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理州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历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于1991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对大理州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测。结果:白族、汉族男女生,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率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且视力不良率均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视力不良率,小学、初中、高中白族男生分别是15.48%、31.06%、49.26%,女生分别是20.05%、38.83%、58.61%;汉族男生分别是23.07%、52.89%、69.47%,女生分别是28.61%、63.00%、77.58%。2010年汉族城乡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除男生的视力不良率小学阶段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视力不良的程度除小学白族女生的视力不良率是以中度为主外,其余都是以重度为主。白族、汉族男女生视力不良均以近视为主,重度视力不良率是汉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结论:大理州学生视力不良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以重度视力不良、近视为主,学生近视防治工作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的发展趋势,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为2010年和2005年武汉市城乡6~18岁男女学生(原监测点校),共10393人。方法:将武汉市2010年与2005年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视力不良严重程度构成比分别作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5年来武汉市中小学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率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率增幅最大的年龄均出现在12岁,乡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率增幅最大的年龄分别出现在12~13岁和9岁,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均呈现低龄化趋势。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率均高于乡村学生,但乡村学生在青春早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增幅已接近或超过城区学生,城乡差距在缩小;女生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高发的年龄均早于男生,且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不良率也均高于男生。结论: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重点对小学高年级和城区女生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3.
对兰州市32774名7~18岁汉族学生视力进行调查研究,视力不良率为44.89%,其中小学生为34.97%;初中生为59.97%;高中生为71.46%。重度视力不良率明显上升,高达17.08%,而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晚自习照明不足和持续视近的紧张状态,而又无望远的调节,是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和场所。并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和保护方法,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四川师范大学随机抽样19-22岁龄段2328名大学生的视力与部份体育成绩的测试值。结果表明:视力不良率高达84%,其中重度视力不良率58%,重度视力不良对剖份体育项目成绩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市卫校新生视力不良状况,为学校防治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对1996~1998年3年间学新生2504人进行视力检测。结果:(1)3年间新生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49.8%、51.37%和56.39%,以年均4.23%递增。(2)城区新生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郊区新生,分别为57.3%比32.67%、57.61%比34.13%和65.94%比38.77%。(3)女生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57.23%比22.38%、58.62%比24.25%和63.58%比27.14%。(4)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重度的比重最大占40.72%、轻度占35.66%、中度占23.6l%。结论:学生视力不良应以预防为主,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学校除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外,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读写习惯和读写姿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概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黄石市十六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共500名,检测视力,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为65.24%,且视力不良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主要与长时间用眼、用眼姿势不良、做眼操质量差、睡眠不足等有关.初中生的视力问题不容乐观,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探讨高考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提高未来高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的健康素质,本文对武汉市江岸地区五年来8309名高考学生体检资料中视力不良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江岸地区高考体检学生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重度视力不良逐年增加,严重限制了学生报考专业,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35 名4 ~7 岁学龄前健康儿童的视力不良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视力不良率为61 .70 % ;各年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别差异不明显;同1980 、1985 、1990 年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视力不良率明显上升,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7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38例新生儿硬肿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根据《实用儿科学》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 ,选取38例 ,男16例 ,女22例。其中轻度8例 ,中度24例 ,重度6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 ,其中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2例 ;对照组18例 ,其中轻度3例、中度11例、重度4例。2方法在复温 ,供给足够热量和液体 ,抗感染及其他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上 ,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入5 %或10 %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共10d。3疗效标准①有效 :…  相似文献   

10.
河南师大1982级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视力低下的人数和眼数均大幅度地增加;同时,轻度视力低下的人数减少,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的人数增多。考研究生的男生视力低下的人数比未考研究生的多一倍多。体育系学生的视力比较稳定。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视近时间过长、视远时间少,教室(特别是黑板)照明条件差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  相似文献   

11.
据专家统计,我国有3亿多儿童,其中弱视的患病率高达3%,即有近1千万弱视儿童,其中有100万弱视儿童必须迅速诊治。弱视是远视、近视,散光等视力低下症的总称。医学上规定,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均为弱视。视力在0.6~0.8者为轻度弱视,视力在0.2~0.5者为中度弱视,视力低于0.1者为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测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获有效样本1012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7%,轻度为44.1%,中度为39.6%,重度为16.4%。其中男38.7%,女45.6%。小学生近视率为29.5%,初中生近视率为46.1%,高中生近视率为62.1%。结论:男生和女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显著。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近视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当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视近工作时间以及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3.
崔洪成  洪旺  陈巍 《科技信息》2010,(8):240-240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全国亿万学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级学校的健康教育大多是非常薄弱的。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因而也必然影响其它各项教育的效果,以至影响到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拔尖人才的整体规划。 据华中师大附中陈凡成同志报导,该校在1978—1981年间,即狠抓预防近视以前,“学生视力不良率,每年递增8.2%”。有一个班,“视力不良率入学时只有18.75%,一年后视力不良率升到38.17%”(《学校卫生》第32期),卫生部薛冠华同志1988年初透露,据某省统计,近五年来,“39所高校因病休学、退学、死亡的学生就有1425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承灾体的中国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林地面积资料,采用面积权重及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省域森林火险划分为五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县域森林火险划分为四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重度危险.结果表明:黑龙江、内蒙古、陕西3省区为我国森林火灾重点防火区,其中黑龙江最重;我国12.2%的县域处在重度危险等级中,61.5%的县域处在中、高度危险等级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县域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宁南县为例,首先运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提取2005年和2015年两期的石漠化范围并分级;其次,将提取结果分别与坡度、坡向、河流、人口数据叠加,分析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宁南县未来10年石漠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宁南县2015年重度、中度石漠化面积较2005年有所减少;潜在、轻度石漠化面积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 9%和1. 7%;重度、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黑水河、金沙江流域,人口密度大于120人/km~2的区域,且坡向偏南、偏东,坡度为缓坡、缓陡坡。根据预测结果,2025年,重度、中度、轻度、无石漠化面积减小,潜在石漠化面积增加。研究为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与重点防治以及其他地区石漠化监测及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 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 82例 ,88眼进行手术 .结果表明 :手术后第 1d出现角膜内皮线状混浊 2 2眼 ,占 2 5 % ,其中 18例为Ⅲ级核以上者 ,占角膜内皮线状混浊的 81.82 % ,前房有不同程度混浊 ,均于术后 3~ 5d消失 ;术后3d裸眼视力≥ 0 .5者为 34眼 ,占 38.6 4 % ,1周者为 4 8眼 ,占 5 4 .5 5 % ,1个月者为 6 1眼 ,占 6 9.32 % .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适宜的 ;手术后反应与其他年龄组相似 ;手术后视力与眼底情况密切相关 ;表面麻醉或球周麻醉下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院所测的948名大学生中,视力低下的占39.1%,其中96.9%为近视。外语系视力低下的高达53.5%,且多为重度视力低下。该系优等视力最少。生物系女生视力低下率也高达51.4%。体育系学生视力低下的最少,且多为轻度视力低下,优等视力最多。1981级学生人学一年来,视力低下率由人学前的21.6%上升为40.9%,几乎增加了90%。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视力减退程度也日盖加深。这一切都说明我院学生的视力减退是比较严重的.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负担重,照明条件差和不注意用眼卫生等。本文最后提出了保护学生视力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