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70年代以后”作家群的“新都市小说”创作为着眼点,分析其小说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群落--“空心人”,概括这一创作现象的具体美学持征及精神走向,探寻“空心人”人物形象群落的现实,化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就十分重视小说的形象塑造。他提出过创作以人物为“本位”论,把人物形象塑造“尊为第一义”。①关于他自己的创作,则说过:“‘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②由此可以见出形象塑造在他创作中的位置。对于形象的具体要求,茅盾提出过一系列精辟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活人”的主张。他认为,小说描写的不是“‘标本式’的人物”或“纸剪的傀儡”,提倡“写出来的人物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③这就对形象创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茅盾的创作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从而为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经验的。在这篇短文里,不可能对此作全面阐述,只能着重就表现性格的复杂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和“镜子”意象不仅是小说局部性修饰技巧,还同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联系在一起,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月亮象征了世俗欲望,而镜子则是它的反向复制,在二者的联系对照中表现作品的内涵。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同样也采取了反向对称结构,在人性的挖掘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徐贵祥军旅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活丰满。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文革”前17年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入发掘和对敌我双方人物形象客观深入的刻画。新时期以后,军旅作家由描写战争转变到描写战争中的“人”,对英雄进行重新审视,把英雄当“人”来写,这方面,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显得相当丰满鲜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国外对金庸小说,“金庸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刻,但始终没有人就“西方文艺与金庸”做专门的研究,本文从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悲剧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西方文艺对金庸创作的影响,并指出金庸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这和他对西方文艺的接受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短篇小说《畸人手记》中,张天翼用辛辣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两派势力夹击之下,变为“中间人”的过程。以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还探讨了新文学幼稚病、国民性等问题,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8.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论述鲁迅小说创作的目的,即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也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惧内”题材,兴起一股奇特的“惧内”风潮。“惧内”在小说中表现出奇特的艺术面貌,其人物形象更为个性分明,小说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小说的趣味性、可读性得到了较大的增强。“惧内”题材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是社会文化思潮的反映,也是小说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怎样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关键在于“传神”。可以这样说,能否“传神”,是权衡一个艺术品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鉴赏作品的重要审美原则。“传神”一语,早在我国明代小说评点家叶昼,在评点《水浒传》时就已提出。他认为,“传神”是“《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终始”的根本原因。 在小说创作中,通向“传神”艺术的彼岸,有哪些“桥”可作为“通道”的呢?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创作风和,讨论了其塑造人物形象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李碧华女士的中篇小说《青蛇》依托民间的“白蛇传说”,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发挥演绎,其颠覆性是空前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叙事的功能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进行了弱化妖性、强化人性的处理;在创作主张上,作者打破了劝世警世的传统,宣扬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先锋派”小说在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将创作重心移向小说本身,释放作家与文本对话的欲望;思想上的创新则表现出一种后现代“解构主义”。这两个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先锋派”小说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创作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思想倾向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关羽是《三国演义》全力歌颂的主要人物形象,被毛宗岗誉之为“义绝”。他确有超乎常人的神威神勇,也确因刚愎自用而以短取败;作为小说中“义”的化身,他的义薄云天赢得了读和世人的景仰,亦因利令致昏影响了蜀汉集团的内部团结,并最终导致“夷陵之战”惨败。  相似文献   

18.
论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高松年沈文元面对1987年—1990年叶兆言所创作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可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却又较难用一二句话概括出他这些小说的主体创作倾向。正如有的论者所说,“叶兆言似乎不愿意让自己的小说最终归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知识者,始终以不同的方式“在场”,情形之一为他们借助叙述者的职能将其立场和观点置于权威的地位;情形之二是通过知识分子身份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乡土中国的关注与自我在其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的主题不等于“政治命题”,源于生活的典型化创造不能视为“图解”,人物形象的本质概括不能指责为“概念化”。茅盾小说是从生活中提炼题材、创造典型的成功范例,其经济视角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大师的功力,并非“图解政治命题”、“单纯的政治视角和机械的阶级论观点”。对茅盾小说创作内容的贬斥,以及对建国前后我国“史诗品格”长篇小说成就的否定,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