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利用数码相机进行钢结构的变形监测是对传统近景摄影方法的变革,但数码相机属于非测量相机,它没有框标及定向设备,摄影瞬间的内、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是无法得到的.因此,常规解法无法解决数码相机获取测量数据的计算处理问题,对此时间基线视差法有其特殊优势.介绍了利用时间基线视差法处理钢结构变形测量数据的解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分辨率、焦距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除,取得了观测误差小于2/1000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将三维时间基线视差法引入结构变形监测实验,利用时间基线视差法处理钢结构货架变形测量数据,实验结果显示货架结构稳定。该方法考虑了分辨率、焦距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除,使普通数码相机能够用于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三维时间基线视差法处理钢结构变形测量数据的解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分辨率、焦距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除,观测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利用时间基线视差法处理钢结构变形测量数据的解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分辨率、焦距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采用有效的“直线内插法”进行消除,取得了观测误差小于2‰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赵永谦 《山东科学》2008,21(1):21-25
数码相机属于非测量相机,它没有框标及定向设备,不能得到摄影瞬间的内、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因此用数码相机获取的测量数据传统解法无法计算处理。为提高测量精度,采用数学拟合法进行数码相机的检校,将检校的相机在钢结构变形监测实验中使用,实际测量数据利用数学拟合处理。该方法有效地减弱数码相机内、外方位元素不稳定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成果分析精度达3‰。  相似文献   

6.
数码相机属于非测量相机,它没有框标及定向设备,不能得到摄影瞬间的内、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因此用数码相机获取的测量数据传统解法无法计算处理。为提高测量精度,我们采用直接线性变换法(DLT)进行数码相机的检校,将检校的相机在钢结构变形监测实验中使用,实际测量数据利用直接线性变换法(DLT)处理。该方法有效地减弱数码相机内、外方位元素不稳定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取得了成果分析精度达2‰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明志  刘苏  王胜 《山东科学》2009,22(3):53-56
以近景摄影测量为基础,探讨了测量在简单的砌体结构变形观测试验中的应用.试验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数据的获取,并结合工业施工的实际现场条件对时间基线视差法进行讨论;同时编制相应的软件进行算法的实现,包括像点坐标的屏幕量测、变形值的计算以及绘制相应的符合建筑行业人员要求的砌体结构变形图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的缺陷,采用数字摄影技术对震动状态下的桥梁进行变形监测。首先选择人工标志,布设控制点和变形监测点,其次用消除了畸变差的数码相机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对桥梁进行瞬间的抓拍,得到一系列荷载的照片,最后用编制的三维时间基线视差法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显示。结果表明,该技术操作方便,精度高,能同时对多个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获取桥梁的瞬间变形值,监测精度达到3/1 000。  相似文献   

9.
数字摄影与计算机技术在实时监测结构变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进行钢结构的变形监测是传统方法的改革,可实现半自动的瞬时监测,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字摄影方法测定钢结构的挠度变形的试验工作,以此可解决精确、瞬时测量钢结构挠度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对钢结构在震动状态下的实时监测,本文采用数字摄影技术对钢结构进行变形观测。利用经过直接线性变换法检定的多个数码相机,对未施加、施加荷载的钢结构进行连续摄影捕捉瞬间变形信息,通过建立Hough变换数学模型对圆形标志进行识别与定位得到变形点的影像坐标值,对该坐标值进行处理并绘制变形曲线,监测精度达到3/1 000。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项技术能够做到多点、瞬间观测,捕捉瞬间变形信息,且监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利用脉冲多曝光数字散斑技术取代干板照相技术记录物体瞬态运动轨迹的研究方法,根据杨氏条纹模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瞬态运动轨迹的测量结果,最后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Nadler JW  Angelaki DE  DeAngelis GC 《Nature》2008,452(7187):642-645
Perception of depth is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for the visual system, particularly for observers moving through their environment. The brain makes use of multiple visual cues to reconstr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a scene. One potent cue, motion parallax, frequently arises during translation of the observer because the images of object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move across the retina with different velocities. Human psychophys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otion parallax can be a powerful depth cue, and motion parallax seems to be heavily exploited by animal species that lack highly developed binocular vis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is capacity. Here we show, by using a virtual-reality system to translate macaque monkeys (Macaca mulatta) while they viewed motion parallax displays that simulated objects at different depths, that many neurons in the middle temporal area (area MT) signal the sign of depth (near versus far) from motion parallax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depth cues. To achieve this, neurons must combine visual motion with extra-retinal (non-visual) signals related to the animal's move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a new neural substrate for depth perception and demonstrate a robust interaction of visual and non-visual cues in area MT.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at implicate area MT in depth perception based on binocular disparit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rea MT contains a more general repres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hat makes use of multiple cues.  相似文献   

13.
影像匹配的算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着重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影像匹配中的应用,通过一个物理模型的数值爱种算法应用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反演中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车载双目系统户外工作性能,提出了一种车载双目系统立体匹配算法。在代价计算阶段,提出了一种3bitCensus变换,该变换提高了对局部特征的描述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代价聚合阶段,提出了基于边缘截断的自适应窗口聚合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局部特征和边缘信息自适应的调节聚合窗口,提高了算法匹配精度;在视差计算阶段,利用跳跃式视差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实验证明:基于3bit-Census变换+基于边缘截断的自适应聚合+跳跃式视差计算的立体匹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双目系统的鲁棒性、匹配精度及计算效率,适用于车载双目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柱透镜光栅立体显示串扰的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串扰度的计算方法.首先,创建了用于描述显示屏上子像素视差图像的视点矩阵.然后,基于几何光学并结合视点矩阵,创建了用于描述观看位置上观看到的各幅视差图像信息量的视区矩阵.最后,由视区矩阵推导出串扰度的计算公式.实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相近.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光栅倾斜角度、视点数及观看位置等因素对串扰的影响,且在定义串扰度阈值的基础上可确定最佳立体观看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立体视觉的DR图像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基于立体视觉的射线数字图像的实时定位技术,该技术较之胶片法有更高的检测效率,讨论射线数字图像定位中的关键技术,并重点研究了基于旋转视差法的缺陷深度定位技术,该技术比平移法具有更多的优势;详细分析了旋转视差法深度定位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校正的方法.本文技术可以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金相跟踪法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及随后的退火方式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3D立体显示技术的现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立体显示器利用人类双眼视差以及移动视差的特性,分别提供给双眼不同影像,经大脑合成后形成立体感影像。立体显示技术分为戴眼镜式和裸眼式,在戴眼镜式中,着重比较快门眼镜式和偏光眼镜式;在裸眼式中,着重介绍柱状透镜式、视差遮屏式以及方向性背光源式,本文就其原理和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