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型客机座舱的舒适性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气流组织是座舱舒适性的重要保证。而开展针对具体机型的气流组织优化研究是我国发展大型客机的突破点之一.为此,首先用真实MD-82客机座舱的气流和温度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同时依据正交试验法安排了18个送风方案;然后用验证的CFD模型对18个送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座舱内垂直温差及局部风速为试验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试验中的最佳送风方案;最后对得出的最佳送风方案进行了热舒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非定常RNG肛碳型能够合理地预测客机座舱内的空气流动.影响客机座舱气流组织最重要因素是行李架附近风口的送风速度,而天花板附近的侧壁风口送风角度对气流组织影响较小.优化得到的最佳送风方案能够营造热舒适性良好的座舱环境。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约为-0.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稳态边界条件下大型客机座舱内空调通风气流组织分布,利用一架退役但功能完备的全尺寸真实MD-82型飞机建立了一个座舱空气环境实验测量平台.设计了恒温地面式空调机组为飞机座舱输送空调新风,该机组送风参数满足乘客热舒适性要求并保持恒定,同时飞机蒙皮外表面覆盖两层闭孔海绵保温材料,避免大气温度及太阳辐射对机舱内壁面温度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发热假人模型系统,用于模拟座舱真实人体散热情况下的空调工况.利用热球风速仪和超声波风速仪测量了机舱送风速度边界,利用标准水银温度计和热成像仪拍摄获得机舱热边界,为CFD模拟提供精确的边界条件.对送风条缝测量发现,机舱送风非常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基于Airpak软件,选用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对一夏季空调办公室内热环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室内气流组织下的流场、温度场分布.采用PMV-PPD与空气龄指标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测试室内温度、风速参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对于分体式空调器房间,气流组织分布与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室内设备的摆设以及室内人员的分布有关,不同的气流组织将形成不同速度场和温度场.室内温度场分布在水平方向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产生明显的温度分层;室内零方程湍流模型能准确快速模拟空调通风房间气流组织分布,PMV-PPD与空气龄指标能对人体热舒适及空气品质进行数值预测与评价,为房间空调器送风温度、速度参数的合理设定提供参考依据;热环境数值模拟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运行调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研究是车厢内热环境控制的基础,合理的车内气流组织可有效地改善乘客的冷热舒适性。采用k-ε湍流模型对25K型空调硬卧车内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方式和送风参数下车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改善硬卧车内人体冷热舒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车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k-ε湍流模型和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应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太阳辐射在车室内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研究空调客车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及热舒适评价指标(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即VP和PD)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靠窗侧座椅区VP绝对值较小,但PD较大,有吹冷风感, 从热舒适性出发,空调送风速度不应大于2 m/s;车室内靠走廊座椅区和走廊区的VP的绝对值小于0.5,而PD小于10%,能满足大部分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车厢前部区域温度偏高,对人体热舒适不利.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点评:商用大型客机座舱的空气环境对乘客的健康和舒适非常重要.天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大型客机座舱空气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流组织、气态污染物的传播以及座舱的热舒适和空气品质进行了基础研究.同时,针对座舱环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先进的环控系统及空气净化技术进行研究.项目的研  相似文献   

7.
装甲车辆舱室内部环境特殊,空调可以有效改善内部人员作战环境,提高装甲装备综合作战能力,为达到降温效果的同时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并减少能耗,对现有装甲车辆舱室内空调送风气流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典型装甲车辆舱室热工参数,对装甲车辆舱室简化建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进行舱室空气流动数值模拟,验证计算模型,分析舱室内部的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通过改变送风角度来设计出合适的气流组织,为保障装甲车辆舱室内部热舒适性提供了设计依据.结果表明,出风口角度水平向上45°为推荐角度,气流组织合理,既能够保证装备内部乘载员近体环境温度合理舒适,又没有产生局部不适感,且冷量利用率最高.可见在相同的送风温度下,通过调整送风角度,可以有效调节舱室内部气流组织形式,使得乘载员处于舒适状态,且不会引起局部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铁路空调客车气流组织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k-ε两方程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在实验检验的基础上对列车车厢空调各种气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模拟,并对其舒适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传统的车顶条缝送风及格栅送风为较好的送风方式;椅背送风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可推广应用;小桌下送风由于很难达到舒适要求不宜采纳.  相似文献   

9.
客车空调气流组织的改进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客车空调回风系统进行了改进,首次提出将回风口由中间一个改为前后2个,并用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建立了相关的气流组织计算模型,对改进前后车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作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回风系统使车内的气流组织以及温度分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前后两端的温度显著下降(约降低2K),中部温度略有上升;在送风温度同为289.15K时,车内平均温度较改进前降低约0.5K,且乘客头部与足部区域之间的温差较改进前也有所降低.因此,对于改进前后同样的车内温度,改进后可以提高送风温度,从而降低系统能耗,还能够满足更大区域内乘客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点评:民用客机已成为大众化出行方式的选择,但人们对机舱内的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座舱环控系统不仅为乘员提供生命安全保障,同时保证乘员的热舒适和空气质量.环控系统是通过气流组织来实现对座舱环境的控制,但由于机舱内部空间狭窄,乘客密集,气流在复杂几何边界条件、多物理过程(浮力、传热、多相等)相互作用下呈不定常低雷诺数湍流.对这种流动的研究,无论是实验还是数值模拟都极为困难.本期天津大学学报刊登了3篇座舱气流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座舱空间狭小、乘员密集并且热载荷大,需要引入新鲜制冷空气以满足多乘员热舒适性要求。因此,优化设计座舱空调通风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典型直升机座舱布局,建立了舱室和乘员三维模型。定义乘员周围温度、温度偏离、乘员周围速度、PMV和空气龄作为热舒适性评估指标;设计并计算3种不同空调通风系统布局方案,通过对热舒适性评估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选定最优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定义以PMV和空气龄为基础的双目标函数,对空调送风口位置参数开展仿真优化。通过分析结果数据和帕累托前沿,确定最优空调送风口位置参数,完成座舱空调通风系统最优设计。最后对仿真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室内热环境调节缺少合理控制方法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温度、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四个热环境参数对PMV指数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人体舒适度模型的模糊控制,将嵌入式ARM9芯片作为主控制芯片,结合无线传感网络,设计了一种室内舒适度控制器,并阐述了其系统构成与决策方法。该控制器不仅布设方便,而且能够在保证人体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减少调节室内热环境过程中带来的能耗。  相似文献   

13.
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板送风空调房间为对象,通过大量调查与人体热舒适实验,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了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于热感7级别的隶属函数,并建立了相应的热舒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较好地反映室内人员的热感觉及定量给出室内环境的预测平均反应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低冷负荷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送风末端与冷吊顶结合时,最小新风量的有效利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上送风、置换通风、下送风三种气流组织形式与冷吊顶相结合时室内各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对三种气流组织下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和热舒适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冷吊顶结合时,采用置换通风和下送风形式,室内可获得更佳的室内空气品质,最小新风量可获得更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室内人体移动过程对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结合动网格技术和刚体运动学理论,对室内人体移动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到了人体移动过程中不同时刻室内流场分布.分析了移动过程中的平均温度、平均速度、温度和速度不均匀性指标,并预测了有效吹风温度(TEDT)、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和吹风感的不满意率指标(PD),比较了不同人体移动速度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人体移动对室内气流分布和热舒适有短期影响,能提高室内风速的扰动,造成吹风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名受试者在不同空调形式(对流空调、辐射地板空调、辐射吊顶空调等)及个人舒适系统(Personal Comfort System)多工况下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实验研究,得到冬季辐射和对流换热形成的非均匀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不同工况下考虑局部影响权重的人体热感觉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空调形式下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权重不同;②三种空调形式下不使用PCS时远窗侧人员最冷部位(足部)热感觉投票值均高于近窗侧,全体人员足部热感觉投票值在辐射地板空调中最高。使用PCS可提升局部热感觉和热舒适,局部热感觉提升最显著部位分别是肩胛部(对流)、腹部(辐射地板)和大腿(辐射吊顶);③此外,PCS可以降低人员期望温度(Preferred Temperature,PT),在辐射地板组合PCS时期望温度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study and analysis about the thermal comfor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aiting room at Bei-jing West Rail Station in Chinese cold region.Passengers'TSV(thermal sense vote) was obtain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on the basis of more than 1200 questionnaires.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SV and indoor tem-p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rmal neutral temperature is 25.2℃.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satisfaction a-mong all passengers under different indoor temperatures,the acceptable temperature range in the waiting room is 24.2~30.2℃.It is also found that passengers'temporary sta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ther-mal comlort analysis.Passengers'TSV is not a constant value after they enter the waiting room.In fact,△TSV increases as passengers are waiting for the train.and the growing rate is dependent on indoor-outdo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greater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faster △TSV increases.At last, a linear regressionbetween indoor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was generated as the adaptive comfor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