放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可溶性无机磷(PO4-P)的释放速率显著比好氧状态下的高,最大释放速率为75.52μg/(h·g);在不同沉积深度的垂直剖面上,PO4-P释放量由大至小依次为中层(ML,14~16cm)、表层(SL,0~2cm)和底层(BL,28~30cm),较高的水温环境可促进可溶性磷释放;水库沉积物聚集了大量NH4-N在好氧条件下,沉积物释放的NH4-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同时伴随着NO3-N质量浓度大幅度增加;在厌氧条件下,NO3-N和NO2-N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不同沉积深度底泥层硝化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表层沉积底泥NO3-N转化速度最大;可通过曝气措施削减水库水中氮磷含量,抑制藻类过度繁殖,进而改善水库水环境质量和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对长江口南翼上海滨岸带三个站点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三态无机氮的含量分布的年度季节性监测研究表明:潮滩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以NH4—N为主,约占70%-85%;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无机氮为NH4—N和NO3—N.在冬季潮滩上覆水中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氨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则有较大增加.初步探讨了潮滩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分布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潮滩表层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指出NIL—N的扩散释放对滨岸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强化微电解—沉淀处理高浓度硝酸盐氮废水的新工艺.试验得到的微电解反应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0 m in,炭粒粒径2 mm、铁炭比15∶1、加药量5 g/L、催化剂与铁屑的质量比为1∶25;沉淀反应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0 m in、沉淀pH值11.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动态试验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在99%,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含量低于国家地下水三类水体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pH and Eh on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of West Lak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flux of NH4^ -N re-lease from sediments increased with pH, but NO3^- -N showed negative-going release at all tested pH levels.The net flux of NH4^ -N release from sediments was higher under anaerobic or aerobic condition of the overly-ing water, but only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would net release of NO3^- -N occur. It was also shown that phos-phorus released was mainly in its inorganic form, higher pH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of overlying water greatly stimulated release of phosphorus. In situ measurement at several West Lake locations indicated that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duced by boat propeller stimulated nutrients release from sediment into overlying water.  相似文献   

16.
于2001年10月15~19日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曲湾养殖基地,选择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8个封闭式的工厂化养殖池和4个开放式的水泥底普通养殖池,连续5d取样分析不同模式、不同密度、不同面积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偏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mg/L和4.70mg/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升高,随养殖面积增大而下降。普通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偏低,平均值分别为0.017mg/L和0.060mg/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在时间变化上无明显规律性。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与CO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突出体现化学作用的输入影响及生物吸收的输出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 NH4+-N)、硝态氮( NO3--N)和总磷( 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 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的海水在四季中的三氮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水浴场水质中无机氮含量具有夏秋季高,冬春季较低的特点.无机氮主要以N03^-N为主,而且无机氮、N03^--N四季变化特点相同.NH4^+-N冬春两季较高,但均未超过N03^--N,NH4^+-N和N03^--N四季变化趋势相反.N02^--N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与NH4^+-N的变化相同.该海水浴场水质较好,四季均达到海水水质二类标准,但夏季无机氮含量接近标准值.针对未来几年国际海水浴场夏季可能出现的污染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海水的质量,以避免对游客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砷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微生物嫌气培养实验,探讨了砷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挥发性脂肪酸形成和氮素形态转化等微生物活动过程的影响,以助于理解砷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碳(C)、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砷不仅明显抑制微生物活动中CO_2的产生,而且显著降低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在供试土壤中,砷既促进NO_3—N的消失,同时又减少NO_2—N和NH_4—N的产生,因此,砷可以使NO_3—N转化成除NH_4—N、NO_2N和N_2O—N之外的其他形态的氮,也可以抑制乙酸形成,但促进异丁酸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NO2--N、NO3--N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NO2--N、NO3--N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水稻生育期内与施用普通尿素UR相比,包膜肥料LP40、LPSS、SC60氮素渗滤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58.27%,46.38%,3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