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废旧线路板在常温下韧性强、难破碎的问题,对线路板在不同低温环境下的冲击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冲击强度值随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废旧线路板的冲击强度在低温环境下总体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在-30℃附近基本达到最小值,且冲击强度值仅为常温下的一半左右.冲击强度的大幅降低,对于以冲击为主要方式的细碎作业是非常有利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于降低废旧线路板细碎过程中的能耗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废旧线路板常温下韧性强、难破碎的情况,对线路板在低温环境下弯曲强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线路板的弯曲强度在低温环境下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30℃附近达到最小值,且随温度的降低脆性明显增强,这一发现对于废旧线路板的破碎解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应力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堆石料在不同孔隙率、级配及应力状态下的颗粒破碎情况,研究峰值点处颗粒破碎与其剪胀性、软化性及强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以60~20 mm粒径含量降低、小于5 mm粒径含量增加为主,20~5 mm中等粒径颗粒含量变化较小;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之间存在良好的双曲线关系,在当前试验围压...  相似文献   

4.
为绿色、高效回收废旧光伏组件,本文以废旧晶硅光伏组件为原料,对废旧太阳能电池板的破碎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多组重复性实验对背板玻璃去除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级破碎试样适用小型机械回收,尺寸偏小的试样在低温条件下去除背板及铝条的效果更好,一级破碎试样光伏玻璃呈放射状开裂,裂片呈不规则四边形;根据破碎实验确定最优破碎尺寸为78 mm×78 mm。表征结果表明:冷冻-二级破碎工艺光伏玻璃回收率高于常规破碎(85%)的回收率,冷冻后去除背板110°破碎光伏玻璃去除率达到99.6%,同时可以回收银栅及汇流带金属。一级破碎-冷冻-二级破碎回收方法能有效提高废旧晶硅光伏组件的回收效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矸石粗骨料对C40混凝土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制作4种替代率下煤矸石粗骨料试件,以全替代率为基础,对比设计强度为C30,C50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在低温下恒温4 h,分别测试在20,-10,-20,-30℃下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均提高,且温度越低,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动弹性模量提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资源化的废弃印刷线路板的破碎及破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对各种破碎机型的比较,及对废弃印刷线路板材料性能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剪切式旋转破碎机和冲击式旋转磨碎机相结合的2级破碎方式对废弃线路板进行粉碎.对物料颗粒在冲击粉碎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冲击破碎机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粉碎方式能对废弃线路板有效粉碎,同时对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能有效地解离,不带电子元件的废弃印刷线路板物料在1.2 mm以下达到完全解离,而带电子元件的废弃印刷线路板则在0.6 mm以下完全解离,同时对不同物料的解离机理作了探讨和分析.从耗能的角度,用面积粉碎模型推导了废弃印刷线路物料粉碎所需能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力学行为和组织稳定性,并对实验钢的断裂失效行为进行了讨论.低温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0℃前后存在韧脆转变现象,这种脆性类解理断裂是在奥氏体的{111}面发生的;低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该钢室温拉伸时即有相变发生,相变产物除α′马氏体外,还发现了一种不同于α′马氏体的相变产物,其结构和相关参数暂不能确定.基于冲击实验和拉伸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该钢在-60℃以上有很好的强度和塑性结合,因此其使用温度应该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高能发射药在高速冲击下屈服强度的分析方法,利用落锤试验机进行常温(20℃)和低温(-40℃)下DAGR125发射药的冲击试验,得到不同冲击速度下发射药轴向应力的演化规律.在此过程中,结合高速摄像技术,获得冲击过程中发射药表面的灰度图像,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得到发射药表面变形,从而建立高能发射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随后,利用3种分析方法(分别为初始拐点法、切线法及二次导数法)获得了发射药在高速冲击下的屈服强度.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常温20℃下DAGR125屈服强度的有效分析方法为初始拐点法,而切线法对低温-40℃下DAGR125发射药屈服强度的确定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能发射药在高速冲击下屈服强度的分析方法,利用落锤试验机进行常温(20℃)和低温(-40℃)下DAGR125发射药的冲击试验,得到不同冲击速度下发射药轴向应力的演化规律。在此过程中,结合高速摄像技术,获得冲击过程中发射药表面的灰度图像,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得到发射药表面变形,从而建立高能发射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随后,利用3种分析方法(分别为初始拐点法、切线法及二次导数法)获得了发射药在高速冲击下的屈服强度。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常温20℃下DAGR125屈服强度的有效分析方法为初始拐点法,而切线法对低温-40℃下DAGR125发射药屈服强度的确定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以低温下工作的钴酸锂(LCO)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其在低温下的特性和热失控温度变化情况。首先,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容量测试,对比了-30℃时三元锂离子电池与LCO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结果表明,LCO电池在-3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几乎达到三元锂离子电池的2倍;其次,利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测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内阻;接着,对低温下LCO电池电化学阻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0,-20,-30℃时的电荷转移阻抗较0℃时分别增加了180%,702%,2 400%;最后,对LCO进行针刺热失控实验,结果表明,钢针刺破电池背面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530℃,伴有少量火星,很快产生大量烟雾,并没有发生着火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