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1,F0004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批准的首个实施“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上新一代、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构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框架,使之有权利共享将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的由3000个ARGO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资料,丰富我国的海洋环境数据库,提高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强化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验背景与设想国际ARGO计划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大型海洋观测项…  相似文献   

2.
利用Agro浮标估计南大洋混合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的湍流跨等密度面混合(以下简称混合)控制着海洋中淡水、热量以及CO2等溶解物质的输运。南大洋是全球湍流混合最强烈的区域之一。理解南大洋湍流混合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模拟和预测全球大洋环流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投放在南大洋的新型Argo浮标已经采用铱星通讯系统传送数据,可以返回垂向高分辨率的水文剖面,从而为研究南大洋的湍流混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这些新型浮标观测得到的高分辨率剖面对湍流混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洋的混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并且与地形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在地形平坦处,湍流混合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风输入到海洋中的近惯性能量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王凡 《科学大观园》2023,(10):20-23
<正>在走向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是一个里程碑。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拉开了我国从海洋系统视角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序幕,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这10年,“科学”号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盂Ⅱ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借助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于2008年9月中下旬进行了深海大洋科学考察,在西太平洋黑潮源地和吕宋海峡成功布设潜标,形成了较完整的潜标观测阵列,并在东海陆架处布设海床基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测流系统。这标志着我们首次构建了由副热带北太平洋和我国边缘海所构成的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多点同步长期观测系统,为认识这一大洋一边缘海动力系统的能量物质交换提供了关键的观测支撑,同时也是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调查的一次重要探索,为我国深海大洋动力环境长期观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为研究目标,围绕海洋地质的若干重大前沿课题,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实现海洋与陆地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采用高分辨率的测试和数值模拟手段,探索和发展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已经形成鲜明的科学研究特色。南海大洋钻探第184航次在南沙和东沙深水区6个站位钻井17口、取芯5500m,实现了中国海区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为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取得了约3200万年的深海记录。南海大洋钻探是近年来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从建议、论证、设计到主持实施和研究,实验室起了主要作用。实验室拥有包括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扫描电镜带能谱、X射线衍射仪、SUN工作站、图像处理系统和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等大型仪器12套。  相似文献   

6.
有害赤潮是一种伴随人类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其灾害性影响在全球急剧扩展.我国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沿海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导致有害赤潮频繁发生、规模扩大、危害增加,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和损坏.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35-39
1.国家重大需求分析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休戚相关。海洋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战略性后备资源宝库,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加剧,在海洋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MJO、ENSO、IOD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多尺度、多过程的复杂性使这些海气环境事件的预测至今仍然是气候科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由于海洋成分的长期记忆能力,耦合模式海洋成分的预报初始化对它们的预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现有的气候预测系统缺乏耦合模式框架下先进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同化的海洋资料种类也亟待增加。而针对MJO等季节内尺度和PDO等年代际尺度气候变率,现有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处于薄弱或空白状态,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针对全球变化的背景,需着重开展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研究,发展全球耦合模式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从而提高气候预测能力,增强我国气候防灾减灾的手段,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气耦合模式,项目将开展全球和区域多源海洋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研究,突破耦合资料同化中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动力、热力平衡的关键技术问题,发展耦合模式框架下的参数估计和约束系统,研制具有业务化前景的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的耦合同化系统,并开展MJO、IOD、ENSO和PDO等高影响海-气环境事件的综合评估和预测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IUGS)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正式确定在中国南部的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及其27 c层之底,即牙形石Hindeodusparvus的首现(FAD)处.  相似文献   

10.
发达临海国家都把海洋强国的建设和海洋科技领先地位的确立做为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并且启动了实施计划.其中海岸带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占有重要地位.海岸带向海一侧占整个海洋面积的20%左右,向岸一侧居住着60%以上的人口,是全球主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大舞台.当前海岸带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紧迫感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渴望深入了解海岸带变化规律、复杂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环境变异,以解决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科学数据的发展与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及其广泛共享已经成为推动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初就注重对科学数据的积累、有效管理与长期保存,并推动其在全社会的共享与应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核心的数据库,对其科学技术、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在科学数据建设与共享方面的一些重要措施,重点分析了若干国际著名的科学数据库系统,讨论了国际上科学数据共享政策研究与实施的相关问题。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彗星作为太阳系的一种特殊天体,当前已经发现1700多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之一,彗星记录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同时中国也保存了世界上最系统的古代彗星观测记录,对彗星按照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命名和分类,对现代天文学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第7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上,由大会主席提议,国际地貌学家协会批准设立"IAG丹霞地貌工作组".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丹霞"成功申遗.这两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土生土长的丹霞地貌走向了世界,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但是,丹霞地貌提出的原定义缺乏专业规范的科学表述,产生了不应有的认知误区,引起了后期丹霞地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根据国际航天产业的现实设定假设条件,以一次性运载器的价格和生产为变量,环境因素为参数.提出了两种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模型,一种是单个厂商面对的市场模型,另一种是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模型,由于两种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发射市场做出解释,所以联合使用两种模型能够获得对商业发射市场更全面的理解,模型对市场的未来走向具有较好的预见。  相似文献   

16.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中国科学术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对2007—2009年度天津市国际、国内科技论文的总数、学科分布、来源分布、引证情况以及合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天津市科技论文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在过程科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大规模培养细胞群体效应及复杂多相流场测试方法”、“绿色工业生物过程高效全局优化原理”、“生物转化过程优化新策略”、“生化反应过程直接放大新方法”、“工业发酵过程优化新方法”等5个方面介绍了973计划项目“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取得的重点进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并提出了在工业生物技术过程科学研究方面未来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本文对2005—2007年天津市国际、国内科技论文的总数、学科分布、被引用情况、基金与资助论文数、天津高校科技论文的总数及在全国的排名等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反映天津市科技论文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