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氯化镍、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Ni(PBIm)2Cl2H2O]·(C2H5OH)(H2O)1;相同的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Ni(PBIm)Cl2(CH3CH2OH)]22(PBIm=2-(2-吡啶基)苯并咪唑).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个配合物都能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对其荧光及热稳定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好且荧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间苯二甲酸(H_2bdic)为配体,在120℃的水热条件下通过与CdCl_2·2.5H_2O的自组装,成功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化合物{[Cd(immb)(bdic)(H_2O)]·H_2O}_n(1)。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单晶结构分析、粉末衍射图谱分析、热稳定性分析、激发及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d(Ⅱ)离子均处于七配位环境中,并且同时被immb配体和bdic~(2-)阴离子桥联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又借助于分子间的氢键彼此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固态配合物1在269 nm下激发,在331 nm处出现较强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3.
以1,2-二-(2-1H-咪唑-4,5-二甲酸)苯(H6Phbidc)为配体,在120℃下通过与NiCl_2·6H_2O的自组装,制备了1个新的镍(Ⅱ)配合物[Ni(H_4Phbidc)·2H_2O]·2H_2O·[NH(CH_3)_2](I)。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I为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Ni(Ⅱ)处于1个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对配合物I的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I在185℃时失去二甲胺、结晶水和配位水,Ni(Ⅱ)离子的存在可以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4.
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合成2,2′-联咪唑羧酸衍生物L1(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乙酯).以L1和Co(Ⅱ)/Ni(Ⅱ)为起始物,乙醇-水为溶剂,通过控制pH值,合成并离析出L1的水解产物H_2L2(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及其双核配合物[M_2(L2)_2(H_2O)_4]·6H_2O(M=Co、Ni;分别缩写为Co-L2和Ni-L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1 HNMR、UV-Vis、TG以及XRD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Co-L2和Ni-L2为同构配合物,同属于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此外,初步探究了Co-L2和Ni-L2的荧光性质以及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乙酸锌、4-羧酸-2,2′:6′,2″-联三吡啶和草酸在水热法条件下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1,结构式为[Zn_3(tpy)_2(C_2O_4)_2(H_2O)_4]·(H_2O)(tpy=4-羧酸-2,2′:6′,2″-联三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2/m点群,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197(13),b=23.462(3),c=10.0674(14),α=90°,β=113.49°,γ=90°.配合物1是三核配合物.中心锌离子Zn1是六配位,其中3个Zn1-N键长分别是2.186(4)、2.083(3)、2.172(5),3个Zn1-O键长分别是2.230(3)、2.027(3)、2.048(4).锌离子Zn2是对称六配位,键长分别是2.1223(3)、2.0597(5)、2.1416(4).配合物1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进行荧光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与Cu(II)制备了深墨绿色的双核配位聚合物[Cu_2(C_7H_7O_2N)_2(C_(12)H_8N_2)_2·2H_2O]·Cl_2·(C_7H_7O_2N)_2·4H_2O颗粒状晶体,用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推断了该配位聚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无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钴(Ⅱ)配合物[Co(L)_2(HL)]·4H_2O (1)(H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晶胞参数 a=1.103 8(2) nm,b=1.537 4(3) nm,c=1.593 3(3) nm,α=103.35(3)°,β=93.28 (5)°,y=109.75 (3)°,V=2.448 8(10) nm_3,Z=2,C_(57)H_(36)CoN_(12)O_4F_3Cl_3,M_r=1 175.26,D_c=1.594 g/cm~3,F(000)=1198,μ(Mo K_α)=0.591 mm~(-1),R=0.097 5 和wR=0.264 0.配合物(1)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二聚体{ [Co(L)_2(HL)]·4H_2O}_2.相邻的二聚体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8.
以吡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_2·6H_2O和Zn(NO_3)_2·6H_2O,运用水热法在120℃下反应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_2O)_6][Zn(pydc)_2]·2H_2O (1, H_2pydc=吡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725(10) nm,b=0.74311(10) nm,c=1.06859(15) nm,α=78.968(2)°,β=74.332(2)°,γ=70.428(2)°;V=0.52066(12) nm~3,Z=1.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以4-(1-1,2,4-三唑基)苯甲酸(Htab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剂挥发法合成了2种碱土金属配合物\[Mg(tabc)_2(H_2O)_4\] (〖STHZ〗1)、\[Ca(tabc)(H_2O)_4\](tabc) (〖STHZ〗2),并对其进行了系列性质表征. 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STHZ〗1和〖STHZ〗2分别是零维和一维配位结构,配位水分子与羧基氧形成大量氢键,分别将〖STHZ〗1和〖STHZ〗2拓展成了三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2结构中含有1个游离的tabc-,将二维层连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1和〖STHZ〗2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此2种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对应的波长相对配体都发生了蓝移. 配合物〖STHZ〗2的热重数据显示了特殊的客体稳定化作用. 配合物〖STHZ〗1和2的CCDC号分别为1460791和1460792.  相似文献   

10.
以AgNO_3·H_2O、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1,3,5-苯三甲酸(H3btc)为原料,在120℃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Ag3(Hbtc)(H2btc)(imb)2](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256℃以前很稳定。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在313 nm激发波长下,配合物1在419 nm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以氯化镍、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N i (PBIm)2Cl2H2O]?(C2H5OH)(H2O)1;相同的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Ni(PBIm) Cl2(CH3CH2OH)]22(PBIm=2‐(2‐吡啶基)苯并咪唑)。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个配合物都能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对其荧光及热稳定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好且荧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6):861-865
以氮杂环化合物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芳香多羧酸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btec)_(0.5)(imb)]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左螺旋链和右螺旋链彼此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4,4,4-连接的三维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3~2?10~3·11)(3~2·104)(3~2?103·11).另外还对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u(Ⅱ)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HL)为配体,通过Cd I2与HL在混合溶剂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自组装制备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_2(L)(μ_2-I)I_2(DMF)_3]_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是一个由双核单元[Cd_2(L)_2I_2(DMF)_4]和[Cd_2(μ_2-I)_2I_2(DMF)_2]交替排列形成的一维链状配合物.此外,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固态荧光光谱,进一步验证了碘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配合物[(C_(10)H_8N_2H_2)]·[HPMo_(12)O_(40)]·H_2O(1),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由1个[HPMo_(12)O_(40)]~(2-)、1个质子化4,4’-联吡啶和1个H_2O分子组成.多金属氧酸阴离子、质子化有机分子及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制备金属锌配合物[Zn(Himdc)_2(H_2O)_2](1).以4,5-咪唑-二羧酸(H_2imdc)和硝酸锌为原料,在水热条件合成金属锌配合物[Zn(Himdc)_2(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分子间氢键将单核配合物联接成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吡嗪-2,3-二羧酸(H_2PDOC)、TbCl_3·3H_2O和EuCl_3·3H_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系列固体粉末发光配合物[(Eu_(1-x)Tb_x)_2(PDOC)_3·3H_2O](x=0(1),0.2(2),0.3(3),0.5(4),0.7(5),0.8(6),1.0(7))。对系列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基本表征。在室温下研究了其固态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除Tb2(PDOC)3·3H2O)均具有Eu3+离子特征荧光,系列配合物中Tb~(3+)对Eu~(3+)的荧光强度有敏化作用,Eu3+对Tb3+的荧光强度有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C_6H_5SO_3H和NiCO_3·2Ni(OH)_2为原料,采用挥发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配合物[Ni(H_2O)_6](C_6H_5SO_3)_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测定了[Ni(H_2O)_6](C_6H_5SO_3)_2晶体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6.9646(9)?,b=6.2868(9)?,c=22.324(3)?,α=90°,β=93.917(2)°,γ=90°,V=975.2(2)?~3,Z=2,含有6个结晶水,且中心离子(Ni~(2+))并未与磺酸基发生直接配位.通过Biginelli反应为探针,考察了[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Zn(tdc)(m-bix)]H_2O)}_n(1)和{[Co_5(btx)_2(NDC)_4(μ_3-OH)_2(H_2O)_2]}_n (2)(H_2tdc=2,5-噻吩二羧酸,m-bix=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_2NDC=1,4-萘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四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借助于氢键作用力,该配合物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以五核[Co_5(μ_3-OH)_2(COO)_8]作为次级结构单元,呈现出拓扑符号为{3~6·4~(34)·5~3·6~2}的罕见的十连接三维结构.此外,光致发光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565 nm和605 nm处有发射峰,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材料.磁学研究则表明配合物2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线性拟合得到该配合物的居里外斯温度T_θ=-3.3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