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粉末冶金陶瓷模工艺是一种先进的过净形成形工艺.本文报道该工艺中一种新的脱蜡技术.采用快速加热、管径集中热量和定向导热传热综合方法,在陶瓷模和大部分蜡模材料处于较低温度下,使蜡模材料来不及发生显著的热膨胀而直接蒸发,得到脱蜡干净、外形完整的陶瓷模.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炉炉腰及炉身下部冷却壁抗热变形能力是维持高炉长寿的关键.采用热态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高炉炉腰及炉身下部区域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及热变形行为,并与铜冷却壁进行对比分析.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无渣铁壳覆盖,煤气温度1200℃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最高温度为180℃,传热性能与铜冷却壁接近.铜钢界面最大等效应力约为114.45MPa,低于铜钢复合板的抗拉强度.铜钢复合冷却壁发生弯曲变形,中心z向位移为0.66 mm,较铜冷却壁低约25.8%;顶底端沿z向位移为0.13mm,较铜冷却壁低约50%;曲率为0.93×10-4 mm-1,较铜冷却壁低约51.81%.铜钢复合冷却壁抗变形能力优于铜冷却壁,可以避免铜冷却壁热变形过大导致的螺栓及冷却水管断裂破损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尿素脱蜡法来代替溶剂脱蜡法测定天然气凝析油中的蜡含量的一些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利用尿素脱蜡法来代替溶剂脱蜡法测定天然气凝析油中的蜡含量是可行的,尿素脱蜡法具有简便、快捷、不使用制冷设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桦甸油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用有机溶剂单级萃取的方法在油页岩干馏前脱蜡。脱蜡后的油页岩样在试验初温20℃,试验终温520℃,升温速率10℃/min,终温停留时间30 min,进行油页岩干馏试验研究。为了研究脱蜡对页岩油品质的影响规律,对桦甸页岩油性质进行了测试,包括馏程、元素分析等,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脱蜡对页岩油的各项品质是有一定影响的,油页岩干馏前脱蜡对油页岩含油率影响不大且用苯溶剂萃取后的油页岩还比未萃取的页岩含油率略高;而且脱蜡能提升页岩油中的轻馏分组分。通过元素分析的数据变化也可以看出预脱蜡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透平叶片双工质冷却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工质冷却叶片存在尾缘温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尾缘射流孔的双工质冷却叶片.在建立的3叶片叶栅热风洞实验平台上,实验研究了冷却介质进口参数对实验叶片表面温度和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工质综合冷却下,叶片尾缘温度大幅度下降,叶片表面温度分布较均匀;当冷却介质与主流燃气的温比Tc/Tg=0.65、压比Pc/Pg=1.3、流量比Mc/Mg=0.034时,叶片尾缘和前缘区域冷却效率分别约为50%和55%,中弦区域的冷却效率高达67%;与冷却介质进口参数相比,冷却方式和冷却结构对提高叶片冷却效率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用低温氮吸附、程序升温热脱附(TPD)、远红外光谱(FT—Far—IR)等方法研究了工业脱蜡分子筛活性下降前后的性质.结果发现:脱蜡分子筛活性下降除表面滞留有难以脱去的不饱和有机物外,更可能是由于活性吸附位之一的Ca~(2+)离子活性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脱蜡模拟移动床工业过程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子筛脱蜡工业生产的模拟移动床过程,基于TMB建模策略,建立了描述模拟移动床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求解采用有限元配置的数值计算方法PDECOL软件包.结果表明:在验证模型计算正确性的基础上,模型模拟计算值与过程设计值相一致,可以用描述分子筛脱蜡工业生产的模拟移动床过程.探讨了模拟移动床过程中的进料流速、提取液的提取速度、旋转阀的切换周期以及脱附液的用量等操作参数对过程性能的影响,为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国智 《科技资讯》2011,(32):70-70
反应器在装置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装置反应器自1999年装置建成投产以来共进行三次检验,本文对异构脱蜡反应器腐蚀原因及检验方法进行讨论,保证反应器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钢”中厚板轧后冷却设备的布置特点,在分析中厚板轧后冷却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轧后不同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厚板内外温差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同等冷却速度下,为了达到相同的终冷温度,不同的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厚度方向的冷却速度和温度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相同的冷却速度,且在不加大中厚板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使喷淋冷却水变稀并且间断开启集管的方式是中厚板冷却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国智 《科技资讯》2011,(32):62-63
高压空冷在异构装置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装置空冷器自1999年装置建成投产,本文对异构脱蜡反应器腐蚀原因进行分析论证,保证空冷器器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油页岩催化萃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温和条件下油页岩催化萃取技术的可行性,以LiCL为催化剂、CS2-NMP为溶剂,对粒级为0.104mm的油页岩进行催化萃取实验,分析LiCl的添加方式、用量及萃取时间对油页岩溶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油页岩催化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油页岩用量为5±0.250g时,萃取开始时即添加LiCl,用量为0.25g,萃取时间为12h,萃取率为13.64%。这比文献[3]提高了五个百分点。油页岩原矿、萃余残矿及萃取物的红外光谱(FFIR)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大量脂肪族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结构的物质,并有少量的芳香类物质;萃余残矿中脂肪族物质以及含氧官能团结构物质相对原矿减少。该研究为油页岩的高效、清洁转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法,在流量2~4 L/min,木香颗粒度0.144~0.200 mm,萃取温度33~48℃,萃取压力10~25 MPa的范围内,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木香挥发油,分别考察了CO2流量、原料颗粒度、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等因素对挥发油萃取收率的影响;并根据萃取器微分单元和固态原料颗粒微分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木香挥发油萃取收率随CO2流量增加而增大,随原料颗粒度减小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则呈现出交叉现象。结论:CO2流量、原料颗粒度、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等对木香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萃取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法研究车前草的冷浸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冷浸提取法中车前草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 3个因素 ,每个因素选取 3个水平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A1B3C3,即用 8倍量 95 %EtOH提取 3次 ,每次3天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用于Fe-2Ni粉末注射成形的石蜡-油-聚乙烯粘结剂,选择了石蜡和聚乙烯组分,考察了油的加入对组分相容性、生坯强度、粉末装载量、喂料比热容、溶剂脱脂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蜡-油-聚乙烯粘结剂是热力学不相容的体系;油的加入降低了混炼扭矩、最大粉末装载量和生坯强度,但同时也减少了注射缺陷,并使溶剂脱脂速率增大;加入该粘结剂,可使Fe-2Ni粉末装载量(体积分数)达60%,生坯强度达5.5MPa,溶剂脱脂速率大于2mm/h.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技术解决了国内稠油超稠油开发中因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问题 .具体工艺是在井口设计安装了降粘设备 ,把不同比例降粘剂注入油套环形空间 ,降低了原油粘度和原油在井筒及管线的流压 ,提高了单井产量 .单井抽油时率由降粘前 80 3 %提高到 97 3 % ,降粘井周期产油量提高了 3 60t,抽油机耗电平均降低了 2 6 7% .该工艺流程简单 ,投资少 ,见效快 ,经济效益明显 .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提取小麦胚芽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正己烷和丙酮以体积比为2∶1作为浸提溶剂,V(溶剂)与m(胚芽)之比为4∶1,水分含量小于3%,温度为35℃,浸提6h,出油率达到11.3%.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毛油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石油醚提取的小桐子毛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固定化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可行性。考察了几种因素对酶法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桐子毛油的质量为基准,在水含量为10%,溶剂量为2mL/g,脂肪酶量为20%,温度为40℃的条件下,3次流加甲醇,12 h后单批最高产率可达93%。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连续使用14批,产率仍然可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设计确定银杏叶总黄酮用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对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其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0、提取2次、提取时间3min,银杏叶总黄酮得率为2.061%。银杏叶总黄酮进一步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以黄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选定D101型大孔树脂,以80%乙醇、2倍柱体积/h的流速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至3倍柱体积,为最佳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17.08%提高到44.17%。  相似文献   

19.
超声一紫外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氯甲烷作为提取剂抽提土壤中的石油类物质时,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是:超声波功率为25W,室温下超声提取15min,每个样品提取2次,每次加入提取剂20mL。将提取物中的溶剂蒸发后,用石油醚溶解残余物,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80%,加标回收率为953%,最低检出限为0.003mg/g。  相似文献   

20.
柴油氧化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溶剂萃取理论及氧化脱硫原理,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柴油氧化脱硫工艺.实验发现,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时,碱与氧化剂用量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时,剂油比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用过氧乙酸作氧化剂比用双氧水的脱硫率高得多.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比1∶7,氧化剂用量6%,反应时间15min,冰醋酸1%.此时柴油的脱硫率为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