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采用氯代的方法制备得到氯化单宁,再与氨基水杨酸反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然后经多聚甲醛交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溶液pH值、Ag(I)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 K、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7 h、Ag(I)初始质量浓度为260 mg/L时,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对Ag(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3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这说明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具有良好Ag(I)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水杨酸为改性剂,在酸催化下制备水杨酸改性单宁基酚醛吸附树脂,并考察了其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多聚甲醛和单宁质量比为5:2:5时,合成的吸附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效果最好;酸性环境有利于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树脂吸附量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吸附量为253.9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其吸附行为;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ΔG0,反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间苯二酚在土壤和改性土壤(CTMAB)中的吸附作用,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降低pH值或增加离子强度都会使间苯二酚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明显减小;经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处理后的改性土壤对间苯二酚的吸附量比原土的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4.
以废弃柚子皮为主要原料,考察其不同改性方法以及不同初始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和pH值等吸附条件下柚子皮对溶液中甲醛的吸附效果影响,并研究其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30%H2SO4改性柚子皮吸附效果最佳;未改性柚子皮在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45%;改性柚子皮在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79%;柚子皮改性前后对甲醛的吸附过程都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改性前柚子皮对甲醛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改性后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固性间苯二酚酚醛树脂(RP)和间苯二酚环氧树脂(RE)为改性剂,对双酚A-苯胺型苯并噁嗪(BA-a)树脂进行改性.采用胶化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动态机械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分别对间苯二酚酚醛和间苯二酚环氧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聚合反应行为、聚合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聚合物的热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松树锯末对罗丹明B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改性锯末为吸附材料,以亚罗丹明B的模拟废水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投加量及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改性前后的锯末对罗丹明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81、39.37 mg/g.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改性茶渣对电镀废水中Cr6+的吸附,探讨温度、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pH为7.5(25℃)时,0.4g改性茶渣处理Cr6+质量浓度为2.852mg.L-1的电镀废水35mL,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Cr6+平衡吸附量为0.214mg.g-1,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高比表面改性煤系高岭土为吸附剂,分析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和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煤系高岭土吸附次甲基蓝染料的影响,并对改性煤系高岭土的再生效果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改性煤系高岭土的用量为0.2g;pH为6.012时,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吸附时间取30min为宜.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对水溶液中Pb2+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初始pH和吸附时间对该吸附过程的影响.该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更为合适,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同时,对聚多巴胺改性前后的碳纳米管吸附Pb2+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的碳纳米管对Pb2+的吸附性能优于原始碳纳米管,平衡吸附量可达34.0mg/g.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不同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及pH等条件下的吸附情况,分析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综合研究高锰酸钾改性花生壳吸附亚甲基蓝的特性.结果表明:吸附4h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25℃,pH为7,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mg/L,改性花生壳投加量为0.8g时,吸附率为85.48%,表明该改性花生壳对重金属离子和亚甲基蓝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自制茶碱模板酚醛吸附树脂(TTPS)和非模板酚醛吸附树脂(NTPS)吸附茶碱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TPS和NTPS对茶碱的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说明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和优惠吸附;对吸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求得了茶碱在TTPS和NTPS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并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植物纤维素水解液脱除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木糖醇发酵的酚类进行了脱除研究。研究表明,水解液采用Ca(OH)2过中和可以脱除水解液中的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对Ca(OH)2过中和后的水解液分别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活性炭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方法进行深度脱除酚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S8大孔吸附树脂脱除植物纤维中酚类化合物的性能优于有机溶剂萃取法及活性炭吸附法。优化S8大孔吸附树脂脱除酚类化合物的操作条件,确定理想的脱毒操作条件为:温度35?℃,溶液pH值6.0,时间8?h,液固质量比5∶1。在该条件下植物纤维水解液通过Ca(OH)2过中和及S8大孔吸附树脂脱毒,水解液中的多酚化合物的脱除率>90%,单酚化合物的脱除率>94%。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经高碘酸钠氧化制备醛基纤维素,再通过酚醛反应将单宁固定在醛基纤维素上合成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考察了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性能.当盐酸小檗碱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98 K时,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量为143.66 mg/g;当盐酸小檗碱的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时,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率达91.64%以上;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该树脂经过4次重复使用后,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量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聚苯乙烯树脂对酚酸物质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AmberliteXAD - 4聚苯乙烯树脂的胺基修饰 ,制备了一种新型亲水性NDA - 90树脂 .研究了NDA -90树脂对苯酚和水杨酸等酚酸类物质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NDA - 90树脂对苯酚和水杨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方程 ,颗粒内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酚醛型吸附树脂JDW-2在非水体系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静态吸附.由实验结果推论,在正己烷中树脂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是以氢键吸附机理为主进行的;JDW-2在正己烷中等温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因此,酚醛型吸附树脂在正己烷中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属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数据也符合Freundlich方程,n都大于1,表明JDW-2在正己烷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是优惠吸附;同时对非水体系中乙醇或乙酸乙酯的含量对树脂吸附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为模板, 用氨水溶液提供缓冲环境, 甲阶酚醛树脂为前驱体, 控制表面活性剂配比, 反应温度和时间不变, 通过改变搅拌速率得到纳米/微米级酚醛树脂多层中空球,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微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中空纳米球的粒径为50~60 nm, 球壳厚度约为10 nm; 酚醛树脂中空微米球分为单室和多室两种形貌, 单室中空球粒径为2~5 μm, 多室中空球粒径可达10 μm, 球壳厚度约为500 nm; 两种形貌的酚醛树脂中空球的球壳均为多层周期结构.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S-8、X-5、XAD-200等树脂对绿茶水提液中儿茶素EGCG和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弱极性吸附树脂XAD-200对EGCG和咖啡因的吸附差异较大,动态吸附过程中发生层析分离,儿茶素EGCG在1.5 BV后即开始泄漏,而咖啡因在6 BV后才开始泄漏.收集1.5~6 BV处的流出液可得w(咖啡因)<0.30%的儿茶素,EGCG的质量分数由48.65%提高至66.37%.在最佳上样量下,EGCG的收率可达65.21%.  相似文献   

1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为模板, 用氨水溶液提供缓冲环境, 甲阶酚醛树脂为前驱体, 控制表面活性剂配比, 反应温度和时间不变, 通过改变搅拌速率得到纳米/微米级酚醛树脂多层中空球,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微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中空纳米球的粒径为50~60 nm, 球壳厚度约为10 nm; 酚醛树脂中空微米球分为单室和多室两种形貌, 单室中空球粒径为2~5 μm, 多室中空球粒径可达10 μm, 球壳厚度约为500 nm; 两种形貌的酚醛树脂中空球的球壳均为多层周期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XH-1型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含酚废水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吸附平衡时间,确立了吸附体系Freundlich等温式,找到了树脂在不同再生剂中再生最佳工艺条件,发现了吸、脱附过程分别具有二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得到其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导实验表明:有机硅的加入对合成的酚醛树脂的交联密度有影响.改性酚醛树脂的各项常规指标均优于普通酚醛树脂,其中残碳率可以达到50.75%,比普通酚醛树脂的残碳率(40.80%)提高了近10%.FESEM照片可以看到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在800℃碳化后生成了碳纤维,而且所生成半径大致为350~450 nm的SiO2粒子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