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家分析了一个保存完好、有2900万年历史的像猴子的动物头骨,发现这种看来像猴子、猿和人类祖先的动物并不像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聪明。  相似文献   

2.
与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不会与异性伴侣厮守终生。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化史中,一夫一妻制度也从来不是主流。男人们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牺牲,彼此约定每人只能拥有一位妻子,但这也不能保证婚姻的纯洁。  相似文献   

3.
在国德累斯顿的一项展会上,法医人类学家利用类似警方采用的电脑辅助技术,尝试着重塑人类遗体和几乎完整无缺的祖先颅骨,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重塑了我们祖先的鲜活面部特征。法医在这些利用化石头骨创作的模型中,重塑了人类进化“家族”中最古老的一些成员——追溯到7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其中包括撒海尔人乍得种,这是生活在大约700万年前的一个人类祖先,当时我们的“人科祖先”刚刚出现在非洲。  相似文献   

4.
埃塞俄比亚的中阿瓦什是地球上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我们祖先的一支曾在此生息繁衍,并深埋于此600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根植于启蒙人文主义,但又在人类增强与技术想象的不同层面实现了对它的超越。从理论生成与发展的角度看,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包含着批判与建构两个主要的维度。这意味着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首先是在对生物保守主义有关思想、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误解的批判基础上得以澄清和呈现的;其次,超人类主义在建构其“未来学”思想的过程中,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底层运作逻辑,而这种具有哲学未来学意义的逻辑被我们恰当地总结为对人类自由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最后,这一逻辑也是深刻把握和洞悉超人类主义“未来学”思想其当代价值的内在依据和标准。事实上,超人类主义的这种未来学反思是一种行动性反思,或者从权力诉求的意义上而言的一种政治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关于与自然关系的学术讨论中,有“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论争。著名学者余谋昌先生等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人类的一第列问题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被戏称为"胡桃钳人"的原始人类是人类的远古近亲,因其强大的颚部和巨大的牙齿而得名。科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更喜欢吃草。这种原始人类属鲍氏傍人100万年前曾与人类的直系祖先共同生活在非洲大陆。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波尔得分校的马特·斯波海默教授指出,科学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鲍氏傍人喜食坚果、籽和硬果,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有强大的颚部肌肉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质学概念的“人类世”,有着丰富的人文意涵。在对“人类世”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将其误解为支持“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需要对以上误解进行澄清:“人类世”并未过分强调人的独特价值,与“人类中心主义”无关;“人类世”并非完全遵从现代社会的资本逻辑。在对概念澄清的基础之上,进而研究“人类世”的核心涵义,即:“人类世”更加关注“人-技术-自然”的整体力量,强调多元联结和凸显关系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澄清和阐释“人类世”的核心内涵,其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例如如何看待人类世中人与技术的一体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等。综合理解人类世涵义,有助于理解变化,借助契机重构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形成与地球共同发展的新的稳定态。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彼得·麦克阿里斯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男性人类学》的新书。他在书中称,现代人类的运动员同人类祖先相比显得非常虚弱不堪。远古男性要比现代人跑得更快、身体更加强壮,而且体型也更加优美;甚至连远古女性身体的强壮度也要比现代男性强。他举了很多证据,证明许多澳大利亚史前原住民都能够轻松的战胜如今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男子100米和2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尤塞恩·博尔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4,(17):68-69
<正>为生存而吸毒数百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学会麻醉自己。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很早就喜欢寻找某些富含生物碱的植物。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已知的种类有100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对于人体有毒,但有一些可以入药,比如吗啡或可卡因。人类轻易就对毒品上瘾,在当时可能主要是出于进化的需要。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人类学家罗杰·苏利文说:"像尼古丁和可卡因这一类刺激性生物碱,可能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帮助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今世界,精子银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谢尔顿和莱纳德为了改善公寓的宽带速度,决定前往"高智商精子银行"出卖精子。然而在62年前,第一个人类精子银行的雏形诞生时,它几乎是个秘密。早期的"银行家"们被兴奋和恐惧挟裹着,为人类的繁衍开启了一个新的世代。  相似文献   

12.
美国研究指出,人类和黑猩猩经过历时四百万年的复杂过程,才从同一祖先分化为两个物种;不过在分化后,人类的早期祖先仍和黑猩猩进行跨物种交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13.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9):26-27
<正>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境内的一具原始人遗骸虽然被认为不属于尼安德特人,但其内耳很像这支已灭绝的最近的亲戚。这一新发现可能是尼安德特人与中国境内其他原始人通婚的证据,但研究人员说,人类进化可能比通常认为的更复杂,因此这一新发现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虽然现代人是人类族谱中唯一生存下来的成员,但有很多其他谱系的人曾与现代人的祖先生活在一起。这些所谓的原始人包括人类已灭绝的最近亲戚尼安德特人,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显示:猴子也会像人类一样被视错觉图像欺骗,在科学家向卷尾猴和普通猕猴展示德勃夫大小错觉图时显示,它们看到的错觉与人类非常相似。"德勃夫大小错觉"是一种视错觉,同样大小的黑色原点会由于外圈的大小而显得不一样大,外圈越大其圈内的黑点看起来越小。这种视错觉源于大脑在观察黑点时会将背景考虑在内。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分别对猴类和成年人类进行了两次计算机实验。参与实验的猴子  相似文献   

15.
过客 《科学大观园》2013,(21):32-33
鲨鱼和人类共同的祖先以及颌类脊椎动物都拥有第六感:拥有探测水下电场的能力。从解剖学上讲拥有这种能力的工具被称作电感受器和电感壶腹器官。研究推断这是由软骨鱼类(比如鲨鱼和鳐鱼)、硬骨鱼类(比如鲟鱼)以及一些蝾螈物种中同样的细胞群体进化而来的。不幸的是,人类在很久以前失去了这种第六感。  相似文献   

16.
重建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人如果还有不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的失范行为,那就说明人还没有彻底摆脱动物的本性,人还不是真正的人,距离人的本质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过于崇拜自然而失落了人,否定人的本质。“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价值观扩大到自然,实际上是削弱人的作用、人的特性,也否定了人的本质。只有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新发现的化石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根据这项由古生物学家麦维·里基和路易斯·里基领导的研究认为,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至少证明了,在人类历史曙光初现时期,在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曾经有至少3支不同的人类亚种在此共同生活。研究小组表示,这份化石是在2007~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和高歌猛进。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盛世危言,而化作了全世界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问“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时 ,其实 ,我们已蕴涵着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可 ,也就是说 ,科学技术具有扮演双重角色的作用。既然如此 ,我认为 ,科学技术就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它什么也不是 ,它是无辜的 ,它作为双重角色的扮演者 ,是人类使它成为其中的一种 ,或是兼而有之的“双面人”。因此应该说 ,是人类的天使与魔鬼的双重本性使科学技术扮演了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科学技术是人类发现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因而 ,它应该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 ,在它的建构中应该体现出它与人类生存状态的价值关联 ,这是科学技…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人类颚骨化石,使我们对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时间产生质疑。科学家表示,古生物学家于2007年在中国智人洞发掘的这块下颚骨化石具有非常明显的现代人特征:突出的下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