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皮埃尔·洛蒂的小说充满了对异域风情和异国爱情的描写.他笔下的异国情调独具特色:充满了怀旧意识和死亡意识,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世界各地的海洋,并为读者塑造了丰富的异国形象.洛蒂生动的描写得益于他四十余年的海军军官生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多愁善感的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宗教意识下孤独心灵的抗争--评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思想矛盾,精神忧郁孤独的心理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而晦涩难懂的象征手法相结合,使其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目前,我国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力求从霍桑的人生经历,宗教意识及人性观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胎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一个下层青年的犯罪历程,贬斥了当时社会道德和司法的虚伪。然而,在抨击传统道德的笔下,德莱塞并没有摆脱男权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其代表作之一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德莱塞的内心,一直潜在着一种强烈的男权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常规关系意识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它对我们正确理解原文背景、异国文化、社会习俗、宗教传统、生态环境等无疑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语言隐喻内容的辩认和翻译往往与常规关系意识密切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坚持培养常规关系意识甚至重于传授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5.
叶朝华 《科技信息》2007,(18):264-265
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逐步教学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涌现出大量描写战争中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战争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对女性世界的描写,开拓了女性创作的新空间,但也有雄化、失落、淡化等遗憾.  相似文献   

7.
元代文学经历了由雅变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平民意识的突出,关汉卿是这一时代开风气的杰出人物。他的平民意识主要表现在大量地全方位地描写平民生活,平民人物成为了剧中的中心人物;大力地表现平民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剧中的文人形象也被平民化和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平民百姓的审美接受心理。产生平民意识的社会根源是元代社会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对异国形象的描写丰富多彩。海外诸国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两性关系等方面与中国迥然不同,但是,联系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作品中的他者进行形象学分析时,却发现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尽管这些异国形象形态各异,但在本质上却是当时中国的一种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9.
李光洙是韩国现代文学史的启蒙者,在韩国现代文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将他和鲁迅并称为"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李光洙的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充满了悲剧意识。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欲望悲剧、生存悲剧以及解脱悲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李光洙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贩子米夏埃尔·科尔哈斯》是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科尔哈斯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同当时封建统治者的冲突。科尔哈斯性格矛盾,既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又甘受封建制度的约束。时代与社会造成了他这种彷徨的性格,这种性格又最终导致了他自我毁灭的悲剧人生。克莱斯特在写作中影射了自己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小说主人公科尔哈斯的一生也就是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艾萨克·巴仕维斯·辛格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笔下,既有反映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失落感的长篇巨著,也有折射光怪陆离的魍魉世界的短篇小说。相对于他的长篇小说来说,他本人与评论家都认为他的短篇写的更有特色。本文从辛格的短篇小说入手,来揭示辛格如何通过短篇故事向我们展示他二律背反的宗教观,以及他在对上帝的信奉与质疑之间的徘徊。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是个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对散文文体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跨体、跨文类写作,借鉴小说、诗歌、论文、报告文学、戏剧的笔法写散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融为一炉,根据需要随意取用,体现了他驾御多种文体并融汇贯通的高超能力,使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本文分析哈代悲剧意识的成因,并通过对哈代小说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其作品风格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小说中,雌性魅惑的特色分外鲜明。这种特色,不仅表现为小说内容蕴藉的母性之真和潜伏的情欲之力,更体现于隐喻、象征等写作手法流露出的阐释魅力。在其笔下,女性的纤柔和真切饱含着能量:温情的母性可以爆发出原始的力量;情欲不伸张、不裸露,但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情欲舒张的能量。隐喻、象征的写作手法已弥漫于她长、中、短篇小说的角角落落,并非刻意为之,仿若落笔之处隐喻象征意象的自动流出,一切显得和谐自然。她的这种风格一直贯穿着她的整个创作,并融入于其写作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托马斯·柏克素以描写伦敦莱姆豪斯的"中国城"著称.他对中国题材的兴趣来自童年时代与中国人结下的友谊,来自切实的生活经历.既直面生活的阴暗与丑陋,又试图唤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本着这种创作意图,他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不出两类模式,即心地善良、淳朴温厚一类;狡狯不端的市井细民一类.因而跳出西方"中国城"小说通常的套路,并未贴上"中国人都是恶棍"的种族歧视的标签.  相似文献   

17.
先锋小说将小说的艺术追求从重视塑造人物形象转向偏重营造意象。余华的先锋小说通过对阴谋、暴力、血腥、死亡等具体事象的描写,创造了整体的死亡意象,并从精神上的象征性死亡、历史暴力和命运不可捉摸的宿命性死亡以及对死亡本质的哲理化探寻三个方面赋予死亡意象以丰富的寓意。从先锋小说整体来看,追求意象的营造对当代小说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资平情爱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一直是引起学术界批判的首要因素,但从历史语境和当前语境的对比看却可以发现新的意义所在。即张资平的性爱描写与当时个性解放思潮的契合,并且突破了五四以婚姻自主为争取解放的初级模式,揭示了性欲望的自由与婚姻形式的固定之间永恒的矛盾困境,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韬的武侠小说以乱世为背景,侧重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行侠仗义;二为王前驱:三犯上作乱。王韬创作武侠小说与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政治思想有关。因为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动乱时世,安全没有保障,便萌生了对解民倒悬、救民水火的侠客的幻想。王韬希冀用创作补现实人生之憾,于是带剑长行的侠士不但要行侠仗义,还要完成作者“下马草檄、上马杀贼”的救国英雄梦。望梅未必能止渴,画饼何尝能充饥?承载着作者“救助梦”和“英雄梦”的侠客总是遭遇尴尬:武功盖世的剑客因为填不饱肚子而上山落草,想要为王前驱的侠客大多步了梁山英雄的后尘。王韬的侠客梦最终未能摆脱时代梦魇和人生失意的影响而显得沉重。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评论一直把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主题归结为勇气和死亡,这一归结使得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显得单薄、苍白,不足以说明海明威对世界文学所作的贡献。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整体分析,可把海明威一生的创作主题归结为抗争。如此不仅能统摄海明威所有的作品,而且其主人翁的“硬汉”形象也清晰地显现出一条由单薄到丰富、而至完满的脉络,从而丰富了海明威创作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的抗争、与自身的抗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