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有着众说纷纭的解读.本文作者认为<红字>中的最大矛盾是对霍桑对人性的讴歌与他的"原罪"思想之间的冲突.一方面,霍桑受到超验主义中"生命热情"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和文化的熏陶,霍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清教的教义与人性的矛盾冲突,正是霍桑思想矛盾的实质根源.  相似文献   

2.
<围城>深刻地挖掘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两面性和劣根性,并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本文结合<围城>对人物特征的刻画,从心理学和哲学的层面分析了人性的矛盾,又由于小说中出现的情理上的牵强和逻辑上的含糊,使其走进了"文学的围城".  相似文献   

3.
徐嘉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4):51-54,24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三部作品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传统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通过对<觉醒>中艾德娜进行分析,揭示出她在父权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物质压迫;对<一小时故事>马兰德夫人的"本我"、"自我"以及"他我"的分析,阐释女主人痛苦的精神生活;<黛西莱的婴儿>中从黛西莱的身世以及其成长的环境,分析其对父权制下压抑的婚姻生活的逆来顺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的<暗示>试图超越"语言符号"的全面性和确定性,以一种碎片式的"具象符号"构建人性解读的工具和场景,对人的生命本质与文化生存状况进行"寻根",体现了韩少功对现代社会具象符号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悲剧<罗斯莫庄>中,吕贝克是"一位解放的女性",她为解放罗斯莫庄主而诱杀其无辜的妻子,却在将要登上女主人宝座时而自杀.吕贝克的悲剧由其特殊的心理矛盾决定,在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中,她无法摆脱旧有的观念的束缚,最终屈服于传统伦理道德压力.她的悲剧是一出心理悲剧,她的矛盾也代表着新旧交替时代的人们所特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从<闪闪的红星>到<城南旧事>,再到<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儿童影片实际上经历了一次"人"的回归,更准确地说,是儿童自我的回归.从脱离儿童的心理特征到儿童自我的心理认同,再到肯定儿童的人格和人性,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了儿童影片对"人"的尊重,使"人"自身真正回归为艺术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巴黎圣母院>作为经典的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对于道德与美的追求,对于人性深入地刻画与描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雨果<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出的理想的失落和人性的悲哀,分析了作品的悲剧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瓦格纳音乐会>是薇拉·凯瑟的早期作品之一,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小说的行文结构进行了剖析,揭示出小说作者通过描述现实、回忆过去联结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从而使故事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9.
<羽蛇>是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早期的一部力作.因文本中蕴涵的强烈的后殖民意识,作品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重视.通过分析劳伦斯小说<羽蛇>主人公凯特如何看待墨西哥古老宗教及她在墨西哥的去留矛盾,探索作者劳伦斯内心思变救民的痛苦思想历程,即既想跳出所受殖民教育框架又无法彻底摆脱的矛盾心情.  相似文献   

10.
徐小斌的作品中,"面具"是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对"面具"意象从人性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徐小斌对当下人性的思考。徐小斌执著地追求人性本真的理想,但现实社会让她的梦想破碎,因此她选择了写作这种逃离现实的方式。徐小斌的创作在当代文坛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听凤凰     
"凤凰,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待了千年!"这是湖南吉首火车站候车室楼顶刚刚竖起的广告牌."凤凰"的身影终于矗立在高科技(即火车头)的前沿,可以把她的过去与现在皆遥相呼应,如烛如金地悬挂于蓝天.俨然达·芬奇<蒙那丽莎>向世人敞开永远微笑背后的庄严,甚是沈从文<边城>想造希腊小庙供奉的是人性美的灵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农民愚昧,无一不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表.通过对国民性的批判透露出他睿智的理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重情感态度,深刻揭示了底层人们在强权统治面前意识深处的奴性特征.阎连科从发掘人性的角度,着力表现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乡俗民情中,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这种人性的异化与乡村权力体制和官本位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色·戒>构成了2007年华人文化圈独特的艺术症候,其中蕴涵着许多含混、悖逆、反常、疑难的内容.它是李安在全球化时代利用景观社会生态展开的一场话语"突击".一方面,他用"显在的"身体政治话语、后冷战话语,后殖民话语、欲望话语等表达了明晰的思想建构意向;另一方面,他又以"潜隐的"的"沉默"、 "空白"与"沟壑"话语方式来规避和解构着某些不便言说的东西;其中彰显"人性"因素是他的话语"突击点".  相似文献   

14.
奇幻小说近年来在中国图书市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热潮.作为本土奇幻小说的代表,<九州>系列小说在文本中对于"神性"和"人性"的追求和探索,较为鲜明地呈现出了近年来本土奇幻小说普遍的创作特点,并从多元化、平民化等角度挖掘出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华女作家黎紫书是世界华文文学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从<天国之门><山瘟>开始,她的作品对人性阴暗面的透析和挖掘就已经震动华文文坛.近些年来的微型小说或对马共历史进行重读、或对凡俗人世精心揣摩与书写、或对宗教神学的体味与解构,都使得她的创作变得更为复杂.此处且从艺术实践、日常生活和神性解构三个角度,试图对黎紫书的创作进行把握,勾勒出这位成名于大马、盛名于台湾、漂流在大陆的作家的创作心路.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视角意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不仅表现了铁凝小说创作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成为她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成人/儿童两种叙事视角的对立与共存,成为她人性批判的有效策略;女性/男性/第三性视角的多元互补,则为其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7.
<苔丝>和<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之林中绚丽夺目的艺术瑰宝,哈代和曹雪芹虽然出生于不同的年代、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背景,可对人性以及人类命运的关注却一脉相承,在浪漫情怀、时代精神、"内在意志"和人文主义关怀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裸奔的年代>是墨白"蜕变"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谭渔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历程,但最后却在人性的挣扎与欲望的蜕变中走向堕落.那种暗红色的悲剧宿命以及人性生存的困境一直贯穿在创作之中,给人一种历史苦难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巴·辛格以编故事见长.在故事中透过"小人物"的遭遇,表现出底层人民生活的沉重.<洗衣妇>中的老妇人,在自尊、诚实、充满责任感的悲惨命运中折射出了人性之光.同时,作者的创作才华在作品的简短中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0.
广东是一片阳光下的热土。岭南文化显现出广东的特色;粤菜、生猛海鲜占尽饮食风流;粤剧、功夫茶,尽显南国风情。改革开放给了广东腾飞的契机,也使她的文化中溶入了更多现代化、世界性的东西:中英街、九洲城、黄金海岸、世界之窗都体现着中国和世界逐渐深入的契合。广东不仅有勃勃涌动的商潮,也有湖光山色的秀丽。丹霞山风采卓卓、星湖隽秀多姿。而陈家祠、光孝寺、佛山祖庙、南越王墓昭示了广东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