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小脑肿瘤切除术是采用后颅窝正中切口入路,但对于小脑山顶及上蚓部的肿瘤,由于其深在的解剖位置及复杂的血管结构,此入路操作上确有困难且损伤较大。我院近年来根据MRI的表现,采用了枕下—小脑天幕上入路切除小脑山顶及上蚓部肿瘤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2.
小脑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脑是运动学习的初级部位这一假说已得到了在各种运动系统中进行的损毁实验、电刺激记录等研究的支持。目前,对眨眼反射和前庭—眼反射的运动学习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可塑性遍布干小脑皮层和小脑深部核团;小脑在运动定时学习中起着特殊作用;小脑皮层对深部核团的学习具指导作用。小脑对这两个不同的运动系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极为相似,揭示这两系统学习的小脑机理可能代表了许多运动系统小脑依赖式学习的普遍原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去大脑家兔小脑内埋藏电极的慢性实验和去小脑的急性实验表明:在电流刺激小脑蚓部后可以引起血糖浓度升高;电刺激小脑的外侧部可以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证明小脑对血糖调节的部位是小脑蚓部和小脑外侧部;可以通过神经的作用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小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采用遗传算法(GA)设计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隶属函数,提出一个自适应GA优化算法,并且以优化模型小脑模型FuzzyCMAC学习正弦曲线,仿真实例表明,采用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zyCMAC学习精度比标准小脑模型CMAC提高大约三个数量级,比标准FuzzyCMAC(三角形隶属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zyCMAC学习速度比GA优化的速度快且乾化过程的振荡明显减小,仿真  相似文献   

5.
小脑神经网络反馈学习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用作前馈控制器的结构对于含有丰富状态的轨迹跟踪问题,如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它对于参考值为方波或阶跃信号的跟踪问题却不太适合.为此,提出CMAC网络反馈控制器的方案,该方案克服了CMAC局部联想特性和前馈控制结构所固有的缺陷,对较恒定的设定值跟踪和抑制噪声都有较好的效果.最后,仿真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对小脑皮质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海洛因对小脑皮质Bax蛋白(bcl-x protein 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脑细胞Bax的表达.结果 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小脑细胞中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晶  周侠 《洛阳师专学报》1992,(1):81-84,47
本文报告了一例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的家系调查,既往文献报导有明确家族史者发病年龄越早,病程进展越迅速,而我们遇到一例自幼年发病,病程缓慢,走路不稳,口吃四十余年,家系中三代六人均 年发病,现五人仍能胜任各自的本职工作属国内罕见,此病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CT检查以及家族遗传史,诊断符合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我们采用体外反搏治疗两个疗程,共济失调有所改善,因此,体外反搏治疗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体视学方法,对35例不同月龄组的胎儿,观察其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蒲肯野细胞层在胚胎第6个月时出现,其数密度和核体密度随月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细胞的体积则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体密度与表面积密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GA学习的模糊小脑模型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学习的模糊不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即利用遗传算法学习和优化FCMAC控制器的连接权重,构成一个GA-FCMAC控制器,该算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于倒立摆非线性系统的仿真结果证明,本算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给出一种新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并把小脑模型(CMAC)应用于该算法中,避免了GPC算法需要实时所进行的复杂计算.针对CMAC所需存储单元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计算CMAC输出值的方法,可大大减少存储单元.文中的方法对GPC在实际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Nissl染色和成年动物Golgi染色方法分别标记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比较其染色效果,结果显示,常规Nissl染色只能观察到PC胞体,胞体内的胞核及核仁也清晰可见,但树突和轴突不着色;成年动物Golgi染色能清晰地显示PC树突、轴突及树突棘的形态结构,但胞体结构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脑模型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线学习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非线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小脑模型(CMAC)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控制方法,与传统的CMAC控制器不同,该控制器采用动态误差作为CMAC神经网络的激励信号,从而使基于CMAC的控制器跟踪连续变化的信号成为可能,给出了具体的控制结构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处理非线性及跟踪连续变化信号的能力,并对时变外负载干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新型控制器能和较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通用小脑认知模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神经生理学性质的小脑模型实现对机器人系统各种不同感觉协调运动的控制,这是当前机器人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针对一种控制任务就要构建一种对应的小脑模型,这种方式效率很不理想。文中以运动控制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包括所有主要细胞类型及其连接的通用小脑认知模块(General Cerebellum CognitiveModule,GCCM)。对给定的背景知识,GCCM能够通过学习生成理想输出,因而,可用于各种不同的机器人感觉运动控制任务。仿真实验证明,通过将脊髓层次上的轨迹误差检测与小脑中的记忆轨迹结合起来,嵌入的GCCM控制系统能对快速手臂延伸运动进行精确的鲁棒控制。  相似文献   

14.
张玉屏 《甘肃科技》2002,18(4):41-41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是较常见的肿瘤。笔者自 1996年以来搜集 14例临床手术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加以总结 ,以提高认识。1 一般材料与方法14例桥脑小脑角肿瘤中 ,听神经瘤 7例、表皮样囊肿 4例、脑膜瘤 3例。性别 :男 6例、女 8例。年龄 :2 4— 60岁 ,平均 41岁。使用美国GE90 0 0II型全身CT扫描机 ,以OM线为基线轴位扫描 ,间隔 5mm、层厚 5mm。每例均用 60 %泛影葡胺作增强扫描。用软组织窗观察病变区 ,用骨床观察内听道及岩骨结构。2 结果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指肿瘤影 ,包括肿…  相似文献   

15.
从状态空间的角度推导出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并利用小脑模型(CMAC)提出了一种新型广义预测控制快速算法,解决了传统GPC算法计算量大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新的、高成功率的损伤小脑效应和去大脑僵直的实验方法,并使2个独立的实验合并进行,笔者采用非麻醉、非开颅的手段,对小鼠小脑一侧进行损伤,并在此基础上,于小鼠人字缝前0.5~1 mm处横断脑干,去除大脑.结果显示小鼠一侧小脑的效应100%显现;绝大多数实验鼠表现出去大脑僵直的效应,实验成功率高达75%.合并2个独立的实验以及使用小鼠代替传统的家兔和猫进行去大脑僵直实验是可行的,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动物价格低廉,极易于在学生实验中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小脑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其特有的寻址方式,引入模糊逻辑的思想,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作为接受域函数,提出了一种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重点研究了接受域函数的映射规律、隶属度函数及其参数的选取规律和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逼近精度,且可获得连续性强且有解析微分输出的复杂函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与PID的复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征  董玲娇 《河南科学》2004,22(3):310-312
阐述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研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PID控制的优点,提出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与PID复合控制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较强的鲁棒性,对被控对象的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五机架冷连轧AGC模糊小脑模型学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模糊小脑模型,将模型概念引入到小脑模型中,给出算法,并采用它实现了冷轧轧AGC系统模糊小脑模型学习控制,该控制方法具有快速学习功能,适合实时控制使用。以某厂五机架冷连轧机研究对象,在386/DX计算机上民了稳定态过程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比经典PID控制效果优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用于工业控制。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模糊小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遗传算法(GA)设计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FuzzyCMAC)的隶属函数.提出一个自适应GA优化算法,并且以优化模糊小脑模型FuzyCMAC学习正弦曲线.仿真实例表明,采用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yCMAC学习精度比标准小脑模型CMAC提高大约三个数量级、比标准FuzzyCMAC(三角形隶属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自适应GA方法优化的FuzyCMAC学习速度比普通GA优化的速度快且进化过程的振荡明显减小,仿真证明该方法比普通GA优化方法稳定,收敛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