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新郑枣亨誉省内外,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郑的支柱产业,但在其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扭转局面,走出低谷,本文就造成新郑枣产量、质量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增效速灭杀丁,有效成份30%,是沈阳化工研究所研制,由郑州农药厂生产的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普杀虫剂,通过一年来,在河南新郑,河北邢台枣区应用,对枣步曲、枣粘虫,枣壁虱、枣龟蜡蚧,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8000—10000倍的浓度,杀虫率均在95%以上,共防治枣树4万株、受到广大枣区干群的一致好评。尤其新郑枣区,多年使用溴氰菊酯,导至螨类的上升,该药不仅具备溴氰菊酯的杀虫性能,同时弥  相似文献   

3.
<正>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 Wals)是果树主要蛀果害虫之一。我国各个枣区,由于该虫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如内黄、邢台、北京等枣区的个别地方虫果率高达80%。新郑枣区,近几年桃小密度上升,直接影响红枣的产量和出口。桃小食心虫,在新郑一年两代,因世代重叠,较难防治。所以开展该项防治研究,对于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枣瘿螨 又名枣锈螨、枣壁虱、枣树受害后,叶片卷曲、叶色发灰.落花落果严重,部分叶片脱落,外果皮有锈斑、枣果小、糖分低、不仅大幅度减产,而且品质激降。该螨在新郑枣区,一年10代左右,以成螨或若螨在枣股鳞片或枣树皮缝中越冬,该螨可借风、雨蔓延;  相似文献   

5.
枣绮夜蛾主要危害枣树叶、花和幼果.枣树花期,幼虫往往在花序中吐丝,把花缠在一起,藏于其中,啃食花部器官,故又名枣花心虫.大龄幼虫蛀食幼果,食去果肉和幼嫩的枣核及种子,会造成较严重的减产.新郑枣区,五月上中旬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6.
<正> 天牛为害枣树,过去,文献中未见记载。目前,河南新郑枣区,程度不同的发生了天牛为害,平均受害株率24.7%,个别幼龄枣园,被害率高达35%,故此天牛已成为新郑枣区,主要蛀干害虫之一。鉴于上述情况,新郑枣树所作为自选课题组织科技人员攻关,为引起国内枣树界的重视特发表调查初报。一、为害情况成虫多是在地面以上50厘米以内的主干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皮层沿韧皮部取食,蛀成道,道内充满木屑(虫粪),随着虫龄增大,逐渐蛀入木质部危害,落叶后,随着气温下降,转入地下10—20厘米的干部或主  相似文献   

7.
<正> 枣树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 ponensi Wals),是我国各大枣区,主要蛀果害虫之一。采收枣虫果率一般为20—40%,个别地方虫果率高达70%。新郑枣区、近几年利用2.5%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防治枣步曲及桃小食心虫,防效虽佳、却引起螨类的上升、枣壁虱猖獗成灾。鉴于上述情况,特以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新型杀虫,杀螨剂——20%灭扫利乳油,防治枣树桃小,兼杀枣壁虱,  相似文献   

8.
枣果成熟生理及采收佳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郑红枣素以香甜 似蜜享誉中外。然而,近 几年来,枣农们急功近 利,加之不懂枣果成熟生 理,盲目过早采收,用半 红的枣甚至青枣晒制红 枣,导致红枣干瘦肉少, 糖低味淡,不仅总产下 降,而且色、香、味达不到 出口品的要求,陷入红枣 出口难、效益大滑坡的困 境。为此,特撰写本文,供 有关单位及枣农参考。 一、枣果成熟期的划 分 枣果的成熟有工艺 成熟、生理成熟之分。总 的来讲,枣成熟期因品 种、树龄、纬度、立地和气 象因子而异。大家习惯把 枣果膨个、肥大生长期, 果肉呈淡黄绿色,外果皮 由绿变为黄绿时,称之初 熟期,又名…  相似文献   

9.
<正> 新郑红枣因具有栽培历史悠久,果实味甜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而驰名中外。据调查,全县栽培品种有二十多个,其中以尖灰枣、长鸡心枣、平头小枣、酥枣,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1.尖灰枣:分布于孟庄一带。树势强健,树冠园形,树势开张。果实稍长,顶部细且微弯,呈园锥状。一般纵径4.23厘米,横径2.60厘米,平均单果鲜重12克左右。果皮橙红色,果肉厚,白色,汁多,细脆,甚甜;鲜果含糖量32%左右。9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10.
枣树焦叶病及其防治河南省新郑枣研所陈贻金,陈谟林课题协作组吴光金,候文沛,李梅香,丁金华郑州市农林牧业局周可义,路栓法,高巨虎枣树焦叶病是枣树上的一种以危害枝叶为主的新的真菌病害。该病1981年由陈贻金同志在国内首次发现危害枣树,病树吊枯、叶焦,故命...  相似文献   

11.
枣树星天牛人工防治技术新郑市枣树研究所孙文奇,荆自忠,周沛云星天牛是杂食性蛀干害虫,八十年代在新郑枣区转主为害枣树。发生量逐年上升,1989年调查平均受害株率24.7%,严重幼龄枣园被害株率高达84%。枣树被害后轻者树势衰弱,叶片发黄,落花落果,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 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为多国引种,结果良好。枣树繁殖,分根孽、嫁接、扦插、插种、组织培养等,其中七十年代我国用枣树根蘖苗造林,占总苗数的90%。枣树归圃育苗,是无性繁殖的一种,可稳定遗传母本生物学特性,保持丰产性状。此法系从枣树根孽繁殖演化而来,实践证明可弥补枣树根孽苗根系差、不适长途运输、外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弊病。河南省新郑枣树所于1981年作为自选课题进行研究,以点代面开展群众性的枣树归圃育苗,新郑枣区1986年枣树归圃育苗达  相似文献   

13.
<正> 河南省林科所研制的“枣树丰产素”,经过多年多点小区严格配比试验,在显著提高枣果商品性能和产量的基础上,1991年结合新郑县小星火计划,应用推广面积2万亩,增产25%,主试区的2250亩,增产40%。好果率均在93%以上。新郑县孟庄乡在今年花期干旱、枣树生产小年和全乡农业生产大减产的情况下,由于喷施枣树丰产素,增强花期的抗旱性能,提高了座果率,全乡红枣总产800万kg,共增产220万kg,仅此一项达400多万元。农民得到了实惠,有的科技户,收入万元,枣树丰产素的增产效果,已在枣区大面积应用中得到充分证实。新郑、灵宝、永城等主要枣区,常年间作,枣树的土、肥、水管理,多与农作物统一进行,致使养分常被作物根系截留,造成树体营养不良,病虫危害严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黄河故道和泛滥区,沙荒面积有一千万亩之多。风沙弥漫,土壤贫瘠,粮食产量很低。然而,却适合栽培枣树,是我省大枣的主要产区。该区现有枣树1000多万株,常年产干枣7000多万斤,畅销全国21个省市(区),为我省传统商品之一。如内黄县后河公社有枣林6万多亩,新郑县孟庄公社有5万亩。两公社年产干枣600—1000万斤。大枣占总收入的60%。千百年来群众在这种特异的自然环境下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比附近某些粮产区还要富裕。但是,自1980年前  相似文献   

15.
石聚领,1968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咨询师。1990-1993年,任职于河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河南省社会发展促进会,1993年至今在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河南红枣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要负责红枣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2003年当选为郑州市人大代表;2004年获得"红枣粉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第六届新郑市优秀青年;2006年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新郑市青联副主席、郑州市科协代表;2007年被选为新郑市政协委员和"全国农民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政协特邀委员。  相似文献   

16.
<正> 新郑枣区,面积为18万亩。结果枣树约为350万株,历史最高年产量近1400万公斤。1984年下降到130万公斤,1986年由于推广应用了枣树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恢复树势,提高总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红枣年产量回升到1200万公斤,从而证明,对枣树病虫害,由单打一防治法,转向混合药剂,多虫或病虫兼治的综合防治;并因时因虫制宜,采用人工,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地把治虫,防病,追肥,喷激素  相似文献   

17.
蓖麻油酸烟碱乳油在枣树上的应用河南新郑豫林枣研所陈贻金,陈春雷北京格林生物新技术所李守全,姜起富,汪会林河南新郑枣树所陈谟林,马元忠河南新郑水利局马守业,肖成军枣树害虫种类较多,全国约有120种其中常见害虫有83种(食叶害虫灾4种,花果害虫17种,枝...  相似文献   

18.
<正>新郑煤电公司赵家寨煤矿12202工作面于2009年10月1日投入生产,标志着新郑煤电公司矿井正式投产。12202煤仓是12202下付巷到11运输强力皮带机的通道,煤仓经过了二1煤层(4m厚)。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煤层较软,煤仓上方采用MST-2*160型、带  相似文献   

19.
郑煤集团新郑煤电公司综采工作面支架安装时,采用传统人工打"一梁三柱"超前抬棚,存在抬棚频繁、安全系数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新郑煤电公司通过对煤层地质及顶板细致分析后,结合滑移支架及转载机滑移梁等优点,以此设计迈步自移抬棚装置,进而进行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利用无性育种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优良品种根蘖苗,通过归圃技术,培育大批无性系良种枣苗,以满足枣树发展对苗木的需求。通过多年的科研实践,掌握了枣归圃苗的新根萌发、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的规律,从而为科学培育枣树优质归圃苗,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后,供林业科技及育苗工作者参考。一、新根萌发研究枣归圃苗的新根,多由根蘖苗拐根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