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约车平台可采用完全开放的策略—平台只招募私家车,并与车主分享收入.网约车平台也可采用部分开放战略—平台还可选择雇佣使用平台自营车辆的司机.通过考虑乘客等待成本,本文研究了网约车平台的开放策略选择,分析了不同开放策略对最优价格、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很高或者很低时,平台应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当固定等待成本适中时,采取部分开放策略能同时提升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此外,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较高时,网络外部性对最优价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车辆定制化新趋势下,部分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开始从完全开放向部分开放转变.在完全开放策略中,平台仅招募私家车司机并提供出行服务;部分开放策略中,平台还可以招募自营车司机使用平台定制车辆为乘客提供服务.通过考虑平台抽成比例以及车辆成本等网约车行业因素,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讨论达到市场均衡时的策略组合.研究发现当平台提供定制车辆的成本很高(很低)时,两个平台同时采取完全开放策略(部分开放策略)能达到市场均衡;当平台提供车辆的成本处于适中水平时,若市场中自营车司机规模较大,平台采用不同的开放策略将达到均衡;否则,选择相同开放策略将达到市场均衡.另外,当车辆成本适中且自营车司机规模很小时,如果两个平台都采取完全开放策略则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两个平台采取不同的开放策略能获得最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3.
网约车平台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乘客需求.通过假设平台运营快车和专车服务,分析了乘客出行模式选择行为和司机服务模式供给行为;以网约车平台的双边定价以及专车-快车划分为决策变量,以平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最优解的性质.研究发现:1)双边定价使得专车司机不提供快车服务;2)不存在超量乘客需求或者额外司机供给;3)专车需求不为零,且总存在部分乘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数值实验进一步表明,乘客参与率与司机利用率呈现相反的变化.本文对以网约车平台为代表的一类按需服务平台进行多元化产品运营进行方法论研究,给出了建模思路和求解框架,足够引起按需服务平台实际运营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面向网约车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利用生灭过程理论及排队论描述了网约车平台中司机状态(空闲-繁忙)转化过程;将网约车价格及平台和司机间的收入分成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司机愿意运营、乘客愿意乘坐的网约车供给与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面向静态定价策略和动态定价策略,从政府监管角度建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为了确保模型能指导或监管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分成,证明了网约车平台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对比了静态和动态2种定价策略在不同市场规模下的社会福利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规模有限时,基于动态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始终大于等于静态定价的社会福利;当市场规模趋于无限大时,这2种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是相等的.本文所建模型不仅能求解网约车平台的静态和动态最优定价及其分成系数,还能揭示平均乘车时间、司机和乘客选择网约车行为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从而为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其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约车独乘市场(仅提供独乘服务)与混合市场(同时提供拼车与独乘服务),分别构建了订单排队长度信息不可见与信息可见情形下乘客与平台之间的排队博弈模型,推导了两类信息情形下的乘客均衡策略与平台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规模较小/较大时,平台向乘客隐藏/披露订单排队长度信息有助于提升收益;引入拼车服务并不总是有利于平台提升收益,在市场规模较小时应取消拼车服务.研究结论揭示了信息披露策略与服务模式选择对平台收益的影响,能够为网约车平台的运营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平台上交易量为长尾分布的背景下,从平台双方交易量的相互影响出发,建立了一般化数学模型对平台的最优规模和双平台的竞争性均衡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现实中平台型企业的有限规模和多平台共存的市场特征,并探讨了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产业中的作用。用户异质性是垄断平台存在有限的最优规模的必要条件。当平台上的卖方销量服从长尾分布时,两个相互竞争的平台之间会存在唯一的市场均衡。推荐系统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交易量来提高平台的利润和规模。  相似文献   

7.
考虑需求不确定下在线平台销售两种相互可替代的有限库存易逝品,引入消费者由于价格以及库存驱动的需求替代以及社会学习行为,构建了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得出了最优定价策略。结果表明:首先,无论销售产品真实质量高低,考虑消费者的社会学习行为能够制定出更优的价格策略从而提高平台利润,对于高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低价后提高价格,对于低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高价后降低价格。同时,引入消费者延迟购买的机会损失时,随着机会损失系数的增大,对于两高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逐渐降低,对于两低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为对一产品定相对低价,对另一产品定相对高价。  相似文献   

8.
各网约车平台因市场需求规模扩大纷纷推出不同的工资策略来吸引司机加入,其中主要有价格工资策略、固定补贴策略和冲单奖励策略.本文基于司机收益敏感行为构建以上三种策略模型,并比较这三种策略下司机的最优反应和平台的最优决策.研究发现:1)更高的奖励不一定能使平台获得更多的交易量; 2)虽冲单奖励策略能实现更多的利润,但该策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交易量; 3)当司机机会成本较低时,平台应采用价格工资策略;当司机机会成本较高时,平台应采用冲单奖励策略以获益更多.本文管理启示如下:平台设置激励策略时无需设置过高的奖励金额.以司机机会成本较低为主的三、四线城市平台可以价格工资策略为主;以司机机会成本较高为主的一、二线城市平台采用冲单奖励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服务定价策略是数字音乐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和盈利水平的关键。针对数字音乐平台的免费、单阶段、连续阶段服务特点以及策略型、短视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构建基础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平台的最优定价、利润水平和市场需求量,揭示平台服务水平、消费者支付意愿和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基础模式,采用混合模式可以提高数字音乐平台利润水平;平台单阶段会员服务应采取撇脂定价策略,会员服务价格随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提高而提高;若提供较高水平的免费服务,平台降低会员价格并不能保证需求和利润的提升。随着策略型消费者占比提高,平台应降低连续阶段会员服务价格以提升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出行服务竞争,用等待时间刻画影响需求的服务质量,考虑网约车服务质量高于/低于出租车服务质量两种情景,探讨两种服务共存的条件及均衡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总网络外部性为正时,两种服务需较高差异化才能实现共存;而当总网络外部性为负时,无需其他条件约束,两种服务皆可共存.通过算例分析,分析了网约车服务等待时间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以及参数对两种服务共存条件的影响.此外,借鉴参照依赖理论描述出租车司机在竞争市场中的获利感知,提出基于服务质量差异的网约车管制措施.研究结论为网约车服务定价和监管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综合型平台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商家之间的销售竞争,考虑双方进行劝说性广告投放,构建了平台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在不同市场地位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分别给出了平台自营主导,第三方商家主导以及市场地位相同时的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并分析了横向差异化、纵向差异化和广告服务费系数对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差异化(消费者偏好强度)越大,在平台主导和第三方商家主导的两种情况下,平台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第三方商家广告投放水平降低,价格先降低后增加;双方市场地位相同情况下,平台和第三方商家的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相等,并且双方的价格随消费者偏好强度增加而增加,广告投放水平与消费者偏好强度无关。纵向差异化(平台相对于第三方商家的质量差异)越大,无论市场地位情况如何,平台(第三方商家)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越低)。广告服务费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当第三方商家主导市场且广告服务费系数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此时广告服务费系数增加才能增加平台利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网络平台销售模式中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与博弈结构决策问题.在"电商-电商平台-物流"网络平台销售系统中,考虑电商拥有私有需求预测信息、电商平台拥有博弈结构的决定权,分别在三种博弈结构下(NASH均衡博弈、电商平台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3PL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建立了四种需求预测信息共享策略(不共享、只与电商平台共享、只与3PL共享、都共享)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各方收益,并对电商需求预测信息共享策略与电商平台博弈结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较低时,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不共享信息,而电商平台的均衡策略为先于3PL决策.2)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较高时,或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适中且需求预测信息准确性较高时,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只与电商平台共享信息,而电商平台的均衡策略为后于3PL决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约车服务与出租车服务共存的出行市场,考虑网约车平台提供高端服务或低端服务,基于价格管制机制研究网约车服务与出租车服务共存时管制策略的制定,分别用以实现参与(目标1)与公平(目标2)管制目标.比较不同目标下价格管制策略的宽严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平台提供高端服务时,且出租车价格处于较高或较低水平,实现参与目标,需提高网约车服务价格,其余情况下,无管制即可实现目标1.而对于管制目标2,当出租车服务价格较低时,需网约车提价.网约车提供低端服务时,其最优反应价格不仅与出租车服务价格有关.还与两种服务差异化程度有关.无论网约车平台提供高/低端服务,管制目标1的管制强度均高于管制目标2.  相似文献   

14.
考虑既自营又向第三方开放的混合电商平台企业,如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供应商既可以选择在平台上开辟官方直营店(寄售模式)也可以将产品批发给电商平台企业(批发模式).本文研究了基于混合式电商平台的两供应商的模式选择和价格与服务竞争策略.首先,在四种可能的供应商策略组合模式下分别建立了电商平台主导的价格与服务动态博弈模型;然后,研究了两供应商策略组合的Nash均衡;接着,分析了市场因素对供应商均衡策略组合和平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商的服务效率相对较高,服务敏感度和服务竞争强度较大或价格敏感度和价格竞争强度较小时,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寄售模式;这些市场因素适中时,一个供应商选择寄售模式而另一个供应商选择批发模式为均衡策略;否则,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批发模式.最后,结合产品特征分析了向第三方开放对平台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在平台具有较大的服务效率优势且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强度较大而服务竞争强度较小的特征的时候,平台才适合完全自营,否则都应该向第三方部分开放或者完全开放.这些研究结果对电商企业决策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平台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预售环境下,存在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消费者搜索成本时,销售商的最优定价和配给决策.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考虑一个销售商出售单一新产品给若干具有战略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购买时机,销售商则考虑消费者的战略行为,决策最优的两期价格和预售期配给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售期的配给量取决于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当且仅当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介于特定范围内时,销售商应采用预售策略,此时折扣预售策略总是销售商的最佳选择.否则销售商应采用正常销售策略.研究还表明,当消费者的风险成本系数较低时,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低.否则,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任务时延敏感、资源承载有限的航空信息网络作战任务高效部署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服务功能链协同构建和映射策略。该策略以平台和链路负载率为参考, 在确定服务功能所映射平台基础上, 通过服务链构建方案与网络资源状况相协调, 获得最佳服务链构建方案, 分别通过改进蚁群算法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获得映射和构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所提策略在时间复杂度较低条件下可有效提高任务请求接受率, 缩短任务平均等待时间, 在满足更多任务需求的同时保证任务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17.
产品的售后服务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通常会采取捆绑销售或单独销售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考虑消费者的异质性并引入竞争导向型企业,通过构建Hotelling以及复制子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短期均衡价格以及长期演化稳定的销售策略.研究发现: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会促使一方采取捆绑销售策略并使得双方均获益,捆绑销售策略将与单独销售策略共存;非基本消费者比例越高单独销售策略越有利,单独销售策略将成为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相比较竞争导向型的企业而言,利润导向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捆绑销售策略;仿真分析表明高售后服务成本下采取跟随策略的非理性企业会被淘汰,而在低售后服务成本下这一类型企业将会存在于市场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将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和线上渠道接受程度的影响纳入到电商供应链(ECSC),利用微分博弈理论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研究了制造商或零售商拥有线上开辟权两种渠道结构下的制造商质量策略和零售商产品服务策略.发现:于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的ECSC企业而言,其线上渠道的开设与否与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有关.数值算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1)制造商拥有线上渠道开辟权并以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销售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并激励零售商的线下服务水平,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品牌商誉.2)于企业各自利润而言,对方开辟线上渠道对自身更有利;于供应链整体而言,零售商线上线下混合的销售模式更有利于长远发展.3)提高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线下服务为辅,降低消费者参考质量效应对供应链运营各方面的负向影响是企业的长久运营之道.  相似文献   

19.
The E-supply chain is form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which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 among enterprises with unique advantages. Three E-supply chain operation modes are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optimal pricing and advertising strategies under those mode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hich are demonstrated with numerical examples.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Selling price, network platform service level, advertising investment and the profits of manufacturer, network platform and E-supply chain all increase with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of stimulating demand growth. Under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service level is highest, advertising investment is largest and the profit of E-supply chain is highest as well. When manufacturer leads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not only network service level, advertising investment and the profit of manufacturer can gain better results, but also profit of network platform can be higher while the advertisement effect of increasing demand is big enough. Additionally, it is confirmed that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s better than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for system operation. Besides,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led by manufacturer is superior to it led by network platform on the condition that advertisement effect is obvious.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具有随机收入与时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消费者的最优投资-消费问题.假定消费者参与工作获得工资,进行消费并将财富投资到一个风险资产和一个无风险资产,目标是最大化工作期消费和退休时刻财富的期望效用.其中,工资过程是随机的并服从一个几何布朗运动,在不同时刻,消费者对消费的偏好由一个时变的风险厌恶系数刻画.本文假定金融市场是完备的,采用鞅方法求解,得到最优消费与投资的解析表达式,并对最优消费和投资策略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消费者拥有时变风险厌恶系数时,初始财富的大小对其最优期望消费路径影响很大.当消费者面临工资风险时,投资策略中出现了新的对冲项.当消费者流动性财富增大时,消费者消费-收入比增大,但绝对消费水平的变化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