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断探索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却不失伟大的作家.纵现他的一生,他致力于人类救赎和艺术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主张来寻求摆脱异化的机械社会的途径.他笔下的性描写含有某种形而上的社会批评意义.主要论述劳伦斯艺术创作的严肃性和独创性,以说明作家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认为D.H.劳伦斯是一位极力否定外部权力而崇尚身体内部力量的作家。然而,在其小说作品中,劳伦斯犹如一位一丝不苟的摄影师,不遗余力地抓拍权力在人的身体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展现了其对身体巨大的规训和铭记力量。在身体对权力的叙述过程中,劳伦斯的悲剧意识显现无遗:身体在世时始终逃脱不了权力编织的牢笼,只有通过死亡,身体才能完成凤凰涅槃式的飞升,最终到达"耶路撒冷"—自由和美的王国。  相似文献   

3.
《外遇》是劳伦斯研究中不被评论家注意的一部小说,几乎被风月湮没,但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它表现了劳伦斯的创作特点,显示了劳伦斯集十九世纪文学之大成的大家风范,同时又是领二十世纪之风骚的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颇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歌颂纯粹的自然美,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污浊"。从三个方面解读劳伦斯的人文生态观: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平衡关系。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完美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饱受非议的作家,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为世界文坛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即英国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机器文明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自然天性施加了诸多压力并带来了很多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强烈热爱及其深刻的生态自然哲思。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一生都在寻求自己的理想之地,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逃遁者大多都发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却无力解决,在社会中找不到自我或是由于当时的生活所迫,于是以逃遁的方式来进行抗争,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从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们的逃遁方式来看,他无疑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他讨厌当时工业文明带给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他想要逃离出去,寻找自己理想之地以取得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性”,他把“性之美”的美学观贯穿于各部作品之中,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使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解脱当时的工业化社会。作品的大胆性描写,透露出崇尚自然美、崇尚原始美、崇尚肉体美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大量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摧残和人的精神的异化扭曲,使我们觉察到了生态批判中的劳氏的生态文明观、自然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劳伦斯的热切希望:人要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世界文坛曾一度掀起过“劳伦斯热”。劳伦斯作品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一时成为人们评论的热点。笔者通过探寻劳伦斯不同阶段作品中对两性关系的描写,来揭示其真实意图:恢复人的本性,让人类和社会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V.S.奈保尔自1950年离开西印度群岛,始终将英国当成自己的家园。在受到西方批评界追捧的同时,奈保尔遭遇第三世界学者的抨击:认为作家竭力试图离开殖民地,到达宗主国。笔者通过梳理奈保尔的作品,发现作家移居海外之后,却在文学上“到达”了西印度群岛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谢剑峰 《广东科技》2008,(4):113-114
全文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结合“P.D.C.A.”戴明环的管理理念,从四个步骤重点介绍了提升电力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结构控制原理,讨论了定向爆破设计中带有边值问题的C.C.григорян方程解的惟一存在性。结合实际爆破设计的讨论,首次从理论上给出了定量计算爆破辅助措施对爆破最终结果影响的一个方法,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滑移的过程,并为如何选择坝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Lagrange中值定理推广了K.S.K.Iyengar不等式。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运用了象征和心理分析手法巧妙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当时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两性关系的失衡。而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和运用心理分析等批评手法对书中杰拉德和古德伦悲剧性人格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剖析,可以更深入地展示出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对处于现代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对产自江西乐安相山碎斑熔岩中的隐纹长石斑晶(Or71.5Ab27.6An0.9)进行了透射电镜研究,揭示出其中不仅存在钠长石出溶叶片,且还有许多细小的碟形沉淀物,这两者均平行于主晶低透长石的(6^-01)分布,与主晶共格连生。此种碟形沉淀物小片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介于3-17nm和20-360nm之间,均远小于钠长石叶片的尺寸。它们呈丛聚状均匀地分布于各钠长石叶片之间的中央带内,而在中央带两侧毗邻钠长石叶片的边缘带内则无沉淀物出现。此外,在沉淀物小片两旁可见一边白一边黑的基体应变场衬度。在化学组成上,此细小沉淀物的Na含量高于透长石主晶而低于钠长石叶片。根据以上特征,足以确认这些细小的碟形沉淀物小片乃是长石中的一种新的准稳定相-G.P.区。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杯子1907年,美国人休·穆尔考入哈佛大学。要不是他的内兄劳伦斯·卢埃伦,休准能学业有成。劳伦斯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生活中不受教育也能取得成就,比如发明点什么有用的东西也能赚钱。”一天,他对休说:“我已经取得自动售水机的专利。如果你休学,同我合伙做生意,我们会发大财的。”休半信半疑地笑了笑。劳伦斯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火腿,建议边吃边聊,结果两人越谈越投机,前景十分诱人。就这样,休决定放弃哈佛大学的学业。很快,在火车站和马路边出现了第一批自动售水机。不过,他俩预想的抢购热潮并没发生。当时,美…  相似文献   

17.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18.
以文本批评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对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著名诗人W.H.奥登以爱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加深对这位诗人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有兴趣的读者对这位诗人的深入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继制定了H.261、H.263、H.263 等视频压缩标准后,ITU—T正在制定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L,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图像压缩效果和更多的实用功能。本文对H.26L的关键模块及主要原理进行分析,并将其与H.263、H.263 进行比较,归纳出H.26L的主要特点和优点,证实其能达到更高效的压缩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是写畸形的家庭和畸形的爱,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用不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对人性进行了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