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既不是多愁善感的情种,也不是追求自我的强人,而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透过对她笔下这些或似笼中鸟,或似变形虫,或似浮萍的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趋进人类精神本质的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张爱玲的翻译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女性、还原女性原作形象、增补和强化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存在特殊时代和家庭背景中的张爱玲不断追求和超越自我基本需要,最终形成超越自我实现型人格。在文学创作中贯穿着超越自我实现者独有的悲剧意识,通过对女性和人性的解构和审视,绽放出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为视角,通过审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群像和男性的书写模式发现: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婿姓经验及其迂回的焦虑其实都有着更为广大的文化背景,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虽然以不同的面貌与形式涌现在文本之中,但却非女性乌托邦的一种女性书写。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围绕着男女之间的婚恋问题展开,在她的小说中往往具有"灰姑娘情结"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在剖析两性关系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往往编织出一个个爱情美梦,又亲手将这爱情童话打破。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她在小说中对男权神话发出批判和冲击,努力揭示男权社会中婚恋关系的虚伪和不堪,通过对时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复刻还原,对"灰姑娘情结"进行了一次张爱玲式的书写。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中出现的"灰姑娘情结"进行一次剖析,挖掘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卓绝的才华和罕异的性格,与其特殊的生存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时困扰张爱玲的时代梦魇为其作品带来了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庭梦魇与爱情梦魇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中悲悯与冷彻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尹秋燕 《科技信息》2010,(27):118-118,129
本文就张爱玲的名篇中的女主人公的婚恋经历进行探讨。由此看出张的笔下所描述的女性因追求金钱和情欲而落得悲惨的境地,她们的结局值得同情。同时也是张爱玲对旧时代女性的争取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呐喊。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对于月亮意象阴晴圆缺的透视有三篇代表性的小说,小说展示了女性的边缘处境,揭示了女性根深蒂固的“女奴意识”。张爱玲之所以选取月亮意象作为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客观原因是对传统文学中“女人是月亮”喻象的继承,主观原因是张爱玲自身的独特经历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沈曼桢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女主人公,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她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现,而张爱玲却是一贯不主张写“完人”的。因而,不能忽略《十八春》创作的特殊时代,以及在这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力图适应新时代的努力,因为张爱玲不久以后就离开了大陆,故而这篇作品和这个人物形象也就分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母亲为保全年幼的女儿免遭奴隶主侵犯而“卖女为奴”的故事,然而这份浓烈的母爱对女儿弗洛伦斯而言是份缺失的母爱;母爱的缺失给弗洛伦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在成长中无从了解黑人文化,无法建构黑人身份、建立和谐两性关系以及尽到“为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铁凝、张洁等女性作家,以母性角度切入女性世界,在作品中阐述了她们对女性及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寻找对于女性前途命运的企盼与希冀。她们的作品通过对传统“良”母形象的重新审视、对现实“恶”母形象的批判,以及对理想自然母性形象的呼唤与追寻,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母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在第五部小说《宠儿》中借助哥特式的鬼魂形象,再现了走投无路的奴隶为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不得不把她杀死的血淋淋的哥特场景,以及血腥的奴隶制度给广大黑人带来的无以言说的精神创伤。小说把揭开鬼魂身份的过程和再现蓄奴的历史过程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表明鬼魂无疑成了美国黑人奴隶历史的载体。哥特式的鬼魂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莫里森特有的哥特情怀。  相似文献   

14.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基卡》、《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对她说》和《不良教育》,在影像造型、声音和叙事手法与节奏创造方面。表现了他成熟阶段影片的节奏特色。  相似文献   

15.
舒婷的爱情诗是中国爱情诗史上不可或缺的力作。她笔下的爱情极为鲜明地表现为一种东方式的爱情,她的诗歌是对于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在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考方式和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的同时,她以大胆而新颖的诗歌意象创作现实对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爱情理想的反叛,用崭新的爱情观念和顽强的人格力量重塑了中国现代女性的独立形象。  相似文献   

16.
彭博 《科技信息》2013,(7):182-182,196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爱》是她2003年新发表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她对黑人社会的新思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黑人社会内部,通过对其内部矛盾的揭露,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使黑人在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重母性"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表现为白族人对天依然保存着"母性"的称谓、民间文学以"母性"故事为主、日常用语遵循"以母为大"的原则及生殖文化格外崇尚女阴崇拜等。探讨白族文化的母性特质和传承机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和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跨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8.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母亲善与恶这一形象发挥到了极至,并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手法,揭示善与恶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开了黑人记忆深处无法言说的历史.母亲成为了历史的符号,母亲形象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母亲善与恶这一形象发挥到了极至,并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手法,揭示善与恶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开了黑人记忆深处无法言说的历史。母亲成为了历史的符号,母亲形象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母婴配对血清中TT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TT病毒(TTV)在我国母婴间传播的可能及分子病毒学依据,合成引物(引物1:5′-ACAGACAGAGGAGAAGGCAACATG-3′;引物2:5′-CTGGCATTTTACCATTTCCAAAGTT-3′;引物3;5′-GGCAACATGTTATGGATAGACTGG-3′),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了40对母、婴母对血清中的TTV DNA,并对TTV DNA均阳性的一对母婴配对血清中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在40例产妇血清中,有5例经半套式PCR检出了TTV DNA,检出率为12.5%;40例脐血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例,阳性率为2.5%,脐血呈阳性的新生儿母亲静脉血中TTV DNA也为阳性。(2)母婴同时检出TTV DNA的血清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二者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5;与日本G2b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6%,属于G2b亚型,研究结果表明: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TTV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