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文章旨在将《最后的雾》和《穿裹尸衣的女人》对照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来发掘邦巴尔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邦巴尔的作品侧重于表现女性被传统婚姻制度压抑的孤寂而痛苦的心灵世界,通过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打破梦幻和现实的界限、填平生与死的鸿沟的超现实的世界,来完成女性对自身价值地终极追问,并以建立女性话语权威、多元语言的共存互动、意象的设置等多种叙事策略来开辟女性书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为所受伤害寻求复仇的鬼魂被羁绊在活人的世界,这样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是许多文明的组成部分。传说这些不安的魂魄在阳间游荡,为自己的不满伺机复仇,在杀害或者折磨他们的人得到惩罚之后,才会解脱。在某些文明中,复仇鬼主要是女人,这些一生受尽不公正待遇的女性,忍受痛苦在绝望中挣扎,最终她们受到的虐待或酷刑导致她们英年早逝。在各种文明中,对待复仇女鬼多采用驱邪和安抚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笔下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以婚姻作为谋生手段的女性、良家妇女式的传统女性以及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这三种类型。这几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尤其是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深刻的反映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所面临的生存困窘与危机的揭露与反思。同时这对于当代中国女性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童擅长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关注具有性别意义的女性世界,小说界戏称其为"红粉杀手"。在他笔下的妇女生活世界里,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女性,而对男性的描写却是寥寥的几笔,更或者说,男人在"女人的世界"里的形象是模糊的,女人在这里看似是主角,其实不然,她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男人这个中心而转动的,本文希冀通过对苏童女性世界中女性性格特征的归纳,追寻其"恶"习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探究妇女世界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5.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樋口一叶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不幸的、痛苦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登场人物所说的"梦"为主线,从作家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设定,探究一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戏说:女人喜找高大的男人为伴为的就是让他总是要“俯首贴耳”,其实,这或许是女人仰视男人的另一种说法。在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里,男人一生下来就比女人高大,男儿打天下,以他们跑马行船的胸怀,山丘般的肌肉,睿智的头脑容纳和构造这个世界。女人仰视男人,她们用葡萄藤般的手臂紧紧缠绕着男人的颈项,把自己也把男人囚禁在爱的小屋中,然后甘愿去忍受爱的围困、寂寞。女人活得没有自己,她们活着是为男人,她们的价值在于为男人献身,这是几千年传统的道德伦理所赋予女人的,现代女性也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7.
隐含男权意识形态的"集体意识"使毕飞宇笔下的女性显示了很多人性弱点。嫉妒,爱慕虚荣,自恋这些弱点实际是人类共同的缺陷,是人类在发展自我,超越自我途中的障碍,但毕飞宇对男人女人共同的弱点视而不见,或者仅认为是女人才有这些弊病,其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视女性的倾向,昭示了男性主体精神的强大。  相似文献   

8.
吉米 《青年科学》2008,(1):23-23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男人统治世界,女人管理世界。那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是摇纺车的女人贡献大?还是拿锤子的男人力量大呢?女性的作用大吗事实和理论都表明,两性基因在适应环境而进化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相当的、有差异的。有人首先认为是女性的基因对人类进化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9.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评论界对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颇有微词,甚至有人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关注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性格多样、复杂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女性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皇甫华 《广东科技》2010,19(5):F0002-F0002
<正>有人说,男人掌握世界,女人掌握男人。然而,女人能不能直接掌握世界呢?在科学的世界中,一位杰出的女性用自己的卓越才智给还存有疑惑的人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一一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来到了。不管你是男人或是女人,不管你对这个世界感觉如何——喧嚣还是宁静,狂燥还是恬淡,你不由自主地置身其中,犹如一滴水随大江东去。 造物主缔造了女人,让这世界多了许多色彩。回首望去,20世纪以前的女性,几乎都是在“女为悦己者容”的顾影自怜中打发时间,她们围绕着男人旋转,为男人改变着自已的一切——发型、服饰、客貌、体态、礼仪、技艺甚至观念,无论她们是否心甘情愿,她们始终囿限于各种束缚中,一如严丝合缝的胸衣和层层紧缠的裹脚布,从不曾有过真正的自我。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权主义的高涨,一种全新的女性价值观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6.
高婧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97-100
《我的安东尼亚》与《菊花》均为美国20世纪前半期的作品,它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及相互关系。依据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可从女性在男性世界的斗争、女性在自然世界的融合以及女性在自我世界的坚韧三个层面探视作者的性别差异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文本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界涌现出了一批以描写交际花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作品。在现代中国女性论述的背景下,讨论这些作品可见交际花在都市社会空间中构建女性空间、进行性别表演所产生的能动性和颠覆性,从而勾勒出中国现代女性群体在启蒙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沉浮命运。  相似文献   

18.
女性美是人的美和女人的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女性自我认同的美和男性认可的美的统一。而女性美首先应是女性个性与主体意识的自由表达。女性只有在人的基础上舒展并享受女性的魅力,才能构造一个较为完整的女性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曹文轩的作品中,苦难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和氛围,但就是在这些大苦大难中,一系列天真、纯美的女性形象给这些苦难抹上了一层蛮糖。这些女性美丽、善良而又古典诗意,在她们身上也体现了作者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