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附加水平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时,还应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给确定最佳辊系偏移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附加水平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时,还应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给确定最佳辊系偏移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附加水平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时,还应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给确定最佳辊系偏移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风管厂从德国引进的152.5BR圆孔型系统的主变形单机架轧制过程模拟,结果为:在圆周方向上管子的等效塑性应变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附加变形单机架轧制在辊缝位置处的等效塑性应变最大;经减径后管子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不均匀,在辊缝位置处的壁厚为最大值,经叠加后产生内六方趋势,实际生产轧制试验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轧机弹跳值的计算精度,开发一种四辊轧机弹性变形的在线计算模型,模型中将轧机弹性变形分为辊系弹性变形和轧机牌坊弹性变形;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设计辊系和轧机牌坊弹性变形的模型结构。基于所设计的模型结构和测试方案,针对某1 800 mm单机架可逆冷轧机,采用影响函数法得到支撑辊辊径、工作辊辊径、带钢宽度、轧制力和弯辊力等因素对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并建立辊系弹性变形在线模型;通过对轧机的现场测试,回归得到轧机牌坊弹性变形模型中的系数,并应用于该机组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辊缝设定值的计算偏差可控制在±0.1 mm以内,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满足现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四辊冷轧机轧辊弯曲和压扁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四辊冷轧机冷轧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对轧辊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模型中将辊系变形与带钢变形统一考虑,并解决了轧件与辊系之间的耦合问题,避免了采用假定或迭代方法确定轧制力分布时产生的误差·采用逐步收敛的求解过程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在不同的轧制条件下,得出了带钢宽度、弯辊力等参数对辊系弯曲、工作辊接触弧上的压扁变形、板宽方向的压扁变形和有载辊缝的影响,为板形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求解配备热装组合式支承辊的板带冷轧机辊系弹性变形,将辊套和辊芯进行分段离散,并考虑辊套装配凸度以及辊套与辊芯之间的弹性压扁,根据工作辊、辊套及辊芯之间的变形协调以及力平衡条件,采用影响函数法推导出热装组合式支承辊辊系弹性变形数学模型,并编程求解辊系弹性变形,分析不同弯辊力、窜辊量以及带材宽度对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辊弯辊力和板宽度的增加,组合式支承辊辊间压扁产生由中间凸到中间凹的变化,且横向分布趋于均匀,随着工作辊窜辊量的增加,辊间压扁出现非对称分布,且非对称程度逐渐增大,窜辊量为100 mm时左右两端的辊间压扁差值超过30 μm;弯辊力变化和窜辊量对组合式支承辊挠度的影响分别不超过0.7 μm/(10×104 N)和0.8 μm/100 mm,带材宽度变化对挠度的影响达1.8 μm/100 mm.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喷嘴长度与宽度、合金液喷射速度、冷却辊厚度和转速对冷却辊热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冷却辊热变形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该预测模型的恒间距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相比冷却辊转速和厚度,合金液参数如喷嘴长度、宽度与喷射速度对冷却辊变形的影响更为明显;基于GRNN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5.98%;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间距控制策略可实现喷嘴包快速、精确地跟踪冷却辊变形,保证了间距的恒定,显著提高薄带初始制备过程中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空区地表框架结构建筑物的附加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煤矿采空区地面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有限元法对模拟动态开采过程中的地表移动变形所产生的框架附加内力进行计算,分析了框架附加内力与地表移动变形之间的关系和附加内力的分布规律,并指出了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水平井段环空压耗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了环空中岩屑颗粒同时存在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情况下,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水平井段环空压降的理论模式,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得到了环空压耗的经验模式.利用现场两口水平井资料对经验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可用于大斜度井段和水平井段环空压耗的预测,并为水平井水力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评价回归方程优劣的六种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应用模糊优选理论,确定其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染整工序、不同松弛条件、不同经纬密度条件下,毛纱落水松弛缩率与织物染整缩率的关系。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它们的回归方程。方程复相关系数极高,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最后计算了各因素与毛织物染整缩率的偏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法 ,对影响中药熨剂生产工艺的主要因素—加热温度、醋酸的浓度及醋淬次数进行了考察 ,得出在设计条件下的回归方程 y=73.95+ 1 .95x1 - 1 .8x2 - 2 .8x1 x2 ,并以此为数学模型 ,对熨剂生产工艺的优化区进行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5.
隧道围岩变形的非线性自回归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单一线性和忽略施工过程影响的静态局限性,提出非线性自回归(包括NARNN与NARXNN)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施工影响因子作为附加的外部输入,同时结合模型本身的反馈结构和延迟单元,在结构和动态特性上更加符合实际系统,可以非线性动态地考虑隧道施工全过程.运用该模型对史家山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水平收敛和地表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非线性自回归预测模型比传统的ARMA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适应性好;2)通过多次预测并对结果取平均值,可以保证非线性自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3)通过优化动态施工影响因子的取值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NARXNN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表明,桃林断裂变质带中存在有糜棱岩和碎裂岩两个系列的断裂变质岩,并具分带性,说明该带经历了韧性和脆性两个不同机制的变形阶段。笔者认为该断裂变质带早期为一韧性剪切带,晚期叠加了脆性断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能罩壁厚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相关系数,从而可依切割深度去寻求合适的罩壁厚的值,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地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几种不同含水率(湿基)的叶丝和未膨胀梗丝的填充值进行了测定,运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烟丝含水率对烟丝填充值有很大影响;在不同含水率范围内,烟丝填充值与其含水率(湿基)呈线性关系,且斜率不同;不同部位的叶丝与梗丝的填充值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不雷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对边简支扁球壳有矩理论解析解,考虑多波连续扁球壳在连续边界的内力与位移协调,研究多波连续扁球壳的内力分布规律,分析工程中常用的假定连续支座为固定支座的计算方法的误差,确定简化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时间序列分析法组建棉红铃虫数值预报模型,将棉红铃虫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分解为周期项和随机项,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和平稳随机序列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其周期项和随机项,经迭加后应用于中长期数值预报,经初步验证,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