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审视翻译,对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生态为例,研究毛泽东诗词翻译所遵从的生态学原理,重点分析其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与最适度原则、翻译的节律以及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并指出翻译生态的和谐与稳定需要积极维护,其内在的原则应该得到尊重,这样会更有利于翻译的生态长期存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意识形态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翻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前苏联第一个推出外语译本,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索拜促使他们接受毛泽东诗词,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给译者更大的翻译自由。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在评论译作时,不应只着重译作是否“忠实”于原文,还应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语言外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进行分析,不仅拓宽了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的领域,而且还为今后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到毛泽东诗词翻译,“北有许渊冲,南有赵甄陶”。文章从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大方面,分析探究许渊冲和赵甄陶这两位翻译学界泰斗的译文,发现翻译毛泽东诗词时,选择直译还是意译,不仅与原语中是否有与译入语相关表达方式有关,更与其他文化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其英译版本也达到了12种以上。本文对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及翻译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考察了12个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着眼于诗词形式上的忠实与叛逆、译者的主体性、诗性语言的再造等几个方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郑静 《科技资讯》2011,(5):221-221,223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新途径,同时它是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本文选取官方版,Barnstone版和许渊冲版毛泽东诗词英译为个例,从列费维尔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要素阐释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策略,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修辞格是作家在创作时经常遣用的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尤其是在诗歌中。由此兼及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该成功地传达原作中的修辞格。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比较了其五个译本,探讨了其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不确定性源自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诗词的多值性给了读者充裕的想象空间,而翻译的过程却要将这种多值化解为单值。针对这一点提出在翻译意象并置引起的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DT(disjointed translation)模式;在其他情况下,要利用互确定性和诗性思维对原诗词进行分析,用音乐性的节奏或对意象的操控来消减"多值-单值"的损失,同时赋予诗作以新生。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译坛上,毛泽东诗词的翻译是一件经久不衰的盛事,但对各种译本的评论则比较少。文章拟对毛泽东诗词中两个关键字“万”与“飞”的四种英译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这两上汉字最能体现毛泽东“雄放”的诗风。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处理好这两个汉字,不仅关系到能否正确译出含有“万”与“飞”字的单个诗句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能否准确传达毛泽东整体诗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常兰 《科技信息》2007,(21):164-164
许渊冲、徐忠杰和林健民是当代杰出的翻译大师,尤其在对中国唐宋诗词的翻译上,手法不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表现了原诗词的内涵及意境,各有可取之处。唐代绝句《登鹳雀楼》的翻译从音象美的视角充分地体现了三位大家在英译唐诗中对于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