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霞林 《科技信息》2007,(19):245-245,243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因素,并指出加快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个性、生态理念、文化因素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营造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法治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以执行好现行有效的法律为手段,通过努力营造好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黏附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样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就是创业者经济,创业者的不断涌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谐创业环境的构建和优化,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安全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民族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限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旨在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负有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重任的高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院校,如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国生态环境最敏感和脆弱的四川民族地区为研究重点,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绿色教育,创建民族地区双语绿色学校。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类模式双语绿色学校”和“二类模式双语绿色学校”的概念,并对这二类模式学校的评价体系作了研究。只有创建双语绿色学校,才能构建民族地区绿色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建设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实现民族地区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元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文章分析了影响拉萨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力求从市场催化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教育程度和社会交往水平等方面论述建设和谐拉萨需要观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立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把握其科学内涵,抓住其关键环节,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宪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应该是宽容之道、和平之道、理性之道和人本之道,当然也是秩序之道。只要我们能够真正铭记宪法的核心,把握住宪政建设的精髓所在,那么和谐社会的宪政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运行机制对培养优秀大学生、实现校园和谐运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多党合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并指出其理由,一是“三农问题”由来已久难以化解且日渐凸显;二是“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基地的大学,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现大学校园内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谐融洽的状态,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道德教育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振全 《科技信息》2013,(5):260-260,296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提出新的执政理念。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支配和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党内民主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反映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党内民主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器,在全面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简略回顾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期一贯部署,尝试提出了现代农业的概念,总结了发达国家形成的几种模式,分析了我国平原粮食主产区应借鉴选择的模式和实现途径,并对中科院在院党组部署下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的两个典型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平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三大"期间提出的政权主张的新提法,之后一直出现与二、三十年代中共中央的文件、宣言、报告、决议中。这一口号,既延续了"二大"所提出的"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政权观点,也为稍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民众联合政权"、"建立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独裁制"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方案提供了一个总体思路。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文章追寻这一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为进一步研究中共早期政权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