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西岭金矿是胶西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它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北端。矿区内发育的矿体赋存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矿体围岩蚀变发育,主要发育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且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的强弱与蚀变带的宽度及蚀变发育程度具正相关性,金矿体主要赋存在黄铁绢英岩中。本次研究选取贯穿蚀变带的钻孔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蚀变过程中主微量元素有规律的活动,改变了热液流体的酸碱度,破坏了金络合物,使Au元素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2.
金庙井金矿赋存于敦煌岩群粉尘质和泥沙质沉积的一套中浅变质岩岩系中,矿床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主要受NWW—SEE向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品位较高,矿石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金矿石和蚀变岩型金矿石。矿床同时与北侧的石炭纪花岗岩侵入形成的热源有关,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同时指出,在该NWW—SEE向的韧性剪切带上为寻找同类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 ,属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 ,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 ,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蚀变带由上至下出现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 ,金矿体赋存在强蚀变岩中。一般认为河东金矿的各矿体产于断裂带下盘部位 ,但本文研究认为 ,河东金矿的矿体确切地说应该位于两条主断裂之间的部位 ,尤其是组成菱形结环的分叉或汇合部位 ,河东金矿的1~ 10号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  相似文献   

4.
赵留升 《科技资讯》2014,(26):238-239
本文通过研究灵宝东闯金矿床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讨论了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情况及矿石矿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多金属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中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较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多,细粒和显微金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金矿床中的蚀变时间上从早到晚的演化和空间上从下到上的分带为:由气化-高温(300℃-450℃)阶段的钾长石化,经(高-)中温(200℃-320℃)阶段的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变为中-低温(220℃-150℃)阶段的硅化。金在钾交代阶段活化转移,而在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开始沉淀成矿。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以及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中生代时期的强烈碰撞、挤压和俯冲造成了华北地台金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俯冲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硅和去LILE(包括金)等作用,可形成含金成矿流体。在 俯冲板块进入地幔后,含金流体和分熔产物一起上升并交代地幔楔,形成能够产生富金粕斑岩浆的富集地幔。同时,仰冲板块中的褶皱、变质、花岗岩 的形成、火山作用、煌斑岩侵入、 水/岩反应,以及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和交换作用,促进了金在有利环境中聚集成矿。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金在俯冲带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构造地质     
研究区正置NE向牟平──即墨断裂带上,褶皱复杂,断裂十分发育。NE向深断裂控制了区内4个花岗岩体分布;NE向及E—W向深断裂控制了中生代盆地展布。胶东群变质岩,元古代重熔花岗岩及交代花岗岩内的NN向、NNE向相关剪切带中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或断裂空间,是蚀变岩型金矿化及石英脉型金—银矿化的定位空间。E—W向深断裂旁侧的产于K1L1含炭岩系中先挤压后扭张的构造空间是新类型金矿产出空间。  相似文献   

7.
东沟金矿赋存于燕山期的绿片岩、石英岩中,严格受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至中心向外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绢云母和青磐岩化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白生顺 《甘肃科技》2009,25(19):41-44
酒地红山金矿矿质来源于地层,赋矿主岩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和灰岩,金矿化受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矿床主要由中带的五个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化形成于海西中晚期,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大类之沉积变质构造蚀变岩型亚类。  相似文献   

9.
地层     
研究区出露太古界胶东群中高级变质地层及中生界下白垩统莱阳群陆相碎屑岩及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中生界下白垩统莱阳群在区内仅出露第一段(K1L1)及第二段(K1L2)。K1L1—含炭岩系,总厚度>270m,由黑色泥岩,细砾岩,砂岩,不纯碳酸盐岩组合,含有机质及硫高:下部含炭岩系(合矿层),C有机0.582% ̄4.225%,S0.28%~6.81%;中部碎屑岩C有机0.0153%~0.0751%;上部含炭岩系(含矿层)C有机0.007% ̄3.56%,S0.036% ̄16.72%。该岩系为陆相湖泊基底还原相,接受古变质岩、混合岩花岗岩风化剥蚀产物沉积。K1L2—砾岩层(金矿化层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秦岭金矿杨砦峪矿区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以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黄铁矿化石英脉型为主。在矿石中,黄铁矿为主要的金属矿物,石英为主要的脉石矿物。自然金为主要的含金矿物,以及微量的碲金矿,它们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多以裂隙金和包体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少,细粒金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胶北地体与胶莱盆地之间。区内地壳经历了陆核形成,元古代地壳沉降,褶皱回返;古生代-中生代中期地壳固化稳定及中生代后期地壳破裂,胶北地体隆起风化剥蚀,胶南地体沉降接受沉积,在其盆地底部陆相湖泊还原相中形成富金的含炭岩系。燕山晚期为区内主要金成矿期,分别在以胶东群为基体产生的重熔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下白垩统莱阳群中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青海省泽库县夺确壳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共发现独立矿床(点)6个,构造破碎蚀变带9条,圈定大小金矿体(脉)50多条。成矿期为印支期。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找矿方向为夺确壳4Au2异常区和外围8Au3异常区及深部。  相似文献   

13.
江南元古界层控金矿的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4.
A solution containing nanometer-sized pure gold particles was prepared with the hydrolysisreduction method. As observed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gold particles were as large as 2–20 nm in size. Different kinds of mineral and rock were put into the solu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anometer-sized gold particles are obviously adsorbed on sulfide minerals, native copper and carbonaceous rocks. This experimental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observation. On this basis a better explan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genesis of the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5.
赋存于胶东胶莱盆地北缘下白垩统莱阳群含碳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与金矿化,无论其地层时代还是岩石特征或沉积环境均与国内外现有的金矿有明显的差异,为一种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40 1矿区贫铀花岗岩成岩后经过三期水溶液流体的改造作用 :早期高温热液的碱交代作用使花岗岩中的铀活化转移 ,此活性铀是形成铀矿床的物质基础 ;中期中低温热液是沿断裂上升的深源富 CO2 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 ,它浸出了花岗岩中的活性铀 ,并迁移至有利的断裂构造部位 ,富集成脉状热液铀矿床 ;晚期地表水沿控矿断裂向下渗滤 ,铀矿床遭受表生淋滤 ,其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为地下堆浸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作了对比,得出了它们成矿地质背景相同、均受郯-庐断裂带次级断裂控制;同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床;都生成于太古界—元古界绿岩带中;金矿围岩、岩浆岩条件、围岩蚀变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均极为相似的结论,对安徽蚌埠隆起带中寻找新类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