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1F与HNF1协同调控HBV增强子Ⅱ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蔡彦宁  李嵋  周青  孔玉英  汪垣 《科学通报》2000,45(15):1635-1639
人B1结合因子(human B1 binding factor,hB1F)是本实验室克隆到的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于HBV增强子Ⅱ(ENⅡ)的B1区并反式激活其功能,对hB1F和其他反式激活ENⅡ的肝细胞核因子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报告基因分析发现,hB1F与HNF3β,HNF4间在激活E  相似文献   

2.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亲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Ⅰ-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Ⅰ-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 u.BVⅠ-2H可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Ⅰ-2H可抑制PMA诱导THP-1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及IκB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Ⅰ-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 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 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_(Ⅱb)β_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 1.48~2.2 nm时, 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_(Ⅱb)β_3以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反应的平衡解离常数为 1.1μmol/L.为在固体表面研究整合素蛋白介导的细胞吸附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晓琦  刘煜  段恩奎  曾国庆  朱正美 《科学通报》1998,43(12):1292-1295
以单克隆抗体AH6[特异结合Le^Y寡糖,Fuc α1-2Galβ1-4(Fucα1-3)GlcNAc-]为工具,采用明胶酶谱法,研究细胞表面的Le^Y寡糖抗原与羊床期间小鼠胚泡和单层子宫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Le^Y寡糖抗原在着床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环节。结果显示,不论子宫上皮细胞表面还是胚胎滋养层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5.
表达人类Bcl-2蛋白的L929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类bcl-2 cDNA以正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LXSN并转染于L929细胞,建立了稳定表达人类Bcl-2蛋白的哺乳类细胞模型,利用模型细胞进行研究表明,Bcl-2的表达对细胞的正常增殖与存活表型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taurosporine(STS)两种致凋亡因素的抵抗能力。此研究丰富了bcl-2基因调控细胞凋亡的资料,为深入探讨bcl-2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其  相似文献   

6.
VK3诱导的植物细胞凋亡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英丽  周军  戴尧仁  翟中和 《科学通报》1999,44(19):2075-2080
VK3可诱导烟草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染化体凝集,凋亡小体形成,DNA末端断裂、降解形成梯状电泳,此过程伴随特异核酸酶的激活,其活性依赖于Ca^2+,Mg^2+,可被Zn^2+和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抑制。DNA降解可被DEVD(Ac-Asp-Glu-Val-Asp-aldehyde)抑制。核纤层蛋白降解为35ku片段,DEVD,PMSF(Phenylmet  相似文献   

7.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1
研究了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也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  相似文献   

8.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藻胆蛋白与羟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竞争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3种藻胆蛋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C-藻蓝蛋白(C-PC)和变藻蓝蛋白(APC)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提取; R-藻红蛋白(R-PE)从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提取;羟基自由基通过脉冲辐解水产生.实验结果表明, 3种藻胆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强的清除作用;测量得到清除反应速率常数在(2.8~5.6)×10~9L·mol~(-1)·s~(-1)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重组可溶性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了3种不同长度的可溶性TRAIL,分别为sTRAIL(74-281),sTRAIL(95-281)及sTRAIL(101-28)。细胞凋亡实验表明氨基酸101位前的序列对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抑制作用。sTRAIL(101-281)能在6h内诱导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凋亡,但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敏感肿瘤细胞系中部分细胞对TRAIL具有抗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抗性细胞中可能表达一种或多种半衰期短的、能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的假说,并为探索将TRAIL开发成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 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r211-G1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的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与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胞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1)同源 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转运蛋白质.蛋白数据库检索表明,Fte-1具有蛋白激酶PKC的结合与作用位点,提示Fte-1参与CD2分子介导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2.
翁维正 《科学通报》2000,45(16):1732-1737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in situ TR-FTIR)技术,在500~600℃、时间分辨率优于0.3s的条件下,对CH4/O2/He(2/1/45,摩尔比)混合气在不同预处理后的Rh/SiO2,Ru/γ-Al2O3和Ru/SiO2上的反应及其与催化剂上吸附CO物种的作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态和工作态Rh/SiO2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由甲烷直接脱氢生成表面吸附氢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铁石达斯群发现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出起点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的铁石达斯群通常认为是加里东褶皱基底,并被划归中-上奥陶统,或上奥陶统,或者笼统地划旭下古生界,放射虫动物群发现于鸭子泉达坂一带的铁石达群中,包括Astroentactinia?mirousi Gourmelon,As.cf.biaciculaa nazarov,Archocyrtium cf;diductum Deflandre,Ar.aff.diductum Deflan  相似文献   

14.
水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萍乡核不育株是来自水稻保持系萍乡可育株的突变型,用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与不含对萍乡核不育有恢复能力的互作基因的常规品种测64聚合杂交得到的[(萍乡核不育株×测 64)F_(1不育)×萍乡可育株] F_1和[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测64) F_1] F_1作为分离群体,利用分子标记将该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RM228和RM258之间;进一步发现距离该核不育基因 2.6cM的 RFLP标记 G2155.该基因暂定名为 M_(s-p).  相似文献   

15.
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DMC1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兆军  王台  种康 《科学通报》2001,46(10):838-842
酵母DMC1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 I表达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在酵母Dmc1与拟南芥AtDmc1中保守的氨基酸motifs合成的简并性引物,以cDNA作模板,通过套式PCR(nested PCR)和RACEs克隆了水稻中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 OsDMC1.OsDMC1全长的 cDNA是 1348 bp,编码 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sDmc1). OsDmc1与 Dmc1和AtDm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51.8%和81.7%.OsDMC1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叶和幼芽中不表达. 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 OsDMC1.  相似文献   

16.
与辅酶不同,辅酶类似物ADP-ribose和SNAD与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结合不表现协同性.用共晶方法和座滴汽相扩散技术培养出中国南海龙虾(Palinurus versicolor)GAPDH与ADP-ribose和SNAD复合物的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表明它们的空间群均为C2,并具有类似晶胞参数,分别为 α= 15.280 nm, b= 10.035 nm, c= 12.831 nm, β=110.28°和α=15.341 nm,b=10.051 nm,c=12.844nm,β=110.48°.估算不对称单位合1个分子即4个亚基.与GAPDH全酶和酶蛋白晶体比较,属于不同晶型.这个结果提示着辅酶类似物的结合产生了比较大的酶构象变化,而且这个构象变化不同于辅酶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旋转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辅酶类似物复合物的四聚体也具有明显的222分子对称性.它们的结构分析并与全酶和酶蛋白比较将为了解酶的协同性机理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王巨平 《科学通报》1998,43(13):1383-1385
决定了具有任意指标阵的Jacobi-Eisenstein级数的Fourier系数的严格解析表达式,所得结果推广了Fichler和Zngier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启芳  ()喆生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98,43(18):2000-2005
绿辉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Ⅱ)(MⅠ)(Si,Al)2O6,MⅡ位代表Ca或Na,Na/(Na+Ca)值在0.2-0.8之间。MⅠ位代表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Mg,Fe^21+,Al,Fe^3+,Al/(Al+Fe^3+)〈0.5。已发现绿辉石的空间群有C2/c,P2,P2/n,P2/c,晶胞参数:a0=9.600-9.630A,b0=8.750-8.830A,c0=5.230-5.290A,β=1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激活新基因RA28 及其编码蛋白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RA28是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肺腺癌细胞系GLC-82,用消减杂交方法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cDNA序列。作为体内报告分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激发光488nm,不加任何底物时,能发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20.
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元富  朱祯平  杨纯正 《科学通报》2000,45(17):1808-1815
双特异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具有两条抗原结合臂,能分别与靶细胞和效应细胞结合,引导效应细胞靶向杀灭肿瘤细胞。BsAb的研制经历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化学偶联、双杂交瘤和基因工程BsAb3个发展阶段,其中,基因工程BsAb与以往鼠源性BsAb相比具有较低的免疫源性和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目前已有一些F(ab′)2和diabody等类型BsAb进入了临床Ⅰ/Ⅱ试验,其中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