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研究读者心理的意义,分析了不同类型读者的心理特征以及读者不良阅读心理和行为,提出了针对读者心理主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读者心理有助于科学地总结为读者服务的经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分析不同读者的心理需要、阅读规律以及探究读者不良阅读心理和行为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以提高为广大读者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洪玉  牛颖慧 《科技信息》2010,(8):I0040-I0040
文章探讨了研究读者阅读心理的意义,分析了不同类型读者的心理特征,提出了针对读者阅读心理主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读者的概念,分析了老年读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其阅读心理,对图书馆如何引导老年读者进行阅读并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究读者阅读心理是高等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分析了解读者阅读心理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读者阅读需求的规律性的阐述,怎样构建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心理借阅,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走向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解释了读者的概念,介绍了有关青年心理发展理论研究的3个派别,从青年读者的心理特点、青年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阐述了青年读者阅读的目的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小宏 《科技信息》2012,(31):304-304,325
本文描述了阅读疗法的概念、原理、意义及现状。从让读者产生共鸣,提高馆员心理素质,成立治疗室和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以及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并提供阅读指导这4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阅读疗法服务,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惑。  相似文献   

8.
从医院图书馆读者类型、阅读需求特点方面分析研究了读者的心理变化,提出医院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需求,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娟  张梅  王青春  牛晓芳 《科技信息》2012,(33):271-271
剖析读者的阅读心理以及了解各种读者群阅读心态,有针对性制定环境优化策略,提升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了其阅读行为和模式。剖析了读者常见的阅读心理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读者的阅读倾向,并提出了图书馆阅读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专科医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根据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图书馆2012—2013年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册数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专科医学生的阅读心理,提出了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阅读心理过程的层次和批判性阅读的内涵,解析批判性阅读主体的心理特质;通过对名著和网络资料进行批判性阅读,进而上升到创造性阅读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研究少儿阅读心理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少儿阅读心理的三大因素,指出阅读兴趣是少几阅读心理的关键,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并从图书馆、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讨论了有关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阅读的概念,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阅读心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5.
馆员书评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具有重要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体现了图书馆的导读水平。分析了国内图书馆界馆员书评的现状,探讨了馆员书评对提高图书馆导读水平的作用,提出了提高馆员书评水平和提升图书馆导读工作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厦门市图书馆电子阅览服务的现状,探讨了厦门市图书馆电子阅览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厦门市图书馆电子阅览服务的建议,包括为青少年读者提供特定阅览服务、合理规划网络布局满足读者需求等。  相似文献   

17.
林译小说是林纾的主要文学业绩,也是其文学活动中最受重视的一部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有着多重身份:译者,读者,作者。林纾作为不懂外语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读者和作者的身份。结合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美学理论,以林纾的读者身份为切入点,从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两个方面来探讨译者的读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海洋大学中文图书(特别是中文文学类图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书借阅量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读者的阅读倾向。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读者借阅文学类中文图书的数量有所下降,借阅量居前十位的图书绝大多数是文学类中文图书,而这些图书中,绝大多数作者是新生代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