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述了世纪初传统学者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从事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种方式,通过这一论述,试图反映出传统文论在现代的生存方式,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提供一些例证。  相似文献   

2.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3.
近加年来,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艺理论,在对其进行鉴别、接受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国内许多学者便以之为理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重新进行审视,着力挖掘和阐发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蕴涵和现代意义,以求实现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这种情形从上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本世纪初的系统探讨可以说愈演愈烈,已经构成了当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邓新华教授新近推出的《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巴蜀书社2004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观照》)即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该书由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国传统文论研究的二十篇论文结集而成。  相似文献   

4.
贺根民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1):116-118,122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是具有风格化特色的文论。其风格化特色的涵义是:(一)文论方式体现出艺术风格的特点;(二)风格专论达到较高境界。这使中国古代文论在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文风等方面具有了重要特色与价值。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政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9.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10.
宇文所安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以一己之力翻译和研究中国文论,为读者建构了一幅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图景。《中国文学思想读本》采用"概述+原文+译文+解说+注释"的编写体例,以文本释读为基础,通过语文学和跨文化两种翻译模式来审视和解读中国文论思想,体现了明确的读者意识和历史文本意识。其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多元综合的研究路径对加强中西文论交流互鉴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其涵义又较难准确把握的一个术语,对它的正确理解不但是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气"理论进行现代转换和继承的前提,也是全面了解古代文论的内在精神和思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 、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厘清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在每个时期的特点及前后之间的联系。指出随着时代变化,研究话语由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向多民族文论发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也由单一的文学理论向文化学、诗学、比较文学推进,并且整合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成为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在西方汉学界和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论·论文》的翻译与评论体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思路,他将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翻译与文本细读,发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命题,并采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以及他将中西文论进行双向阐释的方法给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周扬认为,中国现代理论工作是薄弱的,从外国搬来的,中国应当独立自主,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体系。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中,周扬批判修正主义,清算教条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思考和创造,其艰苦卓绝的努力对当下中国文论的特色化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简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与整体思维、变易思维和类比思维相互关联,影响了我国古代文论的整体性、变易性和类比性。分析易简思维的特点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能够改善当代教育理论繁琐抽象之弊,形成中国化、科学化的教育研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儒家诗学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源一直影响并制约着中国文论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是不彻底的。王国维以"本真人格"为汇通"文如其人"说、"赤子之心"的内在依据。同时,他又根据尼采的"血书"论,突破了传统"人格"中国家和人民的内涵而上升到生命人格的高度。他将儒家诗学和西方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现代转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语言学分为义系范式、字系范式、方言范式。文章以《尔雅》中语义研究的系统性,论述了中国语文传统义系范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传统衔接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诗意表达方式和具有整体宏阔视野的批评精神两个方面。清末民初的诸多国学大师在处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传统衔接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诗意表达方式和具有整体宏阔视野的批评精神两个方面。清末民初的诸多国学大师在处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20.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