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工作是利国利民之举,意义深远。目前的监测预报能力尚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对沙尘暴进行定量实时监测和预报的要求。通过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可以明显增强对沙尘暴的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监测分系统、预警服务分系统、通信传输分系统等部分。为确保该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该项目的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台站的监测能力,并考虑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可拓展性和资料格式的标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过程观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加深沙尘暴起沙、传输、沉降机制及其辐射强迫机理认识,提高沙尘暴的预测预警以及防治水平,已成为科研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已观测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方法探索,在数据处理本身和多元数据分析方面均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充分利用遥感观测和地面实测手段,对亚洲沙尘暴进行监测.通过对多元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建立了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这些监测结果能够为综合风侵蚀模型系统和GCM(全球尺度沙尘模拟模型)模型系统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同时为沙尘暴的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4—2001年中国大陆681个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分级标准,给出了沙尘暴若干观测事实。通过分析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机制,讨论了沙尘暴的定性预报和定量预报技术,指出发展包含大气运动、风蚀物理过程和下垫面地表信息的集合数值预报模式是沙尘暴定量预警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传统的监测网尚不能全面监测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包含下垫面生态环境要素、大气物理化学要素的专业化沙尘监测网络是深化对沙尘暴特性认识和发展沙尘暴定量预警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9年4月23日~24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大部、华北西部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事实天气学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指出这次沙尘暴过程发生是由于极地冷空气南下以及蒙古气旋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通过对内蒙古临河站沙尘暴发生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沙尘暴发生前期,持续剧烈的升温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高空急流的变化导致了对流层中下层锋区的加强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而且高低层环境风对沙尘暴生命史的各阶段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沙尘暴的定义,从气溶胶的来源、颗粒大小、化学组成3方面探讨了沙尘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阐明了沙尘监测的意义,指出沙尘监测是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沙尘监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中下旬,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也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本次沙尘天气具有风力大、沙尘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目前北京沙尘暴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双预警生效中.此外,北京市气象局于3月27日11时30分启动气象灾害(沙尘)Ⅳ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同地区1970-2002年8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大同地区沙尘暴西部多东部少,春季是高发期;20世纪70-80年代多,出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气旋。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可以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对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下煤火、雪灾、赤潮、台风、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研究,也可以对空气质量、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为了能够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快速、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和综合减灾能力,中国将分阶段发射由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通过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灾害及环境监测、应急、决策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1.
晓舟 《科技潮》2003,(6):46-46
所谓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到来时,尘沙飞扬,能见度极低,风力强劲,常造成人畜伤亡和建筑物毁坏。去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沙尘暴造成的危害还可追溯到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类不合理垦荒,加重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在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预防治理沙尘暴的对策,指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8~2001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2.5°×2.5°和1989~2008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1.5°×1.5°的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4个气象观测站春季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日数的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来年春季大风、沙尘暴的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来年春季大风日数与7月高原季风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来年春季沙尘暴日数与5个月(1,5,7,11,12月)的高原季风指数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车县沙尘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出库车县1951~2009年沙尘暴年日数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沙尘暴年日数序列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60年间,库车县沙尘暴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趋势系数为-0.34,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是近60年库车县沙尘暴的三个频发期.(2)沙尘暴年日数序列存在7年、15年、22年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沙尘暴经历了多个频发期和少沙尘暴期,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再次迎来一个沙尘暴的频发期.(3)研究区内沙尘暴年日数变化趋势确实存在1985年的突变年份,而且这次突变并不是简单的均值突变或转折突变,是这两种突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今年早早到来的第一场沙尘暴让北京市民人均拥了“10斤”的沙尘——重吗? 2001年我国沙尘暴大事记 4月7日,内蒙古遭遇当年最强烈的一次沙尘暴袭击,能见度在五百米以下的强沙尘暴遍布自治区九个盟市的大部分地区。 4月8日,宁夏大部分地区遭遇沙尘暴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局部地区最大瞬时风力高达九级。 4月24日,沈阳市遭遇严重扬沙天气,沙尘蔽日,满天昏黄。 4月29日,甘肃省出现强沙尘暴,并出现强降温、降水以及罕见的黑风天气。 5月15日,北京、内蒙古中部偏东以及河北西北地区出现大风扬沙天气,仅北京市区的风力就达到五至六级。  相似文献   

16.
进入本世纪以来,“沙尘暴”一词就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是过去发生的频率远低于现在而已。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沙尘暴平均3年1次,90年代平均1年1次,2000年,竟陡然增加到14次。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其中强沙尘暴41天。2002年3月18—21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西向东经历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强沙尘暴席卷了14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在对北京构成严重威胁的沙尘源中,离北京最近、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正北方向不足200千米,…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和邻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卫星遥感是跨境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自主卫星数据完全可满足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监测的应用需求.本文以中蒙草原火灾、森林病虫害、草原蝗灾、沙尘暴和中韩沙尘、台风、绿潮、溢油、巨浪和赤潮灾害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自主卫星的东北亚跨境灾害遥感监测研究思考,并给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日数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北地区134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0年的沙尘暴日值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有5个沙尘暴高值区,分别位于南疆盆地南缘、柯坪盆地、河西走廊的民勤、内蒙古拐子湖和宁夏盐池;在季节分布上,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年沙尘暴总日数的50.4%,秋季最少,约占7.6%;12~20时是沙尘暴的高发时段,60.9%的沙尘暴发生在这一时段.就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而言,20世纪70年代较60年代略有增加,从70年代至90年代,沙尘暴出现的频数一直在减少.总的来说,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总日数整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但近年来沙尘暴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 ,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破坏程度逐年加剧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已成为我国北方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研究了我国沙尘暴灾害现状 ,指出了沙尘暴多发性的原因 ,分析了沙尘暴的动态演变 ,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几点对策 .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危害性大,造成的损失极高,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沙尘暴灾害特点的特殊性,利用SuperMap软件制作了2005—2014年的全球沙尘暴空间格局变化图,以中亚、北美、北非和澳大利亚四个沙尘暴爆发最为严重的区域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全球沙尘暴移动变化情况、空间分布特点以及驱动机制.相关研究为今后深入分析沙尘暴的形成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