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美论在秉承了道、阴阳美论的所有精神的基础上,各具体项循道之展开即能成为其重要特征.以火为例,述及作为五行之一的火的美论有三个层次,它们是意义之美、意象之美以及火事之美.意义美论通达了人的存在,意象美则展示出火独特的美态,至于第三论--火事美则是集中为火在过火之后得以救治从而取得和谐美方面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对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进行深度考量的重要标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升华,从审美视角观照,和谐社会表征为社会主义的伦理、制度、生态等三个维度的内在和谐统一,蕴示着道德之美、秩序之美与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3.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对宋、金双方国情民意以及和战问题的最全面、最精辟、最系统的分析总结,所论皆有的放矢、高屋建瓴,带有指导全局的意义,显示了辛弃疾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英伟磊落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任何艺术的作品,都是以"美"为生命的。虽然历来评柳永词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柳永的词作,充满了谐协美。谐协美即通过字音的平仄高低,句读的长短参差,押韵的疏密清浊,来获得文辞的声音和美。柳永的词作从三个方面来达到这种谐协美:一、将字音里不同的声纽、韵母和平仄开合,错综地连缀在一起,充分显示出词句的谐协美;二、善用四声,使音调分明,吟哦朗诵,锵铿愉悦;三、利用双声迭韵,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能力,更可使口吻调和,以增加声调的美听。但柳永词作也有用语造句颇多雷同的缺点,其词甚至多有淫媒之作。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9-76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初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李渔论及词曲的关系,一方面也和当时许多批评家一样,阐述了词曲之异,以之进行辨体,但同时,他也很重视将词曲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特别是以论曲之法来论词。他讨论词曲之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注重作品中人物身份的转换,第二是注重作品结构的安排,第三是注重作品当下情景的刻画。从李渔的观点看,词和曲都是长短句的抒情诗,关注其在艺术方法方面的相通,对拓展文体学研究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之美,美在简单。简单的方法给人以美感,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文章以幂指函数的求导问题为例,探讨了简单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体验数学的简单美。  相似文献   

8.
唐宋诗之争,自南宋迄于近代,历时八百余年。或扬唐抑家,或宗宋贬唐,聚论纷法,莫衷一是,形成文学批评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案。近八缪,独具慧眼,于唐宋诗评加比较,曰:“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放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政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唐诗如埃荔枝,一颗人口,则甘芳盈须;宋诗如食激揽,初党生涩,而回味隽永。”(《论宋诗》)比喻生动精当,持论公正平允,颇能发人深省。大体说来,唐…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思想无疑是围绕"道"而建立.在具体解析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的内涵不仅仅是根源、本根,更是场域.在"道"的场域中,处于无蔽状态的万物自性而显,自育自化.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自当循"遣"而行,循"德"而动.通过"损"之途,众生则能与"道"贯通,玄同于"道".贯通于"道",玄同于"道",心灵就处于开放、廓廖的状态,自性湛然而显,澄然而现.这就是老子所欲追求的终极境界,而此之境界可称之为"自性而显".  相似文献   

10.
美与数学     
数学美是众所周知的,在体现数学美的实践中,不少人已作过不懈的努力,但是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该文就数学美展开了深层次的剖析,以使我们在把握数学美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前人关于鲍诗之研究,多是集中在鲍诗的艺术创新、成就及影响等方面,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索鲍诗者甚少。事实上,鲍诗无论在用词与意象、句式与结构、主题与内涵以及情感与气势上,都充溢着大气、刚健、凌厉、雄奇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民族色彩。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展示人性的原初美和理性美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2,(4):75-79
《性自命出》与“思孟学派”的关系,在学界未成定论,仍有待从人性论、修养论进行更深刻细腻的较论。心、性、情的相关论述,是儒家哲理作为“生命学问”的意义基础,也是朱子建立孔、孟学统的依据。《性自命出》以丰富、细致的概念,撑起了早于孟子学说的儒家性情论架构;但孟子性善论明确的人文抉择与宣示,却是《性自命出》付之阙如的大义。就思想观念发展来说,孟子性善论可说是《性自命出》性情论的进一步发展。但二者在具体工夫修养论的差异,显示了在没有其他有力考证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肯定彼此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道周是明末一位正直的政治思想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怀抱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望。为此,他博览精思,从传统的思想武库中寻找改良现实的思想武器,企图用“尊天”、“法天”的观念和三代上下的“先王之道”来约束和限制君主的行动,从而构成了他政治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据此展开分析评论。一、究“天人之际”的尊天、法天思想黄道周不信佛、道之类的迷信,指出:“神仙为吾道之仆隶,释典为吾道之灰尘”。”他继承的是历代儒家究“万人之际”的思想传统,其《骄技别集序》写道;“凤年著书数十万言.明天地之道.帝王之义,万物…  相似文献   

15.
习语和谚语是一个民族化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民大众口头语典范的实寻。由于习语、谚语这一口语性质,他们的遣词造句特别讲究韵美和声律美,以使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背。本着重分析英语习语与谚语的节奏、韵律形式以及由此而的美感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清代陆游词的批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前期的词论家主要是围绕陆词主体风格的认定问题展开讨论,陈维崧、王士祯、贺裳等人都对陆游及其词风的体派归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到清代中期,陆词遭遇了浙、常二派的相对冷落,而《四库提要》对陆词“以诗为词”特点的论述则成为此一时期陆词批评的亮点;相较之下,以陈廷焯、刘熙载为代表的清代后期词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词的风格特征、创作手法以及艺术成就和局限作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为我们今天研究陆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绝佳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7.
核电厂一回路边界作为核电厂与环境间放射性物质屏蔽的第二道屏障起着保障核安全的重要作用,一回路边界上的逆止阀若发生泄漏则直接威胁到第二道屏障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实际曾发生过的某核电厂一回路边界逆止阀泄漏故障,利用传统的确定论安全分析方法和目前广泛开展的概率安全分析方法,对核电厂一回路边界逆止阀泄漏故障进行安全评价,探讨该故障的具体风险,提出核电厂运行中针对此种故障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新斌 《河南科技》1996,(11):14-14
美拉德反应产香及在果奶生产中的应用河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武新斌美拉德反应是氨基酸与糖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分子重排和降解反应。美拉德反应可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引起不同程度的褐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所引起的褐变和变味往往是人们所要亟力回避的。但...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学术界的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结合高校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过程,分析数学美的4个要素在各种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最后讨论了数学美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本包罗万象,美不胜收。语文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养成一种"有为而为"的审美习惯,用灵心慧眼去发现美、品评美,进而学会创造美,最终成为审美大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整体鉴赏作品,从情感体验培养审美审美教育是一门陶冶情操的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情。语文课本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