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的时代.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及共和国成立后政治风云激荡,成为"社会历史批评"生成演变的重要社会背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价值观的制约,及俄苏诗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复杂影响,"社会历史批评"经历了从多元批评范式到单一模式化、从主流批评上升为主导批评的历史变迁.本文仅以政论批评、认识论批评和主体批评等"社会历史批评"的三种类型为样本,粗略勾勒其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幸福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觉醒与反思,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与迷惘,再到80年代末期大学生幸福观的分化与冲突……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幸福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觉醒与反思,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与迷惘,再到80年代末期大学生幸福观的分化与冲突……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买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大众化”和“学院化”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成因,大众化批评和学院化批评应相互取长补短,以促进文学批评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青年学者黄擎的《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一书是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艺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该书综合运用了批评话语分析、文本细读等方法,从话语形态、思维方式和批评功能三个层面探析了这段时期文艺话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隐匿的思维观念等深层特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将承接笔者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有关研究,继续探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演变历程:重新反思--多元发展--理性渐强.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科学幸福观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20世纪50-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学习型现代性到反省型现代性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整个80年代,我们仍然处在强烈的现代性追求之中,90年代以后则变为对现代性的批评。中国人对现代性的批判现在有可能转变为内在的批判,它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的批评,是现代性的自我反省。这种反省,当然与对具有高度扩张性的西方现代性的批评,以及对全球化过程的反省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但它更多的应该与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经济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末,江苏青壮年响应祖国号召,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群体不仅经历了从江南水乡到西部边陲的地域转换,而且经受着美好憧憬与困顿现实的强烈反差,更面临着衣食住用等生活习惯的改变.文本展现了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在疆支边青壮年生活的几个侧面,对于明晰特殊历史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之间曾有过一段近20年异乎寻常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一度被双方最高领导人称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坚固如钢铁,纯净若水晶”;还被双方形容为“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这段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之——范承祚先生,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恐怕也不陌生,因为他作为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高级翻译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相似文献   

12.
“五四”到30年代是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期间女性主义批评逐步从社会政治意识中分离出来,由混沌走向明晰,形成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框架。其中周作人把女性意识与文学结合起来,徐志摩发掘了女性独特的女性气质,茅盾对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进行了集中批评,他们为这个基本框架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学会是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学会史上经历了3 次发展高潮,分别受到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等政治运动的直接影响,其互动过程深刻揭示了学会的文化内涵、政治基础及精神动力。20 世纪80 年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变革时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猛发展,迎来了中国学会史上第三次学会成立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好阶段,随着世界时两国的关注的加深,把握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征、趋势并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对于中印在世界的东方共同崛起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末业概念产生于战国,一直流行到近代。它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之一。本业,又叫“本事”、“本务”或“本作”,简称“本”。这个概念从产生时起,就是指包括家庭纺识业在内的农业,因此又叫“耕织”或“农桑”。这个含义,除少数例外,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末业,又叫“末作”、“末事”、“末产”或“末生”,简称“末”。它的含义在战国到秦汉时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后代的注疏家不了解这个过程,将汉代的含义套到战国,说战国的末业也是指工商业。这个错误,积久相传。以至现在许多新出的书籍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教育变迁的历史轨迹。指出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农村受挫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两种不同教育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将教育变革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并且立足于中国农村实际的教育变迁。这种教育变迁虽未能治愈农村中的“千疮百孔”,但这毕竟是中国农村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进、实现教育农村化的一种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末,西欧福利国家再次陷入福利危机,重新执政的新左派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英国和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国所推行的"第三条道路"上的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20.
政治化思潮影响和制约着20世纪大多数年代文学的基本走向。由于苏联和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倾向于"向苏联学习",文艺政策的制定和创作方法的选择深受苏联文艺的影响。对俄苏文学作品的译介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来文学的接受情况,揭示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鲜明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