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扎龙湿地1996、2004年丹顶鹤巢址数据、同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及DMSP/OLS夜间灯光亮度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空间热点探测,研究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04年质量好、质量中等的丹顶鹤繁殖生境面积比例分别下降了2.87%、5.59%,高质量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0.90)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人类干扰对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囚笼效应,而气候变化则驱使丹顶鹤繁殖生境分布中心向生态环境改善的方向偏移;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提高的热点,水文状况、沼泽植物的生长状况在改善,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强度在降低,而生境适宜性概率显著降低的冷点,各项环境因子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湘西北地区奶牛繁殖状况与繁殖性能,对常德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00余头奶牛2017~2019年间的整体繁殖状况以及繁殖相关疾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年度、月份、季节等因素对受胎率、产犊率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场年平均受胎率、繁殖率分别为87.92%和83.26%;第一情期授胎率为47.37%,低于国内其...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对病毒在生物体内扩散和繁殖的影响,提出了一类具有不确定因素干扰的病毒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建立了病毒灭绝和持久的判别准则.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不确定因素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干扰强度较大时,可促进病毒的消除.  相似文献   

4.
繁殖活动是种群延续的基础,也是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动物是否能够繁殖成功将影响到整个种群的生存和灭亡。按照现代生活史原理,繁殖成功率决定于环境因素、性成熟的年龄、繁殖次数、婚配制度、个体所处的社会等级地位等。物种为了提高其自身的适合度,会根据环境和自身状况等条件来调整繁殖投入,进而影响其繁殖成功率。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ous)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具有冬眠的生物学特性。很多生物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都以其为模型动物,进行研究。为了使达乌尔黄鼠在实验室内繁殖成功,并将其实验动物化,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验室内环境,分析了可能会影响达乌尔黄鼠室内繁殖的因素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便为该物种的实验室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的3 — 8月,采用样线和系统搜索法,每周1次对海南师范大 学龙昆南校区的校园繁殖鸟类进行调查。在校园内共发现12种繁殖鸟类,隶属于4目11科,其中 雀形目鸟类最多,计8科。自然筑巢繁殖的鸟类共11种,隶属于4目10科;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鸟 类2种,均属雀形目。相对于国内其他高校,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的校园繁殖鸟类较少,可能 是因为该校区占地面积较小,生境类型单一,该校区坐落于海口市中心,人为干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对沈阳市三处城市森林(辽大校园、中国科学院沈阳树木园、北陵公园)中鸟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全部林地中共记录到25种鸟类,其中有留鸟12种,夏候鸟6种,冬候鸟3种,繁殖鸟5种,旅鸟3种.对三处样地鸟类居留型、群落相似性、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植被结构、林地面积、人为干扰等栖息地因素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丰富度、人为干扰、林地的面积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城市森林的面积并不是决定城市鸟类群落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荣德 《甘肃科技》2009,25(20):58-60
正确测量设备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能为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和发现设备缺陷提供较为准确的试验数据,而异源电场干扰是影响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移相法很好地消除了110kV系统异源电场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8.
杂草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草是在人为和环境双重选择压力下演化而成的一类高度进化的植物类群,其繁殖方式多样,表现在种子产量、萌发、休眠、拟态、生命力、繁殖体传播方式等。作者以举例方式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杂草多样的繁殖方式,并讨论其对人为干扰环境适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绘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种群呈衰退型种群,且其繁殖能力约在100年前开始严重衰退,更新困难,现存个体年龄级结构变化趋势由增长型逐步变化为衰退型,南方铁杉种群自然繁殖能力无法维持该种群的自我更新,严重阻碍了该种群的演替进程。南方铁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因素、南方铁杉自身生态特性和外界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及栖息地状况,对其保护现状和保护工作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对策,为保护好太白山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市,选择不同城市化程度的两个样地——郑东新区游园和人民公园,以麻雀(Passer montanus)为对象,采用可操纵实验法,分别以干扰方向、着装颜色、持物与否和移动速度为因素,每个因素2个水平,模拟4种不同方式的人为干扰,研究了其对麻雀警戒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在不同区域与不同季节均对麻雀的警戒距离具有显著影响;麻雀对高度城市化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繁殖生态学研究是保护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鸟类繁殖生物学研究是通过肉眼观察获得行为数据,存在人为因素影响大、易受天气干扰、人工投入成本大、难以长时间收集数据的弊端。通过2007年-2008年2个鸟类繁殖季应用计算机——视频技术对白腰文鸟(Lonehurastriata)等7巢繁殖鸟进行监控录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该技术具有经济成本低、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和天气的影响、可以长时间实时连续记录、鸟类行为能够实时场景重现、能够进行慢镜头回放获得某些瞬间行为等优点。但也存在不适宜远离电源的野外使用、不能对在高大树木上营巢的鸟类进行监控录像的局限性,可以采用自带电源摄像头。使用光缆或无线传输方式传输信号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通过影响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或排泄,进而干扰动物繁殖、发育和行为的外源性物质。本文首先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概述了水生动物暴露于常见内分泌干扰物后,生殖生理以及遗传毒性的变化情况,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更好的控制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污染,以达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华 《科技信息》2012,(31):105-108
根据岩芯化验资料、矿场测试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等,绘制理论曲线;然后采用理论对比、与同类油藏对比、与行业标准对比等方法,对含水状况、注入水利用状况、储量动用状况、地层能量保持状况等进行单因素评价与分析,最后用模糊评判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樊107由于采用与地应力方向相适应的井网方式,单层开发,减小了层间干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云南省梅花鹿养殖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该地区梅花鹿的生存状况和繁育利用产业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梅花鹿繁殖利用的产业前景,从而为云南省梅花鹿驯养、繁殖、利用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区内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也导致了栗斑腹种群数量的下降 ,气温升高 (R2 =0 9964 )、降雨量减少 (R2 =0 84 98)对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的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17.
1998-2002年在江西对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有7个分布点,另有2个可能分布点。黄腹角雉在江西的栖息生境主要有低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中山草甸与山顶矮林3种类型。栖息环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黄腹角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81年重新发现朱Huan后,至2000年的20年中,朱Huan的繁殖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朱Huan营巢地由1981年的两处,增加到36处,36处营巢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汉中盆地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四种生态环境。20年中,朱Huan共计繁殖121窝,产卵364枚,窝卵数平均为3.06枚,孵化率75.54%,繁殖成功率85.95%,生产力1.8。死亡雏鸟60只,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疾病、天敌危害、人为因素和不良气候条件。1981年只发现两对亲鸟繁殖,出飞幼鸟3只,至2000年已有19个繁殖对,累计出飞幼鸟216只,种群数量增加了30.9倍,其自然增长率γ=0.9119/(只·a),周限增长率λ=1.220/a。  相似文献   

19.
海水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氮磷比的不均衡也可能引发赤潮藻的大量繁殖,产生赤潮。该文利用2009年~2013年宁德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和有关文献来评价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氮磷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沙埕港和三都湾水质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富营养程度呈下降趋势;晴川湾和福宁湾水质富营养化水平较低,其中晴川湾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福宁湾富营养化程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湿地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开始,在南黄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开始,麋鹿产仔期间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通过种群动态监测并编制麋鹿生命表;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鹿进行称重,分析鹿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观察麋鹿行为,并予以统计分类.研究表明:麋鹿已有了良好的繁殖能力,生命周期、野生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表达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已完全适应了南黄海湿地生态环境.说明野生麋鹿种群恢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