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冒险进入太空探索已有50年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太空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太空垃圾.从微小的螺栓到整个空间站,人类在太空中丢弃了大量的物质。以下列举八种最离奇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8,(3):42-43
在多年的太空探索之旅中,随着太空成像技术的不断升级,科学家得以将一张张令人惊异的太空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4,(1):42-43
前苏联科学家爱把狗送上太空,美国科学家则更热衷于让猴子成为“太空先锋”。不章的是,大多数美国“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实验中魂断九霄。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激烈的太空战略制衡中,电子战将成为未来争夺太空战略主动权的重要作战形式。针对太空军事博弈中运用电子战创造攻方优势、争取战略主动权的问题,分析了达成电子战攻方优势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重点发展多种太空领域电子战技术的制衡手段,为中国找准太空力量发展需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忻华 《世界知识》2016,(5):59-60
正欧盟太空政策的总体目标欧盟对太空的探索与开发虽略晚于美国,但技术水平较高,政策体系完整,因而欧盟是全球太空竞争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行为体。欧盟太空政策的总体目标有四点:一、确保欧洲能够独立掌控最尖端的太空技术,形成独立利用太空的能力。尽管美国在太空技术研发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且欧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美国保护自身的战略安全,但在太空领域,欧盟仍然意志坚定地追求获得不受美国制约的独立  相似文献   

6.
太空中存在着错综交织的各种通道系统。人们若能搭乘太空飞船在这些通道中航行,周游宇宙,或许只需用很小的飞行器。太空通道最早出自作家的想象。不少科幻作家如彼德·汉密尔  相似文献   

7.
太空浩瀚无垠,令人神往。地球是这漫漫太空中的一分子,有厚厚的大气层,还有强大的引力。地面的任何东西要冲出大气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火箭家族中,有许多从地面飞入太空的成功“箭士”,令大家羡慕不已。运载火箭小长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空迷,无时无刻不梦想着去太空遨游一番。为了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他不怕苦不怕累,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相似文献   

8.
正8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成立美军太空司令部,表示"太空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防中处于中心地位",要确保美国"在天空的统治地位永不受到质疑和威胁"。特朗普并任命现任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官雷蒙德为太空司令部司令官。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1,(10):26-27
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行108分钟,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但是在过去50年间,人类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创下了很多其他世界纪录。下面是其中一些。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美国人约翰·格伦1998年10月搭乘"发现"  相似文献   

10.
太空垃圾:空间飞行器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金 《科技潮》1999,(9):57-57
伴随着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和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壮举的同时,太空垃圾也与日俱增,不但严重地污染了太空,也给未来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了太空,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也就成了垃圾,被遗弃在太空中。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则在太空中度过其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后,也将变成废弃物,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地留在太空中,这些无论是已经解体还是以整体的形态出现在太空中的废弃物,都称作太空垃圾。此外,还有如星、箭上脱落的油漆斑块,火箭燃料剩余的液滴及一些细小的太空陨石颗粒,还包括宇航员的排泄物等等。资料表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成功发射了4504个航天器,2153个在轨道上遨游,其中正常工作的只有452个,有2351个已经下落或湮灭,这些已经下落解体的航天器的碎片有的已被磨擦成粉末,有的掉到地球上,但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将太空作为全球公域,其太空活动有三大目标:争取太空优势、建立太空领导地位、在太空商业利用和获取太空资源方面走在前面。美国太空活动可分为三个领域:国家安全太空领域、民用太空领域和商业太空领域。其中前两个领域是由政府控制的,并且二者紧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冷战后继承了前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的太空强国,也十分重视其外层空间安全,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外层空间安全战略,以达到抗衡美国的目的。冷战期间,苏联的太空计划更多地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思想为出发点,与美国的太空武器化计划展开竞争,其特点是以发展太空武器作为计划导向,目的在于在同美国的太空军备竞赛中时刻保持自身战略核威慑的  相似文献   

13.
天宫课堂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浩瀚太空中,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这使她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这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第一次是2007年,美国女航天员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在国际空间站上通过视频给地面上的学生们上了25分钟课,主要是展示航天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如何喝水等情景。而此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着重通过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来自北京16所学校的335名学生参加了太空授课,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开发太空领域已成为人类最迫切的愿望。但迄今人类在太空只能进行短时期的生活,最长纪录也仅200多天。那么,人类究竟怎样才能在太空中建立一个美丽的“太空城市”、并长久地安居乐业下去呢? 目前,各国科学家们正在构想“太空城市”的各种蓝图,并探索性地实施可行性产业战略措施,以创造一个适宜人类生活的全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太空武器?中国的定义简明扼要:布置在太空轨道上的对地攻击或者对任何地方攻击的武器就是太空武器。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事化还是有区别的。太空武器化的范畴应该小于太空军事化。例如,利用卫星开展的观测、情报、通讯、指挥等活动,不属于太空武器化范畴,但属于太空军事化范畴。那么什么是太空武器化呢?举例来说,布置反卫星武  相似文献   

16.
正4月初,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太空威胁评估》报告,梳理了全球太空技术尤其是对抗性武器的现状,对具备太空实力国家的太空战略对抗能力进行了评估。美国在太空"高边疆"的实力长期独占鳌头,然而面对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的追赶,危机感迅速形成。为维护太空霸权优势,近年在美国出现了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论",关注中俄等国的太空计划,宣扬加强对太空战略态势的监控和未来太空作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1日在太空中飞行了16天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着陆前突然发生意外.在太空中解体.航天飞机和机中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8.
正从控制太空到领导太空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太空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着不可替代、并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太空系统已成为美国战略资产,太空资产安全也成为美国首要国家安全利益。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智库和政府高官相继提出国家太空威慑战略。美国官方尚未明确公布国家太空威慑战略,但是种种活动迹象和公布  相似文献   

19.
在太空中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是1990年4月24日进入太空的,到现在,哈勃望远镜已经给地球发回了42万张照片,观察了1.7万个天文目标,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太空竞争日趋激烈,太空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增多。特朗普政府视太空为"作战域",在系列战略文件不断明确太空竞争战略目标的牵引下,通过颁布《太空作战条令》、组织太空演习与参与实战、组建太空司令部等措施,积极为制胜太空战略竞争储能备力。为制胜太空战略竞争储能备力视全力维持太空领导力和自由行动为战略目标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对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