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食蟹猴对SIVmac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计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典型支气管哮喘(CA)患者,其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亚型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比例和数量的变化,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CA患者20例,CVA患者17例,对照组健康人17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计算CA组与CVA组受试者外周血中DCs及其两个亚群:p DC和m DC所占比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的数量和比例均无明显差异,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健康对照组,p DC数量及比例的增高明显,m DCs/p DCs的比值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在免疫学上类似,由于p DCs比例和数量的增多引起Th2细胞数量增多,造成Th1/Th2平衡向Th2细胞偏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恒河猴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60只2-3岁健康恒河猴,体重2-3.5kg; 雌雄各30只;在环境安静、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I、Ⅱ、Ⅲ、aVR、aVL、aVF六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平均心 率,平均心电轴,P波、QRs波群和T波的振幅,PR间期、QT问期等指标。结果60只恒河猴均为窭性心律,并发 现在肢体Ⅱ导联中,P波均为向上直立波,Ⅱ、Ⅲ、aVF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有s波,aVR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 有Q波。雌性恒河猴R波电压平均值明显高于雄性恒河猴平均值(P<0.005)。恒河猴P波较尖,QRs波群多样 化,QT问期的K值范围是0.298 4-0.030,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以圆滑为主,Ⅱ导联中绝大部分为直立。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恒河猴心电图相关基础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8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及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胃部疾病从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逐渐进展,以及胃癌TNM分期的增加,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降低,CD8+,CD25+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猴场食蟹猴和恒河猴群B病毒(猴疱疹病毒Ⅰ型)的抗体情况,以了解B病毒在母猴和幼猴之间的传播.方法对繁殖年龄的雌性和雄性猴血清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按照血清抗体B病毒阳性和阴性分开饲养,建立繁殖群.对出生1岁以上的幼猴进行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137份B病毒阴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没有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0%;检测的426份B病毒阳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有27份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应用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细胞频数及各亚群上Tim-3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α治疗和未治疗的慢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各亚群频数及膜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方法;q T-PCR检测血清中HCV-RNA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8+T细胞频数、Tim-3表达与HCV-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频数较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初始T细胞明显增加(P0.01)。TCM、TEM细胞分布频率降低(P0.01)。经IFN-α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初始T细胞数量下降(P0.01),TCM、TEM细胞频数均升高(P0.01)。三组人群TEMRA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与健康对照组、IFN-α治疗组相比,慢丙肝患者CD8+T细胞及各亚群Tim-3表达水平均有上调(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CD8+T细胞、Naive细胞、TEM细胞、TEMRA细胞亚群Tim-3表达明显降低(P0.05),TCM细胞亚群中Tim-3表达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慢丙肝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载量呈反比(r=-0.3775,P0.01),而Tim-3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6230,P0.0001)。由此可知,HCV感染慢性化时可出现CD8+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及各亚群Tim-3过表达。IFN-α通过调节各CD8+T细胞亚群分化状态,及下调各群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促进HCV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7.
对暴发类麻疹综合症的恒河猴病料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有副粘病毒粒子,然后分别合成了麻疹病毒及犬瘟热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料进行RT-PCR扩增,从发病死亡的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287bp的特异片断,而麻疹病毒的检测为阴性.扩增到的犬瘟热病毒核酸片段经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犬瘟热病毒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死亡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犬瘟热病毒疫苗株Onderstepoort、标准野毒株A75-1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恒河猴发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8.
中国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现生存的200余种灵长类动物中,中国分布有4科7属23种共39亚种.其中云南省就分布有15种,它是中国灵长类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开展灵长类动物研究工作最早和最多的省份.作为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最广泛和用量最大的灵长类实验动物--恒河猴(Macaca mulatta),仅我国就有6个亚种之多,并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区.各亚种及各地理分布群之间在生态、行为、遗传、生理、医学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为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的实验灵长类动物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本文从灵长类动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与利用二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恒河猴亚种封闭式繁殖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而来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Capan-2的抑制作用.应用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获得成熟DC及CIK.胰腺癌组织来源抗原致敏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CTL.MTT法检测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单独的CIK对BXPC-3细胞和Capan-2 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显示:胰腺癌抗原致敏的DC,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体外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分别为75.85%和50.34%;CIK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分别达到62.06%和40.92%,但比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的杀伤效应低(P<0.05).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在体外能诱导高效的抗胰腺癌细胞免疫反应,提示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肿瘤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APAAP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患者在治疗中CD8 T细胞水平提高,CD4 T/CD8 T比值降低,治疗后CD4 T/CD8 T比值恢复正常.结论 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培养体系中添加重组大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rGMCSF)和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rrIL-4)刺激获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再分别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刺激获得半成熟DC(smDC)和成熟DC(mDC).并对imDC、smDC和mDC的形态、表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进行鉴定,检测不同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激活功能.检测结果符合文献对DC的介定,培养所得为imDC、smDC和mDC.可见,体外利用GM-CSF、IL-4、TNF-α和LPS诱导骨髓单核细胞是获得大鼠3种不同成熟D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6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CD1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降低,CD56~+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CD19~+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丙肝患者PBMC mIL-2R及T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患者膜白介素- 2 受体(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对 203 例抗- HCV 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 T 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HA) 诱导前后mIL- 2R 的检测. 总体结果显示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 0. 01) .其中, 在静息状态和在 PHA 诱导状态,其 mIL- 2R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低下( P < 0. 01) , 但急慢性丙肝患者中T 细胞亚群及 mIL- 2R 表达水平类似( P > 0. 05) . 急慢性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 CD+3 , CD+4 百分率降低, CD+8 百分率增高, CD+4 / CD+8 比值下降( 从 P < 0. 05 降至 P< 0. 01) .说明丙肝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T细胞活化障碍, 并与肝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正常脐血中T细胞受体(TCR)Vα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10例正常脐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α29个亚家族基因,了解各Vα亚家族的利用情况.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了解T细胞的克隆性.9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和T细胞株Jurkat作为对照.结果:正常脐血T细胞平均表达17.30±5.48个Vα亚家族,占全部家族的59.65%±18.89%,以Vα3,4,5,6,8,10,12,13,15,17,21和Vα25为多见,健康成人外周血T细胞则大部分表达Vα亚家族,Vα1,6和Vα13在脐血中的表达率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而Vα14和Vα16的表达率则低于对照组.T细胞株Jurkat则仅表达Vα1亚家族.基因扫描显示10例脐血中有2例在Vα24和Vα28 T细胞出现寡克隆性,其余均为多克隆性.结论:脐血中TCR Vα亚家族T细胞分布存在倾斜性,绝大部分TCR Vα亚家族T细胞均呈多克隆性,极个别可出现寡克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海南和广西恒河猴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这两个地区的恒河猴进行了遗传检测,并通过POPGEN32软件计算各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结果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为0.6848~0.8785;PIC为0.5826~0.8345;Ne为3.0000~7.1553。以11个微卫星标记为测度,广西恒河猴的Ne、PIC和H的平均值均高于海南猴,分别为4.2583、0.7090、0.7706(广西恒河猴)和4.2054、0.7025、0.7656(海南恒河猴)。结论这种差别可能与地域来源有关。这些研究为微卫星标记分析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结果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后,CD4 T细胞百分比较使用前明显升高(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5RA~+T细胞、CD45RO~+T细胞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用以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女性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50例为病例组,并以病理检查的TNM分期结果做进一步分组,其中乳腺癌Ⅰ期27例,乳腺癌Ⅱ+Ⅲ期23例;选择女性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统计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Ⅱ+Ⅲ期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Ⅰ期组CD45RA~+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Ⅱ+Ⅲ期组CD45RA~+T细胞明显低于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Ⅰ期组CD45RO~+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Ⅱ+Ⅲ期组CD45RO~+T细胞明显高于乳腺癌Ⅰ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亚群检测是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恶变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将恒河猴牙髓剪碎,用酶消化后培养获得恒河猴牙髓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干细胞表面标记基因的表达,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成脂成骨的诱导,同时将细胞与支架混合后移植裸鼠皮下.结果发现,分离的细胞能持续传代,能被条件性地诱导成脂和成骨,能表达CD146,OCT4,SSEA4,STRO1等干细胞的标记基因,细胞与支架移植体内能分泌形成牙本质.结果表明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分离恒河猴的牙髓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内能分化形成牙本质.实验结果为该细胞进一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牙齿再生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毒性实验常用的标准物种之一,研究Cd在小麦不同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以及解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培养供试样本,差速离心法分离亚细胞结构,研究Cd在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和叶细胞中的分布,并在亚细胞水平揭示小麦细胞中Cd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除了拔节-孕穗期Cd的主要富集器官是叶之外,Cd在小麦不同时期的主要富集器官是根.在亚细胞水平,Cd的富集位点以富集量大小依次是细胞质溶液>细胞壁>细胞器.在同一重金属处理水平下,随着小麦生长时间的延长,Cd在根细胞中的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现象,在叶细胞中的含量是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d对小麦的胁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腹腔注射α-GalCe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为以iNKT细胞为靶点的NAFLD免疫学防治奠定基础.利用高脂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分别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TCH、TG、HDL、LDL、ALT及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iNKT、iNKT1、iNKT2细胞频率.与对照组相比,NAFL小鼠体质量升高,血清TCH、HDL、LDL及AL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增加;而NASH小鼠体质量降低,血清TCH、TG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增加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腹腔注射α-GalCer后,NAFL小鼠血清TCH、HDL及LDL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脏iNKT2亚群比例增加;NASH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沉积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肝脏iNKT1、iNKT2亚群比例增加,其中以iNKT1亚群增加为主.腹腔注射α-GalCer可以改善NAFL和NASH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小鼠NAFLD发病不同阶段(NAFL或NASH)肝脏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α-GalCer对肝脏iNKT细胞不同亚群的激活,为进一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